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清 李惠雄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 呼和浩特 010020
近年來,我國礦產資源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促進了礦業經濟區的發展,成為推動區域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動力。但是制約我國礦業經濟區發展的因素依舊嚴峻,如重要礦產資源儲量消耗快于儲量增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和結構性矛盾、資源性產品成本核算尚未與國際接軌、礦產資源宏觀調控體系不完善等。因此,我國的礦產資源發展迫切需要推進區域礦業經濟的發展,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國家或地區相關部門提供礦業經濟區開發利用情況的決策依據,從而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
礦業經濟區是在礦產資源地域分布的自然屬性和礦業經濟活動地域分布的社會屬性的基礎上,形成與發展起來的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以及后續選冶為主體,具有自身特點和一定規模的配套條件,按照資源稟賦優勢和產業布局集聚,并與國家主體功能區協調發展,空間范圍明確的礦業經濟優勢區域。
礦業經濟區不僅具有一般經濟區的客觀性、結構性、層次性等特征外,還具備其自身特征。
礦業經濟區是在礦產資源地域分布的自然屬性和礦業經濟活動地域分布的社會屬性相互結合的產物,是一定范圍的區域內礦產資源與礦業經濟活動密切相關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礦業經濟區的形成,不僅受到礦產資源的自然屬性的制約,而且極大程度上取決于區域社會經濟、礦業活動、礦業就業情況以及配套基礎設施等社會條件。此外,專業化較強的礦業經濟區與區域綜合發展是協同的,區域內依靠礦業這一專業化生產的優勢產業為主導,完善產前服務和產后深加工等關聯部門,并綜合開發利用其他經濟資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高效率區域經濟綜合體。
礦業經濟區是在成礦規律的基礎上形成的跨縣級行政界線的區域。我國業已發現的20多萬處礦床和礦點,雖然在各地區都有廣泛的分布,由于受大地構造和成礦規律的影響,不同礦產資源相對集中地分布在不同地域。礦產資源的這種表現特征即為地域性,礦產資源的地域性是礦業經濟區重要的空間分布特征。
礦業經濟區的發展是一個階段性動態變化的過程。依據礦產資源的開發程度與潛力可將礦業經濟區劃分為四個階段:富集型——成長型礦業經濟區、成長型——發展型礦業經濟區、發展型——成熟型礦業經濟區、成熟型——轉型礦業經濟區。不同階段的礦產品開發、加工、貿易以及相關產業鏈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導致礦業經濟區的功能發生變化,呈現出動態性。
礦業經濟區作為一個專業化較強的區域,具有其特殊的功能性。首先,礦業經濟區是能源、原材料基地,其最主要的功能是為區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其次,礦業經濟區是聯系和溝通相鄰縣域資源流、資金流、信息流和人員流結合部,為實現區域經濟要素互補提供了平臺。再次,礦業經濟區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載體,礦業經濟區的形成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和表現形式。此外,礦業經濟區是全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具有其高效的粘合作用和集聚能力,推動全國各個區域經濟實體單元實現多方聯動,進而發揮其涓滴效應,將資源、人力、資金、信息逐步擴散到全國各地,打破封閉、不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的模式,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礦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高速發展期,加之復雜多變的全球局勢,礦產資源是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是國家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關鍵因素,礦業經濟區在當前形勢下對實現資源和產業的科學發展、保障區域和全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礦業經濟區是國家優化工業布局和調整產業結構的現實途徑,是促進和協調區域發展的助推器,是整合區域資源與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支撐。
礦業經濟區作為空間礦業經濟組織的一種形式,只有通過合理的組織、科學的定位,才能在區域協調發展、資源環境保護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礦業經濟區劃在礦產資源規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進行礦產資源規劃的一項重要的前期工作和基礎工作,是各級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
礦產資源的自然區劃是礦業經濟區劃分的重要依據也是自然基礎。自然區劃體現了礦產資源成礦條件的相似性、礦種組合的一致性與配套性、地域分布上的集中性。17大成礦區帶作為礦產資源的自然區劃,為礦產資源的經濟區劃提供了實際客觀的科學依據,不僅把礦產資源經濟區劃建立在已知礦產資源自然區劃的基礎上,而且同時建立在成礦遠景區劃的基礎上,重點考慮主要礦種、礦床集中分布區、找礦潛力,集合礦業經濟發展的需求,從而使礦產資源經濟區劃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礦業經濟區首先應該是成礦條件明顯、礦產資源分布集中、資源儲量大的礦產資源富集區。這體現了區域經濟布局的資源指向性原則,礦業生產以礦產品為原材料,礦產資源的空間地理分布決定了礦業生產的布局。國土資源大調查圈定的17大成礦區帶是我國礦產資源的集中分布區域,也是我國未來礦業經濟的重點布局區域。加強對成礦區帶的勘查開發,對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對穩定和提高國內礦產資源供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由于礦床產出在時空存在不同程度的聯系,礦產資源富集區域往往是空間分布密切相鄰的幾個縣域,礦業經濟區化是跨縣域行政界線的,且所跨縣域應當在地域上相連的。
