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裴佩
天府新區:深刻改寫四川經濟版圖
——專訪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
·本刊記者 裴佩
新的戰略機遇期,一座未來的新區域——天府新區正在深刻改寫四川的經濟版圖。從提出規劃構想到正式設立,天府新區用了4年時間。那么,躋身于“國家隊”的天府新區會產生哪些巨大的影響力,還將帶來哪些推動力?本刊記者特別邀請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為您解讀。
記者:天府新區是全國第11個、西部第5個國家級新區。您認為,天府新區的“晉級”蘊含哪些深意?
盛毅:天府新區從省級重大戰略舉措上升到成渝經濟區重大戰略舉措,再進一步升級為國家級新區,走的是一條大膽探索、創新驅動、穩扎穩打的路子。從天府新區的提出、具體籌劃、規劃制定、起步區建設等,都充分吸納了各個部門、各領域專家學者的意見。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新規劃,意識超前,不容易過時。設立國家級新區的硬性要求一直較高,“新區”首先要符合國家的戰略規劃,同時要符合相關的政策法規,還要符合地方發展實際和區域發展布局。這幾年,天府新區的建設一直在進行,取得了一系列的階段性成果,有了一定的積累,為天府新區的成功“晉級”奠定了基礎。
新區現在是我們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點,這是我的看法。國家推動經濟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打造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都需要加快新區的規劃建設。從不同的角度看,天府新區有它發展的自身特色,首先它是唯一一個不靠江不靠海的內陸新區,還是一個西部大省的新區,同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交匯處的新區。如果要同東中部省市比較,我們有資源優勢也有要素優勢,產業和科技基礎不差;與西部其他省市區比較,我們不僅有科技和產業優勢,還有要素配套的優勢,加上天府新區的地理區位、較好的人文環境等等,都是天府新區未來發展的有利條件。

圖/廉鋼
記者:在四川經濟版圖上,成都主城區與天府新區這兩極該如何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分工和互補?
盛毅:四川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成為經濟強省,需要培育新的龍頭、引擎,來帶動全省經濟的轉型升級。首先要把握好各自的功能定位?,F有主城區和天府新區的建設,是合理分工和協同的關系,是優勢互補的關系?,F有城區的主要任務是強化生活、生產的現代服務功能,完善行政服務、教育、文化、醫療功能,改善居住、休閑功能,鞏固和提升產業功能。而天府新區的建設,卻要以現有城區為依托,充分體現成都市提升發展的要求,體現“四化同步”的要求。重點集聚高端制造、現代服務、研究開發,著力打好三者結合的“大牌”。天府新區發展的近期和中期,擴大高端制造業規模至關重要。在遠期,研發和服務比重會顯著上升。新區的這種功能定位,是根據現有發展條件和未來發展潛力提出來的。從中西部范圍看,天府新區有望建設成為經濟總量最大,聚集先進要素能力最強的新區。天府新區的建設,必然會強化成都市的科技創新功能、產業整合功能、城市承載功能。只有新區和現有城區的相互呼應和協同發展,才能形成中西部地區核心增長極。
記者:天府新區建設的目標是“到2025年再造一個產業成都”。您認為天府新區將有哪些“新區”效應來帶動成都、四川乃至西部經濟的發展?
盛毅:建設新城區幾乎所有城市都在做,并不是一個新事物。不過天府新區要建設的不是一般的城市新區,而是適應成渝經濟區長遠發展需要的、適應國家深化西部大開發戰略需要的、能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并引領區域跨越發展的國家級新區。
天府新區設想就是依托成都這一特大中心城市,發揮其“溢出”效應,拓展成都及周邊的產業發展空間,建立一塊具有強大產業聚集規模的功能區域,尤其是在高端要素的集聚上,人才、科技、生產性服務功能的強化上,形成強烈的輻射和帶動功能。
從長江經濟帶建設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來看,四川周邊這個區域目前經濟實力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未來的天府新區,必將會成為四川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成為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戰略支撐。(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