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縣廣播電視局 申桂林
淺談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的技巧藝術
虞城縣廣播電視局 申桂林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是集技術、藝術與創新為一體的一項工作。在編輯過程中,如何把新聞節目編排得新穎、生動活潑,使觀眾始終保持強烈的新鮮感與濃厚的收看興趣,是需要編輯從多角度全面把握的。這不僅要求記者善用典型意義的畫面,而且要求后期制作人員不斷提高畫面編輯水平,把握好畫面之間的內在聯系。
電視新聞;編輯技巧;新聞畫面;新聞節目;現場環境;新聞事件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是集技術、藝術與創新為一體的一項工作。在編輯過程中,如何把新聞節目編排得新穎、生動活潑,使觀眾始終保持強烈的新鮮感與濃厚的收看興趣,是需要編輯從多角度全面把握的。這不僅要求記者善用典型意義的畫面,而且要求后期制作人員不斷提高畫面編輯水平,把握好畫面之間的內在聯系。本文就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的技巧藝術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
面對大量的畫面素材,選取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復雜而有意識的取舍過程。在選取中要注意:
1.選擇的畫面要符合人們的視覺規律。重點掌握“推鏡頭”和“拉鏡頭”重點掌握“推鏡頭”和“拉鏡頭”表現出的視角特征。
2.編輯中素材要有利于結構和情節的表現。要選擇動作性強、造型優美的素材畫面組接電視新聞節目,便于觀眾理解節目內容與思想。
3.選擇畫面要與新聞節目類型相吻合。編輯中要多選擇結構穩固、安定的固定畫面或鏡頭;多選平拍的畫面或鏡頭,特別要慎用過度的仰拍或俯拍讓人產生夸張的視角心理效果的畫面或鏡頭。
絕大多數情況下,電視編輯要從一堆雜亂無章的鏡頭里剪輯出流暢的畫面、適宜的節奏、懂人的情緒,并非易事。電視畫面的編輯與寫文章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電視使用鏡頭表現場景的,一般情況下,一條電視新聞要有若干組鏡頭相連,才可以敘述完整。所以,利用一組鏡頭可以說明一個單一的,相對完整的意思,這一組鏡頭就是蒙太奇段落。對于電視制作人員來說,無論怎樣變化,鏡頭之間的關系都應有依據,符合表意規范。只有給觀眾帶來的視覺效果是平穩流暢的,觀眾看了心里會很舒服,否則那些亂七八糟的鏡頭組接,會給人留下厭煩的視角影響。
另外,在電視新聞節目尤其是在一些會議新聞制作中,編輯僅僅用會議畫面就會顯得呆板,實施插入與會議有關的圖像、資料,將會使新聞報道更加吸引觀眾的視角。再如,在行業新聞里,一些數據的出現、總結回顧的語段、市場情況分析調查資料等等圖像資料內容的添加,可增加電視新聞的可視性。
在電視新聞編輯制作中,有些要受題材特點,播出時長的限制,所以就應該多用固定鏡頭。一般情況下,新聞消息在1分多鐘至4分之間,如果只用幾個運動鏡頭,觀眾看后感到畫面混亂,從視角心里來看會分散觀眾對新聞內容本身的注意力。不僅如此,相應的說新聞制作中運動鏡頭過多,還會造成畫面之間、畫面與聲音之間的銜接不和諧,所以,在制作過程中,要求編輯要靈活運用動靜結合的方式使節目保持完整性,做到流暢而自然。
當前,縣級臺電視新聞大多以消息類為主。消息類新聞制作周期相對較短,要求用最簡練的語言與最典型的畫面傳遞盡可能多的新聞信息。這樣,有效的利用拍攝到的新聞畫面,精心選取可充分傳達新聞事件信息的畫面進行編輯就顯得至關重要。在一些新聞報道中,觀眾還經常看到冬天拍攝的鏡頭與夏天拍攝的鏡頭隨意剪接,一會兒冬天,一會兒夏天,讓人感覺很不舒服,這也是在邏輯性和合理性方面犯了錯誤。這個邏輯包括三方面:即生活邏輯、心理邏輯、藝術表現的邏輯。
邏輯學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幫組我們辨別現有觀點的真假,其次它還可以幫組我們去學習新的知識和觀點,最后,它還可以提升我們個人的邏輯思維和素養。
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理論形態的邏輯,似乎是蒙著面紗神秘少女,看不清摸不著,即使通過老師的講解,對于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記憶卻還是理解不透,無庸質疑邏輯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理解邏輯學、鍛煉我們的邏輯思維有著重大意義。一切理論都是對生活現象的提煉抽象,因此要想揭開邏輯神秘的面紗就要將邏輯學還原到我們的生活中去,理解我們生活中的邏輯。
所謂“生活邏輯”是指事物本身發展變化的邏輯。這是生活本身的規律,也是畫面組接最基本的依據。具體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主體工作的邏輯 舉例:飛機助飛----起飛---
2.時空轉換的邏輯
時空結構的方式:順序式 倒敘式
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連貫性
鏡頭1:大霧中寂靜的跑道
鏡頭2:停機坪上停著飛機
鏡頭3:一架飛機駛上跑道消失在霧中
鏡頭4:候機大廳
鏡頭5:時刻表
鏡頭6:候機大廳人們焦急等待
3.情節發展的邏輯 舉例: 男女關系(音樂MV)
4.人物事件關系的邏輯 因果 呼應 并列 遞進對比等
“觀眾欣賞的心理邏輯”強調的是畫面的組接要能讓觀眾看清楚畫面的內容。1、了解畫面內容、景別、長短、快慢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2.了解事物的全貌:時間、地點、環境、人物、事物等交待清楚 。3. 情感的需要:選擇鏡頭數量多少、長短、快慢等很多時候出于對情感需要的滿足。
“藝術表現的邏輯”是指除了敘述電視新聞的事實之外,畫面的組接往往還有編者某種藝術表現的需求,或者要表達某種情緒和情感。影視作品本身就帶有很強的藝術氣質,除了陳述事實,表達情感之外,還具有很強的審美功能在其中。如象征、隱喻等蒙太奇表意功能的體現,比如視覺節奏的運用等等,都需要編者在畫面組接時加以考慮。
此外,編輯電視新聞還要注意環境和人物交代的合理性,注意畫面內部形象組合的邏輯性及時空變化的合理性,給觀眾帶來沖擊力。在遵循最基本的“動接動”、“靜接靜”蒙太奇手法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形象素材,并以一定的角度、景別將它們組合起來,既要考慮到畫面的完整性和聲畫對位,又不要盲目的進行“圖文解字”。
總之,電視新聞畫面與新聞內容的契合程度對新聞本身的可看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從視角邏輯角度出發,電視新聞畫面編輯是一系列編輯結構的結合,這就要求編輯人員要時時更新知識和提高素養,只有理論與實踐、經驗與技巧相結合,才能把節目編得更好、更生動、更貼近生活,才能發揮數字技術的優勢,拓展電視畫面編輯的新思路,才能在電視畫面的編輯中做到掌握畫面節奏,從而達到使觀眾愉悅欣賞的目的。
[1]黃匡宇,《電視節目編輯技巧》,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10。
[2]黃著誠,《實用電視編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08。
[3]張春雙,淺談電視畫面的編輯技巧,中國影視文化,2015年第1期。
[4]麻雪梅,淺談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技巧與能力,《科技信息》,2013年第10期。
[5]許森,淺談電視新聞中的剪輯技巧,無線互聯科技,2012年8期。
G222.3
:A
:1671-864X(2015)02-0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