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過四川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劉全
大道同行
——紅軍長征過四川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
·劉全

四川不是長征的始發地,也不是長征的終結地,但在長征史上和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八一宣言》發表的時候,中共中央和紅軍三大主力中的兩大主力正在四川境內長征。長征過四川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黨的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資源匱乏的島國,日本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形成了一種過度危機感和掠奪性,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后。隨后,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在亞洲率先走上了現代化的軌道,成為亞洲強國,從過度危機感中走向另一個極端,即開始狂妄自大,以少壯派為代表的一部分軍國主義分子更是推動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的不歸之路。
自近代以來,中國崛起的歷次嘗試總會引起日本敵視,清政府始于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雖然并不能挽救清政府的衰亡,但近30年的“洋務運動”在客觀上還是極大地提升了清代軍工和部分工業的水平。日本政府經過精心策劃,悍然發動甲午戰爭,從而中斷了近代中國的第一次崛起嘗試。
上世紀30年代,國民黨在形式上統一中國后取得了一個短暫發展契機,即民國史上所謂的“黃金十年”。日本為了阻止中國發展,轉嫁國內危機,再次發動對華侵略,于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很快控制了東北三省。在未遇到國民黨軍隊抵抗后,日本將魔爪進一步伸向華北,于1935年策動了華北事變,策動“華北自治”,占領華北地區。由于國民黨軍隊執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國主義侵華野心進一步膨脹,策劃更大范圍內的侵華,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
面對日本的侵略,國民黨反動派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不顧東北和華北的大片領土淪喪,集中力量圍剿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革命根據地。與之對照,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實現民族獨立解放為己任。早在1933年1月17日,中國共產黨即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和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名義發表了《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華北愿在三條件下與全國軍隊共同抗日宣言》,提出共同抗日主張。1934年4月20日,中國共產黨又以中國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籌備會名義發表了《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提出全民族一致對外,共同抗日。
1935年春,華北事變開始后,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代表中共中央積極開展促成國內形成抗日統一戰線的活動,并在國際上積極爭取支持。“中共五老”之一的吳玉章,與其他代表一同急電王明,共商對策。隨后,由王明起草一份宣言書,進一步表明黨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宣言書草稿最初定名《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草稿完成后,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召開會議,討論宣言草稿,經過幾天的討論修改,宣言得到進一步完善,并確定了各項重大原則。1935年7月14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又召開了一次會議,一致通過以中共中央和蘇維埃政府名義發布《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并提出集體修改意見,由于形勢緊迫,會議提出7月15日宣言書必須修改完畢。這就是后來改稱為《八一宣言》的文件。
《八一宣言》指出中華民族已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抗日救國是全體中國人面臨的首要任務,“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宣言強調必須建立包括上層在內的統一戰線,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范圍。宣言再次宣告:只要國民黨軍隊停止進攻蘇區,實行對日作戰,紅軍愿立刻與之攜手,共同救國。宣言最后提出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八一宣言》發表以后,很快在國內傳播開來,形成巨大的號召力。
《八一宣言》在客觀上推動了國共兩黨間的直接接觸,為國共兩黨重新合作開辟了道路。1935年底,國民政府駐蘇大使館武官鄧文儀通過蘇聯政府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王明、潘漢年等人進行了接觸,并派人與中共中央北方局和長江局取得了聯系。從1936年1月起,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周小舟、呂振羽到南京進行了談判。2月,國民黨也派人到瓦窯堡與中共中央聯系聯合抗日的問題。到5月,兩黨已經開始就聯合抗日問題展開初步淺層次的談判,為重新合作開辟了道路,為西安事變后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快速推進打下了基礎。
1935年春節,中共中央在川南邊界召開了“雞鳴三省”會議,會議成功完成了遵義會議決定而又尚未完成的中央最高層組織調整任務,作出的關于“中央蘇區”問題的決議,使中央蘇區工作有了正確的路線和貫徹正確路線的組織保證,從而扭轉了中央和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征后中央蘇區工作出現的混亂局面,為長征勝利贏得了組織上的保證。這次會議進一步增強了黨中央獨立處理中國革命自身問題的能力,為后來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奠定了決策能力基礎。
長征過四川中開展的彝海結盟、對四川軍閥的統戰工作和成功粉碎張國燾分裂路線的斗爭,又極大地提升了黨處理復雜問題的政治能力,為黨日后成功領導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長征過四川的過程中,黨領導的紅軍接受了全面考驗,軍事作戰能力和政治工作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考驗黨和軍隊智慧和意志的大事件,都發生在四川境內及周邊,對我軍優良、過硬作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紅軍后來成長為抗日戰爭中敵后戰場主力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四川,紅一方面軍實現了與紅四方面軍的勝利會師,紅四方面軍與紅二方面軍的會師,從而促成紅軍三大主力先后北上,最后匯集成抗日的中堅力量。每一次會師都是對革命事業的莫大鼓舞,使革命力量聚集在一起,使戰斗能力成幾何級倍增。以川北為主要活動范圍的川陜革命根據地培養了紅四方面軍,長征以后,黨在紅四方面軍的基礎上,組建了三個主力師之一的一二九師,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功勛。
(作者單位:省委黨史研究室)
(責編:張微微)

四川松潘紅軍長征紀念碑。圖/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