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 梅

對于內蒙古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來說,2015年可謂是大動作的一年。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土地利用管理部門在深入研究我國、自治區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以及這種新形勢對國土資源工作的新要求,擬提出有關土地利用的新政策、新舉措,以更好地實現“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的新定位。本刊記者就緊緊圍繞國土資源改革發展大局,緊扣國土資源工作新定位,在新常態下開展卓有成效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采訪了內蒙古國土資源廳土地利用管理處李玉春處長。
記者:土地利用很大程度體現在土地供應上,先請李玉春處長扼要介紹一下內蒙古近年來的供地率情況。
李玉春處長:根據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統計,2009年~2013年五年間,國務院和自治區兩級人民政府累計批準建設用地(含城市批次用地和單獨選址用地)12.88萬公頃,截至2014年底,累計供應8.8萬公頃。全區近五年平均供地率71.77%。其中,2009年~2013年五年供地率分別為74.81%、79.63%、77.27%、73.14%、56.15%。今年第一季度,全區批準新增建設用地面積6,319.62公頃,同比增加52.71%。
記者: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工作是影響土地利用管理全局的重頭戲、決勝棋,內蒙古是怎樣籌劃的?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李玉春處長:我們主要從四個節點來抓節約集約用地的“牛鼻子”。
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節點之一——加強閑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的管理工作。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把下面幾項作為工作的重點:其一是從制度和機制上強化閑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的管理工作——力爭將供地率、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列入盟市政府、政府班子的考核目標內容;同時將提高供地率、閑置土地清理處置、落實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制度納入2015年度基層國土資源領導班子實績考核。對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閑置等列入執法監察的重要內容,加大執法監察督辦力度;對供地率低于標準、閑置土地規模超警戒線、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制度落實不到位的地區,實行執法監察專員掛牌督辦制度。建立長效機制,把統籌落實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和土地執法動態巡查制度作為2015年全區國土資源管理重點工作之一;著重抓好建設用地審批后的土地征收、土地供應和供應開發利用三個關鍵環節,建立土地供應、預警檢查、反饋和督辦四項機制,實現土地供應行為規范、違法用地減少、土地供應率提高、閑置土地處理有效、土地利用開發充分和土地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的整體目標。建立定期通報制度,從2014年第四季度起,國土資源廳按季度通報各地土地供應及供后開發利用情況,以督促各地提高供地率、預警信息處置率、土地開發利用率,促進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利用。
其二是加快閑置土地的處置和消化批而未供的土地——對近幾年以來閑置土地和批而未供的土地進行了一次全面清理,逐個批次進行核對和登記造冊,建立臺賬,根據不同成因,研究制定分類處置方案,減少閑置率,提高供地率。
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節點之二——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要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一個重要前提是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標準。近年來,全區各地認真執行土地使用標準,嚴格用地準入,控制建設用地規模,促進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但是還不盡如人意,所以抓好這方面的工作勢在必行。這項工作首當其沖的有兩點:一點是深入持久地抓好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工作,把土地使用標準要求列入出讓合同的重要內容和企業誠信檔案的重要指標,通過土地利用動態巡查的手段和平臺,真正實現節約集約用地。另一點是建立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對沒有標準的建設項目用地進行專家評審的制度。設立專家庫,對沒有建設用地標準的建設項目,在報批或供應前組織專家評審,作為上報審批土地和供應的必備要件,促進沒有標準的項目用地節約集約。
節約集約用地節點之三——抓好城市建設、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等工作。
抓好城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工作,掌握城市建設節約集約用地現狀。按照國土資源部啟動全國80%以上地級市、60%以上縣級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工作的具體要求,通過五年(2014年~2018年)的評價工作,為全面掌握全區城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現狀、潛力規模、空間分布與變化趨勢提供保障。
完成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挖掘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潛力。按照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4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級開發區評價成果于2015年6月底前報國土資源部備案。2015年將保證通過審核、驗收,按時保質完成此項工作。
開展好耕地質量等別調查評價與監測工作,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數量和質量的統一。全區需開展耕地質量等別年度更新工作的旗縣為99個,各旗縣現已基本完成耕地質量等別年度更新工作;目前各旗縣耕地質量等別年度成果已提交到盟市級國土資源局進行匯總。2015年6月底前,將匯總完成全區耕地質量等別調查評價與監測成果,經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審查確認后報國土資源部。
落實好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下降工作,提高用地產出率。自治區積極采取措施,認真組織開展了落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下降目標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15年,要確保完成國家為自治區確定的“十二五”期間35%下降的目標。
節約集約用地節點之四——堅持典型引路,推進節約集約模范縣創建工作。上一周期自治區模范市縣創建工作成效明顯,現已有滿洲里、阿榮旗、克什克騰旗、涼城縣、土右旗和額濟納旗六個單位進入了全國模范縣市創建先進單位并予以表彰,各獎勵了八百畝建設用地指標。新一周期國土資源部模范縣市創建工作中,我們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部署緊鑼密鼓運作,爭取在新一輪評選中有更多的單位進入全國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先進行列。同時以創建活動為契機,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始終貫穿于國土資源的日常工作中,推動自治區經濟可持續、包容性發展。
記者:基礎不硬,缺少后勁,根基牢靠,花繁葉茂,自治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基礎性工作怎樣?
李玉春處長:你說得不錯,我們對基礎性工作始終不敢懈怠。對于這項工作,我們主要在兩個著力點上發力。
一是打牢土地利用監管基礎。
開展城鎮基準地價更新工作——按照國家城市地價2~3年更新一次,重點地區一年更新一次的總體要求,我們在2015年將積極部署開展全區新一輪基準地價更新工作。抓好國家城市地價監測試點工作——繼續推動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通遼市等8個城市的地價動態監測工作,同時鼓勵其他城市積極開展該項工作。做好國有土地資產處置工作——2015年將繼續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推進全區國有土地資產處置工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完善土地市場監管系統工作——土地利用監測系統、城市地價監測系統、耕地質量等別監管系統和土地儲備監管系統已基本建成,2015年將對系統管理應用方面作進一步完善提高。
二是繼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和機制方面的基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