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實
中國經濟新指南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陳實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從九個方面闡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提出了八個“更加注重”,部署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務,提出了三大戰略。“九”“八”“五”“三”當中,不僅包含了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認知,也凸現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和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的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等方面,系統論證了新常態的特征。就經濟形勢判斷進行如此深入地分析,在歷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極為罕見。
“‘經濟發展新常態’是對過去經濟發展理念、經濟發展角度的再調整。長期從事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研究的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經濟發展新常態”九大趨勢性變化的闡釋,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這些趨勢性表述也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八”突出了在哪些方面補齊經濟管理的短板。在“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注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的表述中,突出的是企業、市場的作用而非政府的主導作用,突出的是對人力資本的整合升級而非對人口紅利的依賴。可以預期,八個“更加注重”將成為今后扶持新興戰略產業的一個指南。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原副院長曹和平認為,在調結構方面,沒有提出“農業、工業、服務業各占多少百分比”之類的說法,而是把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導社會預期、更關注依靠需求方面的力量來調整結構,而不是通過產業內部的百分比來調整結構。
會議部署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務:一是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二是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三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四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五是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五大任務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屬于常態目標,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這三大任務中,穩增長被提到了五大任務的首位。這表明,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仍是2015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這凸顯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必須穩定經濟增長,才能為社會穩定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保障,而穩增長的關鍵是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由此可以預判,盡管2015年將連續第五年實施“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的政策組合,但在操作節奏、力度、工具使用等方面,都將出現更大的靈活性,適度降準、降息的概率有所提高。
會議提到的完善區域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特別引人注目。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繼續實施。各地區要找準主體功能區定位和自身優勢,確定工作著力點。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2015年有個良好開局。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將在2015年得到進一步推進。
曹和平認為,“一帶一路”的發展不僅僅是在中國國內,沿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延伸,兩者將匯合。換句話說,經濟工作會議里提出的空間經濟發展,是以歐亞大陸板塊為視野,跳出國內而形成的年度經濟工作計劃。國際化的因素在2015年的工作中被突出出來了,這是往年所沒有的。這一變化可能會使2014年成為國際化視野引入年度經濟工作計劃的元年。(責編:李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