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齊林梅

■ 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王杰等領導檢查呼倫貝爾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情況
呼倫貝爾市高度重視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傾力打造民生工程。2003年以后,隨著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和對礦山企業履責督促力度的不斷加大,全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已取得顯著效果,呈現出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今天,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已是呼倫貝爾生態立市、美麗發展的重大環境保衛戰役,也是落實“8337”發展思路,構筑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舉措。即使在寒風料峭時節,在一個個治理現場,都可以看到一片片青松翠柏迎寒傲立,綠色在這方土地上漸漸鋪展開來。特別是2014年,呼倫貝爾市國土資源局強力推進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短短一年時間,145.79公頃的治理區域內最大限度地恢復了原有的自然景觀,工礦廢棄地變成了草地。
呼倫貝爾市國土資源局認真實施《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1-2015年)》和《呼倫貝爾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0-2020年)》,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復綠”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治理責任主體,積極爭取國家及自治區專項資金,推進呼倫貝爾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呼倫貝爾市國土資源局共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42個,總投資3.08億元,其中,中央8,420萬元,自治區18,414萬元,市本級1,000萬元,旗市752萬元,礦山企業配套2,173萬元;完成治理面積4,180公頃,恢復草地3,950公頃,恢復林地230公頃。項目資金由2003年的200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3,282萬元,11年間增加了16倍,項目驗收率名列自治區前茅。呼倫貝爾市爭取到上級配套資金2.02億元,治理完成了媒體關注度高、影響面大的寶日希勒礦區塌陷坑和大雁礦區地質環境問題,治理面積3,191公頃,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因為項目驗收率名列自治區前茅,呼倫貝爾市國土資源局榮獲了“全區地質環境保護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治理后的土地每年種植飼草料,收入可達到600余萬元,同時拉動了當地綠化、運輸、建筑等相關經濟的增長,不僅改善了礦山周邊環境,也解決2,000多個農牧民的就業問題,對緩和企業與農牧民矛盾,創造良好生活環境,促進當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呼倫貝爾市以推進重點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以及地質遺跡保護、地質公園、礦山公園建設和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為目標,進一步發揮市本級地質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的示范效益,實現全市地質環境科學管理、有效保護、積極治理。2014年1月,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呼倫貝爾市本級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和先建后補、以獎代投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先建后補、以獎代投”模式得到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的充分肯定,已印發全區推廣借鑒。
2014年,呼倫貝爾市實施市本級第一批“先建后補、以獎代投”地質環境治理項目10個。目前,已有8個項目通過市國土資源局、財政局組織專家組的復檢評估,項目總投資2,478萬元,完成治理面積145.79公頃,治理效果贏得專家組的充分肯定。這些項目中既有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又有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涵蓋旗市財政出資、民間資本出資兩種投資模式,具有較鮮明的特點和廣泛的代表性。
還上歷史欠賬,全面治理地質環境,是個綜合大工程,必須從單打獨斗變為部門聯動,從一人發力變為眾人流汗。治理廢棄礦山,監督企業履行義務,建設生態文明,提高全民環保意識,要實現這些目標,僅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難以做到,在這個問題上,呼倫貝爾市國土資源局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努力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共同作為,并通過政府帶動,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初步形成了“政府牽頭、人大監督、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手中沒錢,治理廢棄礦山只是空口說白話;光靠一個渠道的資金,也是小水難解大渴。呼倫貝爾市國土資源局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實現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多元化投資。本著“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歷史遺留的無主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陳巴爾虎旗境內省道201線附近3個廢棄石料場和東烏珠爾蘇木境內國道G301線附近4個廢棄碎石場已分別確定由呼倫貝爾蒙元生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亞中港投資有限公司出資進行恢復治理,治理后用于旅游開發項目,年收入可達800余萬元。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證明,引進民間資本參與歷史遺留的無主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能夠有效緩解政府治理資金短缺的難題,同時緩解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壓力,治理后的土地又可交給企業進行再開發利用。工程的實施既有助于解決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又有助于增加建設用地指標,是一項“雙贏”的德政工程。
呼倫貝爾市在已有6個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企業的基礎上,今后還將利用5年時間對海拉爾至北京、海拉爾至呼和浩特兩條飛行航線可視區3,942平方公里范圍的礦坑、探槽、泥石流溝及沙化帶等進行恢復治理,讓綠色布滿遼闊的呼倫貝爾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