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創紀錄的11名華裔候選人,代表4個政黨參加了五月初落幕的英國大選。其中5位助力大選獲勝者——在650個下議院議席中贏得327席的保守黨。漢普郡的一位31歲保守黨成員,還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華裔下議院議員。
在英國,上議院也被稱為貴族院,成員來自間接選舉或王室推薦、任命;下議院則稱為平民院,成員由選舉產生,立法權和影響力都超過上議院,英國政府也向下議院負責。首相更是需要下議院的支持,否則只能辭職。
“之前下議院從未有過華裔議員。印度和穆斯林等都更快地融入英國的文化與政治,也早有議員,華裔卻沒有。雖然華裔在經濟上有很好的融入,但卻往往站在政治之外,保持他們封閉的文化圈。我很樂意看到這種狀況正在改變?!敝x菲爾德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加勒特·布朗表示。
華裔之家
“我歡迎其以加強和深化保守黨、華人群體與中國之間的關系為目的。我希望通過‘保守黨華人之友,使在英華人在政治上以及黨內有更大的發言權?!痹凇氨J攸h華人之友”的官網上,有卡梅倫的上述致辭。
2013年5月21日“保守黨華人之友”的啟動儀式上,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穿上在北京出席2008年奧運會時購買的“中國制造”西服并發言。
此前一年倫敦市長大選時,這位以特立獨行以及任何時候發型都有些凌亂而著稱的保守黨候選人,在新浪微博上開通賬號,不僅高頻率回答網友提問,還上傳了他在北京坐地鐵以及參觀798的照片。
這次成功的網絡公關,正是由“保守黨華人之友”的總干事、執行董事之一黃精明策劃。他深知社交網絡是與中國年輕人建立聯系的重要途徑。
鮑里斯·約翰遜作為第一個在中國網絡社交平臺開通賬號的英國政客,不但贏得了13萬粉絲,也吸引了華人對于倫敦政治的關注:倫敦市長選舉期間,倫敦地區有60%~70%的華人參與了市長選舉投票,成為該地區華人最關注的一次市長選舉。
31歲的黃精明在荷蘭出生,父親是新加坡華人,母親是成長在荷蘭的印尼華人。2015年他代表保守黨競選利物浦一個選區的國會議員。雖然該選區過去多年來一直由工黨以絕對優勢控制,他最終仍獲得了4245張選票,約占10%,與5年前代表保守黨在這一選區參選的非華裔候選人得票率類似。
黃精明同時也是上議院韋鳴恩勛爵的政治顧問。
生于1977年的韋鳴恩是“保守黨華人之友”的現任主席,他的父母是20世紀70年代初來自香港的移民,祖籍廣東,是客家人。
韋鳴恩的童年在東倫敦的貧民區度過,此后演繹了一部移民奮斗史,關鍵節點是2002年他從麥卡錫咨詢公司離職,創立“以教為先”公益組織,組織志愿者到偏遠地區從事教育工作,改變當地一些人不愿接受教育或教育質量低下的狀況。
2010年6月韋鳴恩獲冊封為終身貴族,以保守黨員身份晉身上議院,也是目前英國上議院里唯一的華人。
除了韋鳴恩,“保守黨華人之友”的重量級成員還有多位華裔。比如執行董事之一雪琳·貝茨勛爵夫人,擁有浙江大學研究生學歷的她先就職于一家英國建筑師行,然后用5年時間從一個不懂進出口貿易的外行,做到英國四大禮品進出口公司代理。
黃精明說,“保守黨華人之友”是目前英國最大的華裔政治組織,擁有超過450名成員,電子郵件發送名單有4000人。
怎樣鼓勵華裔參與政治
2015年的英國議會選舉,是自二戰以來競爭最為激烈、不確定性最大的一次。大選中超過4500萬英國公民有資格投票,其中約35萬為華裔,這個數字一般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票源。
為了鼓勵少數裔群體參政,保守黨早就成立了“保守黨印度之友”以及“保守黨猶太人之友”。
英籍華裔與其他在西方國家的華人一樣,多專注于學術和專業領域。約20%的英國華人、即約5萬人現在法律、醫藥等行業就職。英籍華裔是全英學術資格比例第三高的群體(20%),華人男性的無經濟活動比例最低,為35%。
35歲的王鑫剛2001年從中國來到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攻讀工程碩士課程,隨后又在牛津大學取得了金融碩士學位。畢業后,他在倫敦一家投資銀行找到工作,2007年獲得英國永久居住權。他介紹,保守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理念與很多華裔價值觀相同。
據他介紹,舉辦政治活動一般都是自負盈虧。比如,組織宴會,餐廳的價格是每位30英鎊,組織者向外賣票約35英鎊或40英鎊,“盈利”資金則為重量級嘉賓支付門票,還有盈余則反饋回保守黨內部,或者作為“保守黨華人之友”的競選資金。
2013年王鑫剛在保守黨年會上遇到了黃精明,決定在自己所在的薩里地區成立“保守黨華人之友”的分支,他現在已經是這個機構的主席。
黃精明說:“大多數英籍華裔都很自然地在政治上傾向于保守派,最大的挑戰是鼓勵他們參與政治以及投票?!?/p>
成為候選人
“我18歲來到英國時,從來沒有想過會在英國從政。謙虛一直是華人的傳統,但如果不發出聲音,政策制定者就不會考慮華人的訴求。”何易說。
1985年出生于重慶沙坪壩的何易,高中畢業后赴英國伯明翰大學留學,畢業后進入了英國塔塔鋼鐵集團(歐洲)成為一名程序開發工程師。
作為亞伯拉昂選區的保守黨候選人,何易認為自己的對手十分強大——工黨候選人斯蒂芬.基諾克,既是丹麥首相托寧·施密特的丈夫,也是英國工黨前領袖尼爾·基諾克之子。雖然最終選舉失敗,但何易覺得層層選拔成為候選人已屬不易。他解釋說,想成為候選人首先需要與保守黨當地支部進行非正式面談,在獲得認可后總部才會發正式申請書。
何易曾回答過長達10多頁的申請書,隨后是電話面試,通過后需要進行一整天的評估,包括角色扮演、應急處理等。之后,才會出現在有資格的候選人名單之中。待到選區正式招聘候選人時,他還需要重新申請、重新面試并答辯,最終才有資格成為該選區真正的候選人。
“保守黨華人之友”為華裔候選者提供了培訓以及講座。比如資深的成員會分享如何更好面對媒體,以及在競選過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安排時間。雖然何易不愿意透露此次參選的費用,但他表示“保守黨華人之友”提供了50%的預算。
在王鑫剛看來,內部經驗分享對于選舉至關重要。 他舉例說,經驗相對豐富的黃精明告訴他,在拉選票的過程中發傳單是非常有效的途徑,而且越多越好。因為英國政治很接地氣,獲得支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與選民溝通。
在這次競選中,他發送了9萬份傳單。雖然沒有獲得國會議員席位,卻成為了克萊蓋特教會選區的區議員。同時他在曼城選區獲得了6100票,比5年前該地區的保守黨候選人多出約1400票,對于這個結果他非常滿意。
在他參選過程中,許多一直不參與投票的華裔朋友也加入進來,“支持的熱情比想象中高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