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要:內部審計外包是指企業將內部審計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職能通過契約委托給企業外部機構或人員執行。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具有降低企業成本、減少資源占用、增加注冊會計師收入等明顯優勢而被許多學者推崇,然而內部審計外包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擬從企業內部及企業外部分別對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分析,并向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外包;優勢;劣勢
一、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內涵
內部審計外包,又稱為內部審計外部化,是指企業將內部審計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職能通過契約委托給企業外部機構或人員執行。內部審計外包現象起源于20 世紀 90 年代的西方國家,最初是由安永、畢馬威等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提出的。提供內部審計外包服務的公司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咨詢公司以及其他類型的組織機構。從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現狀及國外的先進經驗來看,我國日后提供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服務的主力軍將是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因此本文在探討內審外包服務的提供者時僅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對于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目前國內外學者持不同的觀點,針對內部審計外包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贊揚和批判的聲音都有。故本文將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從優勢和劣勢兩個方面對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現象分別進行闡述。
二、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優勢分析
企業內部審計外包之所以備受一些公司及專家推崇,是因為其不論對實施內審外包的企業來說還是對承接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來說,都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相互配合,可以產生非常好的協同作用,打造雙贏局面。
(一)企業內部
1.從企業自身來講,內部審計外包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毋庸置疑,企業設置內部審計部門需支付內審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為保證內審機構的日常運行也必定會耗費相應的資產。此外,內審人員的招募及后續培訓也會增加企業的支出。尤其企業內審人員接觸外部信息較外部審計人員少,對經濟、技術、環境的變化相對而言不太敏感,若想內部審計部門發揮應有的效果,需不斷加強其后續培訓,因此企業培訓費用往往不菲。而會計師事務所之間存在的競爭關系使企業往往可以以較為合理的價格購買內部審計外包服務,此外,當企業不進行內部審計時無需支付內部審計人員的工資薪酬,有效節約成本。
2.內部審計外包可以減少原內審部門所占企業資源。內部審計部門的設立,必定需要消耗企業的資源,包括辦公用房和辦公設備、辦公耗材、企業資金、以及管理內審機構所需的人力、物力等資源。若企業不再設置內審部門或部分內審職能外包可以將目前企業內審機構所占用資源轉移到別處,尤其是能直接創收的部門,優化企業資源配置,用節約下來的資源去創造更大的價值。
3.內部審計外包有助于使管理層精力集中在企業核心競爭力。內部審計機構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較晚,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經驗不足,許多企業內審部門工作效率低下,內部審計工作無法與企業經營管理的發展同步或是審計建議無法得到落實。甚至有些企業內部審計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導致內審機構淪為擺設。在這種情況下,內審機構的設立不僅未能做到利于企業發展,更會分散企業管理層的精力。實行內部審計外包,管理層便無需對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太過操心,將有更多時間關注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核心競爭力和戰略計劃上來,這會促進企業的發展。
4.內部審計外包將使企業內審效率提高。從一方面來說,由于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人員獨立性遠高于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由其實施內部審計時,不受企業行政管理約束,不會涉及與企業其他管理部門的利益沖突,只需履行內部審計職責即可,能有效提高企業內部審計效率;從另一方面來說,外部審計機構具有專業的審計人員,通過承擔不同企業的內審業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逐利行為使得其致力于審計效率最大化。此外,作為專業的審計人員,經驗豐富的注冊會計師能夠根據企業的經營、財務等特點進行客觀的評價并提出切合實際的建議。
(二)企業外部
1.內部審計外包業務能夠增加注冊會計師的收入。多年來,我國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承攬的業務主要是企業財務報告的審計,僅少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涉及企業驗資、咨詢等其他業務范圍,收入渠道和發達國家相比較為狹窄。可以預見的趨勢是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范圍日后將會不斷的擴大。借鑒國外的經驗,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將企業內部審計納入自身的業務范圍,這將為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新的業務領域和利潤空間。
2.內部審計外包業務能夠提升注冊會計師業務水平。注冊會計師在對企業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時,是在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主要關注點是企業的財務報表是否公允、是否存在重大錯報。一旦承攬內審業務,無疑要求注冊會計師將眼界放寬,不僅僅要了解財務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廣泛涉獵生產經營管理知識,將其他企業的先進經驗介紹給企業管理層,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情況、風險控制活動等進行客觀評價,并提出相應建議。此外,承攬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對注冊會計師的管理知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勝任這一工作,注冊會計師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并掌握先進的內審經驗,這對注冊會計師執業水平和自身素質提高有很大幫助。
