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玲,王曉紅,王 淇,廖家艷
痔是肛墊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靜脈叢擴張淤血變性形成的局部團塊,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生,其發生率為87.25%[1]。痔術后出現肛門疼痛、水腫、創口延遲等并發癥[2],增加病人痛苦。探討既能預防感染,又能有效緩解術后疼痛、促進創面愈合的坐浴新方法及覆蓋傷口的材料尤為必要。本研究采用中藥(本科室協定方)坐浴外加止痛生肌膏填塞傷口,減輕了病人疼痛,預防了傷口感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肛腸科住院的混合痔病人16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80例,試驗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齡28歲~60歲(40.02歲±3.21)歲;對照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齡27歲~61歲(40.10歲±3.14歲),均符合混合痔診斷標準[3],術式為外剝內扎術,麻醉方式均為局部麻醉,排除痔合并糖尿病、惡性腫瘤、結核及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和造血系統疾病以及月經期、妊娠后期、產后2周者。兩組術前準備、術后抗感染、止血、術式、傷口消毒、換藥后給予雙氯芬酸納栓1枚塞入肛門止痛等治療方法均相同(除外坐浴方法及傷口創面覆蓋材料)。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止痛生肌膏紗布的制備 將醫用脫脂紗剪成所需的規格,去除邊緣碎紗,用天平測定重量。按紗布和止痛生肌膏(止痛生肌膏系我院協定制劑,每盒50 g。取黃連、當歸各50g,紅花、乳香、沒藥、血竭各30 g,將上述藥浸入2.5kg麻油中,文火煎至藥枯,過濾后在藥液中放入500g蜂蠟,緩慢收膏即可)重量比配制成1∶4止痛生肌膏紗布,用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后備用。每份止痛生肌膏紗布進行細菌學培養,結果符合要求。
1.2.2 實施方法 兩組均按照常規護理:術前2d進少渣飲食,從手術后第2天開始坐浴,每日1次,坐浴10min后傷口換藥。①對照組換藥:取4 3℃溫開水3 000mL,加0.6g高錳酸鉀配制成1∶5 000高錳酸鉀溶液,便后坐浴10min,無菌紗布擦干,0.5%碘伏消毒傷口,用凡士林紗布(新鄉市亞都衛材廠生產)覆蓋創面,然后取雙氯芬酸鈉栓1枚(50mg)(湖北潛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塞入肛門,外用無菌敷料覆蓋,膠布固定。②試驗組換藥:給予中藥熏洗。中藥熏洗方為五倍子10g、蒲公英20g、生地榆15g、芒硝15g、苦參30g、虎杖10g、薄荷10g、延胡索15g,將上述中藥加水3 000mL,浸泡30min,煎煮20min,將藥液用紗布過濾至消毒盆中,揭去敷料,暴露患處,先用熱氣熏蒸肛門,待水溫降至43℃,讓臀部傷口全部浸沒在藥液中,其他處理均與對照組(除外傷口覆蓋材料)相同,最后用止痛生肌膏紗條覆蓋創面。
1.2.3 觀察指標及評價方法
1.2.3.1 疼痛 術后第1次排便坐浴換藥完畢,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對病人傷口疼痛程度進行評分[4]。將疼痛嚴重程度分為4個等級,0級表示無痛(2.5分以下),Ⅰ級3.0分~5.0分,Ⅱ級5.5分~7.5分,Ⅲ級8.0分~10.0分。由專人記錄疼痛情況。
1.2.3.2 傷口感染 創面紅、腫,有分泌物,病人訴傷口疼痛加重。評估方法:分別觀察記錄術后第7天、第8天、第9天創面分泌物及量。連續3d創面分泌物黃,分泌物浸透單層紗布,面積≥創面面積為感染[1]。
1.2.3.3 傷口愈合時間 病人排便通暢,創面完全愈合,無肛門狹窄及失禁時間為傷口愈合時間[1]。
1.2.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病人疼痛情況比較 試驗組病人術后第1次排便坐浴換藥后疼痛情況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疼痛情況比較 例(%)
2.2 兩組術后傷口感染、傷口愈合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感染情況、傷口愈合時間比較
痔是常見疾病,目前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由于肛門直腸特殊的組織解剖結構,術后疼痛是常見的并發癥[5];肛門疼痛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使傷口引流不暢。另外,排便污染創面,引起傷口感染、疼痛。傳統的護理方法是術后采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凡士林紗布覆蓋,對創面起到潤滑防護作用,而無消炎、止痛、止血作用。中醫學認為,中藥促進創面愈合的方法,主要起到清熱解毒燥濕、去腐除膿、活血化瘀、生肌斂口的作用[6,7]。