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美
近幾年,飲料促銷大戰持續上演。一些營養飲料在促銷時大打健康牌,大肆宣傳喝營養素飲料能補充營養。其實并非如此。
營養素飲料大打健康牌
各大超市的飲料區,各種飲料琳瑯滿目,其中營養素飲料占有不小比例。查看營養素飲料配料表發現,這些飲料中多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族、氯化鈉、硫酸鎂等營養物質。如水蜜桃口味的“脈動”配料表為:水、白砂糖、蘋果汁、食用香精、食品添加劑(檸檬酸、維生素C、冰醋酸、蔗糖素、抗氧化劑386)、煙酰胺、維生素B6、維生素B12。而號稱“水分+維生素+微量礦物質”三合一補給功能飲料的配料表上則多了一些礦物質元素,如氯化鈉、硫酸鎂、葡萄糖酸鋅等。有食品與營養專家表示,目前市場上的營養素飲料,主要以補充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為主。在營銷上經常會突出“健康”、“活力”等字眼,宣稱在解渴的同時補充人體必需的養分。
營養飲料不能代替果蔬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營養素飲料適合夏天戶外活動和運動后飲用,補充人體流失的一些營養成分。人體需要40多種營養素,主要來自于各種食物,通過日常合理膳食應該是能滿足要求的。通過喝水或飲料也能提供一定量的營養素,但不應該作為人體需要營養素的主要來源。有些人認為喝了營養素飲料補充了營養素,水果、蔬菜就可以少吃了。這種方法不可取,營養素飲料不能代替水果蔬菜。維生素飲料中添加的維生素大都是人工合成的,有的結構和天然的不一樣。水果中的維生素是天然的,除了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外,還含有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如類黃酮、花青素等,這是飲料所不能提供的。
飲料當水喝有害健康
很多人習慣把飲料當水喝,不少人尤其鐘愛營養素飲料,認為是健康飲品,多喝也無妨。要指出的是,營養素飲料中的維生素多是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或B族維生素,盡管水溶性維生素進入人體后可通過尿液排泄,較少發生中毒情況,但也不意味著可以無限制攝入。如果你同時服用維生素補充劑,加上營養素飲料及膳食攝入的維生素,維生素的攝入就有可能過量。同時,水溶性維生素之間也會有一定的相互影響,如維生素C過多會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B12,降低其生物利用率等。還有,市售大多數營養素飲料都含糖高,如果大量飲用,會在不經意間攝入過多能量,從而造成能量過剩,引起超重或肥胖等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最好還是多喝白開水。白開水不僅解渴,還最容易被身體吸收,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在溫和氣候條件下,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飲水1200毫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