3.內部審計外包業務能提高外部審計工作效率。若會計師事務所為同一客戶同時提供內部審計服務,則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的了解更多,在實施外部審計時,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并減少審計成本,達到協同效用。
4.從更大角度來看,內部審計外包業務有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企業實施內部審計外包,必定縮減或取消內部審計機構,原先工作效率低下的企業內審人員不得不另謀出路,內部審計能力較強的職工可以去專門承攬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積累更多的經驗;擅長其他工作的職工也可以尋求與自己能力更相匹配的工作,有利于人力資源合理配置。
三、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劣勢分析
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目前在我國處于探索階段,仍舊有許多企業對其存有顧慮,由于內部審計外包的固有特性,即將企業內審職能交托給外部企業和人員完成,造成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固有缺陷。
(一)企業內部
1.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有可能會使企業受制于外聘審計人員。若企業長期委托同一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企業內部審計業務,隨著時間的推移,外聘審計人員對企業的了解會越來越多,若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十分復雜,企業將會越來越依賴于外部服務者,企業更換外聘審計人員的機會成本也就隨之提高。長此下去企業和外聘審計人員雙方的地位就會有所改變。一旦外聘人員為其內部審計服務索要的傭金增加,企業的內部審計成本便會相應增大。
2.內部審計外包有可能導致企業商業機密泄露。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一般來講是企業長期聘用人員,企業為其直接雇主。而外部審計人員的直接雇主是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內部審計人員和外部審計人員對企業的忠誠度和使命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講內部審計人員的忠誠度會高于外部審計人員。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內部審計時,有機會接觸到企業的商業秘密,雇傭外部人員進行內部審計服務,企業無疑要承擔商業秘密泄露風險。
3.會計師事務所缺乏對企業的長期規劃。一是因為審計外包服務提供者為企業提供內部審計服務,其目的是獲取審計收費而并非基于企業的利益,因此其關注重點集中在契約期內所發生的事,不會考慮企業的長遠規劃,缺乏主動性;二是因為審計外包服務提供者和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相比,不熟悉企業的實際情況、不能及時了解企業管理層所需,即使對企業進行長期規劃也難免產生偏差。除此之外,當會計師事務所與企業有利益沖突的時候,很難要求他們站在企業的立場去考慮問題。
(二)企業外部
1.若會計師事務所為同一企業同時提供內審和外審服務,其審計獨立性可能受損。獨立性是審計的本質特征和靈魂所在。同時提供內審和外審服務,一方面能產生協同效應,減少注冊會計師的工作量,降低審計收費,另一方面如果會計師事務在財務報表審計業務中使用內部審計服務工作的結果,可能導致審計項目組不能恰當評價內部審計工作,進而損害審計獨立性。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是審計結果得以客觀真實的重要保障。此外,若注冊會計師與被審計企業相互串通,或者被企業收買導致自身利益與客戶利益相互捆綁,就無法對企業進行客觀、公正的觀察和評價,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也就值得商榷。
2. 會計師事務所為企業提供內部審計服務有所限制。從國際視角來看,安然事件后,美國頒布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明確規定會計師事務所不能為外部審計客戶提供內部審計服務。從我國審計規定來看,在審計客戶屬于公眾利益實體的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不得提供與下列方面有關的內部審計服務: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財務會計系統;對被審計財務報表具有重大影響的金額或披露。這些規定使得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審計的服務對象和范圍有所限制。
3.若注冊會計師無法勝任企業內部審計業務,將使會計師事務所聲譽受損。會計師事務所為企業提供內部審計服務,無疑對執業注冊會計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內部審計外包服務業務還不夠多,若內部審計服務承包人使用缺乏業務經驗的員工來進行審計,很可能造成內部審計失敗,這會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造成一定影響,更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到其外部審計業務的承接。
四、總結
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無論是對企業本身還是會計師事務所來說,都存在著一定的優勢,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都具有內部審計外包的動機。對于有內部審計外包打算或已經實施內部審計外包的企業來說,應充分利用內部審計外包的優勢,同時也要注意內部審計外包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公司要仔細評估自己的需求,將企業情況與內部審計外包服務提供者良好溝通,并將內部審計外包形成制度性、常態化的安排。選取資質優良的會計師事務所和經驗豐富的注冊會計師為公司提供服務;對于會計師事務所來說,應盡快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外包服務的審計準則和規則,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能力,必要時對注冊會計師進行相關培訓,提供優質服務,在業內建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譽。加大內部審計外包的宣傳力度,在為客戶提供財務報表審計時候,會計師事務所可以積極向公司灌輸內部審計外包的好處,打消企業的顧慮,增加收入。通過各方的重視和努力,我國公司內部審計外包定會有較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戴瑋煒.內部審計外包臨界點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2,17:121-123.
[2] 王光遠,瞿曲.內部審計外包: 述評與展望[J].審計研究,2005,2:11-19.
[3] 史德剛.中國公司內部審計外包探討[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133-136.
[4] 陳惜羽.我國內部審計外包相關問題研究[D].東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