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凱
摘要: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文章以此為背景,在科學界定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概念的基礎上,分析了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并就此提出市場價格機制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方式。緊接著,從經濟學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來進一步論證了當前深化價格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只有從把市場決定價格作為價格形成的常態、嚴格限定政府定價以及不斷改進政府價格管理和監督三個方面入手,才能更好的突出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價格機制;價格改革;舉措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決定》中提出了要“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決定》中有具體提出了“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這是我黨繼十四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起基礎性作用之后,關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又一個重要提法,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又一理論創新和突破。如何正確和科學的解讀中共中央關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新提法,并結合市場形成價格的具體實際來分析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含義、機制、意義和理解
(一)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含義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指在所有社會生產領域的資源配置中,市場都處于主體地位,市場對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商品價格具有直接決定權。在現實經濟運行中,只要不損害社會公平和正義,就應該依靠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政府和社會組織應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高效率和效益,不要進行不當干預。
(二)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機制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主要機制包括價格機制、競爭機制、供求機制以及約束和激勵機制。具體而言,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市場通過以利潤為導向配置生產要素,通過市場競爭來決定商品價格,并以價格為杠桿來調節市場供求關系,最終達到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另一方面市場通過價格信號引導各個市場主體以技術革新、提高管理水平、創新產品等手段來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使其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三)對于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理解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在資源配置中市場的決定性地位,對該提法的正確理解應該是強調了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重要地位,但也不是就此否認了政府宏觀調控的存在意義。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市場和政府具有同樣的重要作用,只是其作用的內涵存在著很大差異。以資源配置為例,政府在資源配置中應該起到引導和影響作用,而不是直接決定資源配置。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不是就此否定和忽略了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的重要地位,只是要求政府更好的發揮其作用。
只有進一步明確和理清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及權力,才能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要求政府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在資源配置和微觀經濟運行中可以直接進行干預,也不是表明政府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同。從目前來看,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邊界不清、政府職能錯位、缺位等問題的突出,是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的急需解決的問題。對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定位,該提法有利于轉變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的角色,改變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當然,強調市場在資源配中的決定作用,不是宣揚市場“萬能論”,就此認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應當起全部作用。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在有效配置資源的同時也存在著先天缺陷。市場的趨利性、滯后性和盲目性會使其自身的運行中出現失靈現象。為此,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既要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也要正確發揮政府的控制、調節作用。只有這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健康有序運行。
二、以深化價格改革來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市場價格機制不僅是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之一,更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方式。從現有的經濟學理論來正確理解市場價格機制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地位,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來分析深化價格改革的現實要求。這不僅能夠使我們認識到市場價格機制的重要性,也能夠使我們感覺到當前以深化價格改革來強化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作用的緊迫性。
(一)市場價格機制作為市場配置資源主要方式的理論依據
1.政治經濟學角度的依據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就討論市場價格和市場價值問題時曾涉及到這方面的相關論述。馬克思認為,在市場中,經濟主體之間的相互競爭可以調節市場供求關系以適應市場價格波動,進而達到市場供求的平衡,所以市場能夠起到調節生產的作用。與此同時,價值規律的存在可以有效的調節生產比例。這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一方面表現為調節市場供求關系,另一方面表現為調節生產條件進而調節市場價值。這實際上就是在闡述了市場價格對社會經濟結構或產業結構的重要調節作用。馬克思在論述生產價格規律對社會生產的調節作用時還指出了社會生產部門之間利潤的平均化。實際上就是社會生產部門之間的競爭和利潤的平均化,使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發生部門之間的轉移,最終達到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
馬克思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市場價格機制作為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們從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馬克思在其著作中已經明確強調了市場價格機制作為市場配置資源方式的重要意義。
2.現代西方經學角度的依據
