劉英子
摘要: 本文總結了發達國家人口轉型的歷史,認為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口素質提高的轉型過程,與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資源供給和社會保障政策等,具有密切的聯系。這對我國的人口政策發展帶來了三點啟示:其一,人口規模和增長,與經濟發展和生產率提高之間的關系很復雜;其二,降低人口生育率和提高人口質量的政策可以多樣化發展,未來應當嘗試以家庭自愿性生育計劃代替政府強制性生育計劃;其三,當前我國人口政策的重點,應當放在改善教育和保障老齡人口方面。
關鍵詞: 人口轉型;計劃生育;教育;社會保障
一、發達國家人口轉型和生育率下降特征
在工業革命以前,人口的預期壽命非常短,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人口增長率較低。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和衛生保健條件的改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而后者下降得更快,直接引起人口加速增長,這也被稱為人口轉型。由發達國家發端的人口轉型,逐漸擴展到全球其他國家,由此帶來了許多變化。全球人口規模從1800年的98億增長到2000年的607億,增長5倍多;總和生育率從1800年的60下降到2000年的27;人口年均增長率從1800年的051%提高到2000年的122%;人口結構老齡化顯著提升,老年人規模大約提高了數十倍,而兒童和青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相對下降;人口預期壽命延長,新生人口預期壽命從1800年的27歲提高到2000年的65歲。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工業化國家經歷了一段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長率一度上升。20世紀60年代以后,生育高峰逐漸消退,一些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經歷了顯著的人口轉型過程,人口生育率重新開始下降。70年代前后歐洲國家的人口總和生育率下降到替代率水平21)以下,80年代北美和澳大利亞人口生育率下降到替代率水平以下。據聯合國2011年的報告,目前除土耳其以外,所有歐洲國家人口生育率都在替代率水平以下。表1給出了部分發達國家的人口生育、新生人口預期壽命和人口增長率的統計描述。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七個發達國家的總和生育率都呈現顯著的下降趨勢。其中加拿大從1960年代的357下降到2005年之后的164,日本更是從205下降到134的低水平。從2005-2010年的生育率水平看,美國208的生育率水平,在七國之中處于最高。與此同時,新生人口的預期壽命不斷提高,最顯著的是日本,從1960年的677歲提高到2005年的819歲,提高了142歲。其次,加拿大、法國以及意大利等國,2005年新生人口的預期壽命都超過了80歲。受人口生育率下降和人口預期壽命延長的雙重影響,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率不斷下降,部分國家的人口增長甚至出現負趨勢。德國和日本的人口增長分別從1960-65時期的084%、126%,下降到2005-2010的-015和-004,由正增長逆轉為負人口增長趨勢。實際上,發達國家當前不僅人口增長率非常低,人口老齡化問題也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