止痛生肌膏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止痛生肌膏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其中血竭含有血竭皂甙,具有強大的抗炎鎮痛、止血、消腫作用,能改善微循環,促進創面愈合;當歸活血止痛;黃連苦寒,瀉火解毒;紅花活血止痛;乳香調氣活血,通絡止痛;沒藥祛瘀消腫[8];蜂蠟去腐生肌,與創面親和形成保護膜,創造良好的愈合環境[9]。中藥坐浴能消除炎癥、促進創面愈合。中醫學認為,混合痔術后經脈阻滯,濕熱下注,氣血凝滯,腫脹疼痛,以致影響創口愈合。《外科精義》指出:“坐浴可疏導腠理,通調血脈,使無凝滯也”[10]。本研究中藥坐浴液中含有多種中藥成分,其中五倍子中的鞣酸直接作用于創面,形成保護膜,防止細菌感染,促進愈合[11];苦參、芒硝清熱解毒,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延胡索含有多種生物堿,延胡索乙素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11];蒲公英、生地榆有收斂生肌、止血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地榆能增強上皮細胞的生理功能,促進愈合;虎杖的有效成分白藜蘆醇具有保護血管內皮、抗血栓形成、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再生及修復作用[12]。薄荷芳香走竄,通脈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氣通絡、消腫止痛生肌之功效。
由于手術創傷刺激或損傷了肛管齒狀線以下的組織,明顯的疼痛主要集中在術后24h及第1次排便[1]。手術后24h是在麻醉時效,因此,疼痛不明顯,而術后第1次排便,麻醉效果消失,疼痛加劇。本研究比較第1次排便坐浴換藥后兩種不同的坐浴方法及創面覆蓋材料止痛效果,結果表明,試驗組術后第1次排便后采用中藥坐浴后止用痛生肌膏覆蓋創面,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中藥坐浴聯合止痛生肌膏覆蓋創面能減輕肛門傷口疼痛,且試驗組傷口愈合時間明顯縮短、傷口感染率下降(均P<0.01),說明中藥坐浴外加止痛生肌膏覆蓋創面有助于混合痔術后切口修復。雖然高錳酸鉀和中藥坐浴都能清潔傷口,防止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但高錳酸鉀為強氧化劑,極易被有機物所減弱,故作用表淺而不持久,并且臨床工作中1∶5 000高錳酸鉀濃度不易配制,尤其是病人不易掌握高錳酸鉀的稀釋度,濃度過高會造成皮膚化學燒傷,再者高錳酸鉀因溫度過高使藥物分解而失效,所以只能用溫開水溶解坐浴,而中藥先熱氣熏而后坐浴,使藥力和熱力直接作用于患處,藥物成分能更好地透過創面組織,使氣血調和、氣機通暢。止痛生肌膏紗布用于混合痔術后創面,有效地減輕了術后肛門疼痛,縮短了創面愈合時間。
[1] 王傳英,王淇,何琴.京萬紅與凡士林紗布在痔手術后切口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3,27(2B):459-460.
[2] 方遠明.金玄痔科熏洗散聯合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在痔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3,33(8):54-56.
[3]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06-510.
[4] 虞曙霞,王傳英,王蘭英.鹽酸奧布卡因凝膠用于肛腸病手術后患者換藥疼痛100例[J].醫藥導報,2013,32(6):731-732.
[5] 許愛軍.加味二炒散合劑超聲霧化在痔術后的臨床應用[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3,33(7):42-43.
[6] 劉紅英,俞立明,郭萍.中藥坐浴1號對肛瘺術后并發癥及創面愈合的影響[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1,31(2):50-51.
[7] 張水蓮,高峰,曾細玲.環狀混合痔采用高頻電容場痔瘡治療技術與芍倍注射液聯合治療及術后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3,11(6A):1451-1452.
[8] 喬小磊,李靜.消腫止痛膏防治痔術后水腫的療效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3,33(11):54-55.
[9] 田均.黃連膏紗布在肛周膿腫及肛瘺術后換藥的臨床效果[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3,33(8):61-62.
[10] 楊麗麗,卞堯堯,余娟.痔瘺熏洗劑聯合紅外線治療淋巴瘤化療后肛周感染[J].護理學雜志,2013,28(23):25-26.
[11] 顧建華,周海峰,楊動澤,等.消痔洗劑坐浴對肛瘺術后創面愈合的影響[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3,33(8):59-60.
[12] 張泳梅,宋凌霞,王玲.虎杖膏預防高滲藥液致兔耳緣靜脈炎的實驗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2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