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眾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將“依憲治國”載入黨具有規范效力的《決定》中。
憲法是不是法?這個問題顯得既深刻又淺顯。以現情觀察,它在審查、判決、救濟等方面的例證實在很少,民眾的認知層面也較低。于此,一些有這疑問的動機也就不難理解?!鞍褢椃闯墒且环N文獻”,反而代表了諸多人群的認知。
確有部分人的憲法觀念比較淡薄,以至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毛壽龍直言:許多地方政府,甚至執法機關,在執法中往往只注意具體法和政策,恰恰不注意憲法。形象地說,就是在有些人的頭腦中,憲法是用來供的,而不是用的。
“憲法的生命力和權威也在于實施。”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劉克希說,憲法不是為了印在紙上、掛在墻上給人看的,但是多年來,憲法的實施和保障是不完備的。在不少人的頭腦中有一種觀念,認為刑法、民法是比較嚴厲的法律,違反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但憲法好像是很“寬容”的,違反憲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責任。
理論高度和踐行低效之間的落差表明,憲法還遠沒有成為這個國家和人民的最高信仰。
盧梭有言:“這種法律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逼鋵?,普通百姓對于法律的感知是樸素和直觀的。與其喋喋不休地告訴他們一百次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保護自身權利免受公權侵犯的最高法,不如讓他們親見一次涉及憲法的實例。
“用憲法管化糞池”,或許就是一次生動的示范,盡管它顯得有些匪夷所思,可這確實真實發生。主人公吳青,冰心之女,曾經當選過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墻外有一片農田,農民們緊靠學院建了一個化糞池,濃濃的臭味溢滿了整個校園,多年來學院數次多方交涉無果。吳青約來海淀區政府、區農委、環保等部門官員一起來見生產隊長,對他說:“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尊重社會公德?,F在你們的行為有違這一原則,是不符合憲法規定的?!边@番話不僅讓隊長愣了,也讓官員們大惑不解:這事憲法能管嗎?吳青不退讓:“憲法是中國根本大法,每個公民都必須遵守……”一頭霧水的隊長畢竟還沒有挑戰憲法的膽量,蹲在地頭抽了一個小時煙后,懵懵懂懂中當場承諾限期遷移。
“用憲法來管化糞池,這不是對憲法的褻瀆,倒恰恰是對憲法的尊重。使用它才是真正地尊重它。否則,不過是把它當成只供擺設的‘花瓶,那才是對憲法精神的褻瀆。無論吳青對憲法的理解和行使有多少不合‘標準之處,重要的是她愿意依靠它,去體現它賦予自己的權力。” 曾經有媒體這樣評論。
令人遺憾的是,這件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事例在現實中是無比孤立的,絕大多數時候憲法顯得有些寂寞與尷尬。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認為,如果憲法不能適用,那么違反憲法的法律就會橫行,就會對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帶來威脅。
“送法下鄉時送去的有民法、刑法等法,獨獨罕見憲法?!?/p>
“憲法管的是國家大事,離普通百姓生活太遠,可望而不可及。”
“憲法普及宣傳總是用一擺(擺攤咨詢)、二賽(知識競賽)、三訓(以會代訓)、四考(開卷測試)、五發(印發法律條文)等幾十年一貫制老套路,形式嚴重超越內容?!?/p>
“憲法意識培育的途徑十分狹窄,憲法信仰培植的資源匱乏,令百姓對其缺乏關注感、興趣感?!?/p>
……
凡此總總,盡管各地方每一次普法都強調憲法是本次普法的重中之重,可它在人們心中還是分量不足?;蛟S還因為,老百姓看的是實際, 當憲法不能體現出它應有的國家與社會最高尊嚴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就僅僅是一句充滿理想的隨談。
只有13億國人365天都以憲法為最高行為準則,且十八屆四中全會提綱挈領指引的有形載體和制度噴薄而出,“國家憲法日”才真正具有實質的“號角”意義。反之,敬而遠之即為褻瀆。
(作者系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法治》雜志社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