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騫
從飲茶文化的發源來講,最早喝茶的民族,理應是一向以茶文化著稱的古代中國。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將下午茶發展為一種既定習俗的文化方式,則是英國人。
1662年,茶在英國的命運發生了轉變。英國國王查爾斯二世與葡萄牙的凱瑟琳公主結婚,這位英國的新王后在結婚以前就是一個忠實的飲茶愛好者,嫁到英國時帶了一箱中國茶葉作為嫁妝。婚后,她開始用茶在王宮招待她的貴族朋友,因此茶這種飲料不斷流傳開來,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品嘗一下。但當時茶葉價格一直保持高昂的價格,因此在過去的日子里茶只是作為皇室、貴族及富人的飲料。
18世紀初,茶葉開始由貴族富人的飲料向平民開放,1700年英國的雜貨鋪開始出售茶葉就是明證。18世紀上半期,英國民眾對于飲茶已經十分熱衷,茶葉消費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18世紀中葉以后,飲茶逐漸在英國城鄉各階層中普及,茶葉成為英國人不可缺少的大宗消費品。1750年前后,英國中產階級黃油烤面包的慣常早餐中已經少不了茶。甚至倫敦城內,仆人們的早餐也已經基本上是黃油、面包配奶茶了。1755年,一位到英國旅行的意大利人提到:“即使是最普通的女仆,每天也必須喝兩次茶以顯示身份,她們把這個寫入契約中,這個特殊條款的總額與意大利的女仆工資相當。”把飲茶作為條件寫入工資契約的這種情況,在當時的英國應該較為普遍。
19世紀英國茶文化的最大成就,或許是下午茶的形成并迅速蔚然成風。下午茶形成于19世紀40年代,當時英國飲食的特點是重視早餐,忽視午餐,晚餐要到20時進行。漫長的下午,饑餓難耐。對于富裕的貴夫人們,更是沉悶乏味。一天,斐德福公爵的夫人安娜用幾片烤面包、奶油和茶來消磨漫長的午后時光。這一嘗試令公爵夫人覺得茶和點心的搭配完美無比,非常舒心可口。后來,她就邀請幾位知心好友伴隨茶與精致的點心,談天說地。沒想到,這種消遣方式不久就在英國貴族社交圈中蔚為風尚,名媛仕女趨之若鶩。喝茶成了女性進行社交活動冠冕堂皇的理由。有了它,夫人小姐們就可以穿上華麗的服裝,聚集在一起,“說長道短”,炫耀和攀比,而不必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女主人則親自操作,展示她銀制的茶匙,精美的中國茶具,花色繁多的點心和優雅的服務。不久,很多男性也開始成為下午茶的忠實擁護者,因為他們發現請朋友喝一次下午茶花不了多少錢。只要幾壺紅茶,加上一些專門配合下午茶的精致點心——小小的無硬皮的三明治、熱奶油土司、司控、小奶酥和一些可口小蛋糕就足以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了。因此,人們無論是招待鄰居、朋友,或是商界朋友聚會議事,下午茶都是首選的方式。英國下午茶甚至還衍生出像網球茶、野餐茶等多種形式,令人嘆服。在下午茶的推廣過程中,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維多利亞女王認為,下午茶是一種很好的緩解壓力和體味人生的形式,提倡英國國民喝下午茶。在人們的心目中,英國傳統的下午茶就是19世紀維多利亞式的下午茶。
維多利亞式的下午茶要求選擇家中最好的房間作為聚會的場地,所選取的茶具和茶葉也必須是最高檔的。就是點心也要求精致,盛點心的瓷盤一般為三層。最下面的一層放一些有夾心的味道比較重的咸點心,如三明治、牛角面包等;第二層放的是咸甜結合的點心,一般沒有夾心,如英式松餅和培根卷等傳統點心;第三層則放蛋糕及水果塔,以及幾種小甜品。吃的順序要遵循由淡而重,由咸而甜的法則,從三層點心盤的最下層往上吃 。除了對茶和點心的嚴格要求外,維多利亞時期的下午茶還少不了悠揚的古典音樂作為背景。與講究安靜品飲的中國茶文化不同,英國茶文化是積極入世的,它更活潑,更重社交,密切了人們的社會交往。茶文化為英國女性參與社會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場所——家庭茶室和社會茶園。特別是社會上的各種茶園,作為公共生活領域,是英國女性生活社會化的形式。對于英國男性而言,每日兩次工間的“茶休”也為互相溝通、聯絡情感提供了大好時機。英國人創造的集體茶會更是一種大型的社交形式,如1830年前后英國普列斯頓、利物浦、伯明翰等地都曾頻繁舉辦多達2000余人參加的午后茶會。在茶會上人們除喝茶、吃東西、聊天、評議政治外,還會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談情說愛。因此,茶文化在密切人們社會交往方面功不可沒。
下午茶是英國各個階層固定的習俗,英國的飲食、公共娛樂場所都有供應下午茶的。在英國的火車上備有茶籃,內放茶、面包、餅干、紅糖、牛奶、檸檬等,供旅客飲下午茶用。1927年后,在英國皇家航空公司的飛機上,也開始供應下午茶。即使戰爭也不能改變英國人飲下午茶的習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德兩軍對壘時,每到四點鐘,英軍就會喝下午茶。德國人也很君子,在這段時間不進攻,享受短暫的和平。
英國民謠稱:“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