礦業經濟區是通過礦產資源地域分布的自然屬性與礦業經濟活動的社會屬性合理配置形成的,這種相關性表明了在劃定礦業經濟區界線時應充分考慮到礦業活動情況,充分考慮礦業經濟貢獻原則。
礦業經濟區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要達到一定規模,礦業在區域經濟中應占有重要地位或者能夠成為主導產業。一方面,礦業發展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支撐能力,礦業產值占區域工業總產值的比例、礦業產值對區域GDP貢獻率、區域人均礦業產值均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礦業發展對當地社會經濟具有促進作用,解決就業問題,帶動大批相關產業就業人員,為當地就業做出巨大貢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的最佳結合。
礦業經濟區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展,要有利于區內礦產資源和其他經濟資源的合理開發與綜合利用,有利于各部門、各行業生產基地、原材料基地、動力基地的科學組織和市場聯系,從而達到地區專門化同地區綜合發展相結合。并且,在合理規模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推動礦業經濟發展的同時,要不斷改善和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區域的綜合發展相協調。要求既有優勢產業、優勢產品的專門化生產的礦業生產主導部門,同時又有圍繞優勢產業的產前服務、協作配套、產后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等關聯部門,形成各具特色、互相依存、相互促進的高效率的地區綜合體。
在劃定礦業經濟區時必須要參考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這一要素,使礦業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保障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空間均衡,尤其是要與國家確定的主體功能區協調發展。
礦業經濟區劃要以全國成礦區帶為基礎將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天山、北山、西昆侖——阿爾金、阿爾泰、大興安嶺、遼東——吉南、雅魯藏布江、西南三江、秦嶺地區、川滇黔地區、晉冀地區、長江中下游、武夷山、湘西——鄂西地區等16個重要成礦區(帶)作為區域背景,這是我國找礦突破的重中之重,也是劃定礦業經濟區的重點考慮范圍,并利用ARCGIS生產相應的圖層和數據庫,以此為媒介,礦業經濟區均應位于重要成礦帶內。
分析區域礦產資源稟賦,確定不同礦產類型的礦點空間分布信息。礦業富集區指的是在一定范圍內礦產密集產出的區域,在此區域內,分布著不同礦種或不同類型的礦床、礦化點以及礦化信息。利用已有的礦產資源數據計算資源儲量百分比:某縣域主要礦種資源儲量占該省該礦種資源儲量的百分比,在某種程度上反映某地區的各類礦種在全省的資源稟賦優勢。通過計算并比較某縣域單位面積礦點數和該省單位面積礦點數,將高于省單位面積礦點數的縣域保留,與具有資源稟賦的縣域相聯系,并與全國重點成礦帶分布圖迭置,得出礦產資源富集區的范圍。
一是礦業對縣域社會經濟的支撐度,包括礦業對國民生產總值、工業產值的貢獻度,表明了礦業在各縣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二是礦業解決就業問題的能力,體現了礦業帶動地區就業能力。
三是分析能夠反映礦業專業化程度的區位商,表明縣域礦業專業化水平超過省域平均水平,礦業具有比較優勢,競爭能力較強。
綜合分析,選取礦業對社會經濟支撐度較高、解決就業能力較強、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縣域,將所選縣域與之前得到的礦產富集區信息結合,初步得出礦產資源空間分布與礦業活動空間分布的合理配置、精確到縣域的礦業經濟區。
礦業經濟區的界線劃定要與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相協調:規劃中明確規定的國家禁止開發區不能列入礦業經濟區范圍;對于國家限制開發區,即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劃分礦業經濟區界線時應需要考慮限制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以保持并提高農產品生產能力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礦業經濟區劃要著重考慮國家重點開發區,即重點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形成現代化礦業體系,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合理開發并有效保護能源和礦產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礦業經濟區要與國家優化發展區域相輔相成,即優化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礦業經濟區的劃定盡量符合國家產業結構優化的要求。通過礦業經濟區與國家主體功能區的關聯性分析,將結果與初步得到的礦業經濟區利用ARCGIS圖形庫和數據庫有效集成,最終得到地域空間范圍明確到縣的礦業經濟區。
[1]全國礦產資源規劃[OL].[2009-01-07/2010-08-16](2008-2015).http://www.mlr.gov.cn/xwdt/zytz/200901/t20090107-113776.htm.
[2]王凱.周進生.郭艷芳.我國礦業經濟區劃分方案初探[J].中國礦業.2011,20(1)
[3]宋偉.周進生.閆晶晶.沙景華.潘習平.解 妍.礦業經濟區的特征、劃定原則與方法研究[J].中國礦業.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