現代西方經濟學對于市場價格機制與資源配置的研究已經十分成熟,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就是研究通過市場價格機制來解決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價格理論作為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運用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向我們刻畫了兩者均衡時的市場均衡價格,同時也向我們刻畫了在市場中市場價格對于有限資源的配置。與此同時,西方經濟學還用社會福利狀況來衡量市場資源是否達到配置最優狀態,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帕累托原則”。所謂“帕累托原則”就是說,如果經濟狀態的任何改變(資源的重新配置)都不能使此狀態中的任何一個社會成員的境況變得更好而不使其他社會成員的境況變壞,或者說如果不使其他社會成員的境況變壞,就無法使任何一個社會成員的境況變得更好,這種經濟狀態就是帕累托最優狀態。傳統的西方經學理論認為,通過市場價格機制的調節,可以使市場資源得到最優配置,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市場最終會達到一個均衡狀態。在這個均衡狀態下,市場資源是最優配置的,社會成員的福利狀況也是最大化的,如果這種均衡狀態被打破,那么,市場會通過新一輪的價格機制調節使市場重新回到均衡狀態。
馬克思的政治經學與現代西方經濟學雖然在研究市場價格機制與資源配置的目的存在很大區別,但是思想卻有很大的共同之處。因為資源最優配置問題是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都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與社會制度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問題。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再一次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不僅符合現有的經濟學原理,也與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現實相符合。
(二)深化價格改革,完善市場價格機制的現實要求
第一,當前的價格放開還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價格開放只解決了市場能夠配置資源的前提條件,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市場能否在不受不當干預下通過競爭形成合理的市場價格,最終使市場配置資源所形成的市場價格真正反映“市場價值”。為此,還必須在市場價格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對市場形成價格確定內部規則以及對影響市場形成價格的外部條件確定行為規范。具體來說,就是要制止價格壟斷行為,防止價格欺詐,確保市場的正常運行。
第二,深化價格改革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價格手段作為資源配置諸多手段中最有效、最靈敏的手段,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價格扭曲現象,使價格沒有最大限度有效發揮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嚴重影響了經濟的平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因此,轉變當前經濟發展方式,從深化價格改革,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入手,可以有效的改變當前的經濟發展問題。
第三,深化價格是穩價安民的必然途徑和選擇。價格合理配置資源,可以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穩定物價夯實長遠可靠的物質基礎。這一方面突出了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中政府調控、監管價格的重要作用。加強政府對市場價格的監管和調控,有利于應對國內外市場復雜多變的環境和突發事件的發生,為價格總水平和主要商品服務價格的基本穩定奠定基礎。
三、深化價格改革,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的相關對策建議
在深化價格改革,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中,我們既要看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充分發揮好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監管工作。針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實際,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把市場決定價格作為價格形成的常態機制、普遍機制
從我國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健全,市場形成價格的功能不斷得到加強。然而,從當前經濟運行的現實情況來看,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更加尊重市場價值規律,進一步健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具體來看,這要求我們把市場形成價格貫穿于價格形成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在不必要干預的領域不做不當干預。由于我國特殊國情限制,不能開放價格的領域,應當積極探索符合市場導向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把市場形成價格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價格形成的常態機制和普遍機制。
(二)嚴格限定政府定價和規范政府定價行為
根據價格法,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范圍主要是: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系重大的極少數商品價格、資源稀缺的少數商品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重要的公用事業價格、重要的公益性服務價格。按照價格法的要求,中央和地方都制定了相應的定價目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具體來看,為進一步貫徹《決定》的精神,政府定價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首先,要在科學論證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政府定價的范圍和品種;其次,要進一步實現下個制定權下放,只要能夠由地方政府實現商品和服務價格制定的,就應該由地方政府部門制定價格。只有這樣,才能使商品和服務價格更好的反映當地實際情況,使價格形成更貼近市場運行實際。最后,在政府制定價格方面,還應該進一步規范政府定價行為,使政府定價更加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和透明性。
(三)不斷改進政府價格管理和監督
我們強調對市場形成價格政府不得進行不當干預,并不意味著政府只能被動接受或無所作為。政府在價格行為上既要克服“越位”、“錯位”,也要彌補“缺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需要轉變觀念、改進方法、開拓思路,切實提高價格管理和監督的水平,以正確應對現實經濟運行中政府價格行為中的缺位問題。具體來說,提高政府價格管理和監督水平,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政府應該加強價格監測與預警,正確防范和及時應對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第二,政府需要加強民生價格管理,正確區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穩定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價格,開放非基本需求的價格;第三,政府要協調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充分發揮價格手段對優化資源配置結構、調節利益分配結構的作用;第四,政府要完善價格監管,規范市場價格行為,加強價格反壟斷工作,依法嚴厲處罰違法行為,切實保障市場決定價格機制的有效發揮,維護正常的市場和價格秩序。
參考文獻:
[1] 郭莉.市場價格機制與資源配置.價格與市場[J].1994(1):13-14
[2] 中國價格協會課題組.關于深化價格改革的一些看法與建議.價格理論與實踐[J].2013(9):5-8
[3] 龔秀松.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價格理論與實踐[J].2013(12):9-10
[4]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監局、中國價格協會聯合課題組.加強和改進市場價格行為監管的對策研究.價格理論與實踐[J].2013(4):5-10
[5] 劉樹杰.價格機制、價格形成機制及供求與價格的關系.中國物價[J].2013(7):69-73
[6] 周文宣.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理論與當代[J].2014(2):24-25
[7] 陳勇勤.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4(1):12-19
[8] 新長征編輯部.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的基本思路有哪些?[J].新長征(黨建版),2014(1):16-17
[9] 韓文秀.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經濟日報:2013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