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劉 瑩,張麗莎
結直腸癌是臨床最常見的內臟惡性腫瘤之一,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疾病。2002年全球結直腸癌新發病例占全部癌癥的9.4%,發病率居男性第4位,女性第3位,死亡病例相當發病數的一半。就中國而言,目前,居民死于大腸癌病人排在死因中的第4位~第6位[1]。2008年我國結直腸癌發病人數22.1萬人,死亡數為11.0萬人。奧沙利鉑是繼順鉑和卡鉑之后的第三代鉑類化療藥物,通過產生烷化結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鏈內和鏈間交聯,從而抑制DNA的合成和復制??ㄅ嗨麨I是一種新型的口服化療藥物,是嘧羧啶類抗代謝藥物,口服后經腸黏膜吸收在肝臟被羧基酯酶轉化為無活性的中間體5-脫氧氟胞苷,以后經肝臟和腫瘤組織的胞苷脫氨酶的作用轉化成5-脫氧氟脲苷,最后在腫瘤組織內經胸苷磷酸化酶(TP酶)催化形成氟尿嘧啶(5-FU)而起作用[2]。兩者聯合抗癌作用強,且臨床給藥方便,但化療時常發生靜脈炎、胃腸道毒性、神經毒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給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和恐懼心理,甚至不能耐受終止化療。因此,如何對病人進行嚴密觀察和全方位護理,以減少病人對化療的恐懼心理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是協助病人順利完成化療的重要保證?,F將應用這兩種藥物聯合化療的護理干預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經病理檢查證實的結腸癌、直腸癌病人共223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112例,男72例,女40例,年齡33歲~7 8歲,平均年齡5 4.6歲。干預組1 1 1例,男68例,女43例,年齡35歲~82歲,平均年齡57.4歲。所有病人血常規及肝腎功能正常,預計生存期≥3個月,有可評價療效的客觀腫瘤觀察指標,可耐受2個以上周期化療。
1.2 干預方法 兩組化療方案均為第1天靜脈輸注奧沙利鉑130mg/m2,第1天~第14天輸注卡培他濱,每次1 250mg/m2,每日2次,治療2周后停藥1周,第21天重復下一周期。2個療程后評價療效,穩定及有效病例繼續治療至4個療程。干預組實施以下干預措施:①嚴格控制奧沙利鉑給藥速度,要求緩慢靜脈輸注,250mL液體控制輸液時間2h~6h;②在醫生和臨床藥師的幫助下,共同對病人進行用藥教育,針對病人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設計每日服藥計劃表,要求卡培他濱在早、晚餐后半小時口服;③積極監護病人用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護理指導,對出現的不良反應盡早處理。④化療前、化療過程中及化療后給予必要的心理護理和用藥指導。⑤與本科室臨床藥師一起對化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的常見反應給予護理監護及預防指導,如惡心嘔吐、靜脈炎、骨髓抑制、神經毒性、腹瀉及手足綜合征等,藥師審核醫囑后,盡量減少輔助用藥,避免藥物間相互作用的發生,減少藥物治療費用。對照組采用獨立常規護理,未聯合醫生及藥師進行有特色的護理干預。
1.3 療效評價 按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3]進行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和疾病進展(PD),以完全緩解+部分緩解(CR+PR)計算總有效率。
1.4 藥物不良反應 所有病人確定化療方案后,均進行初步調查,記錄病人的診斷、病歷號、化療時間等基本信息。隨時關注并記錄不良反應的出現情況,包括臨床表現、反應程度、發生時間、治療方法等。按照WHO標準進行分級,分為0度~Ⅳ度,評價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藥物治療費用 以藥品治療費用所占比例、輔助用藥所占比例為指標,評價兩組病人的藥物治療費用差異。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 干預組無病人退出治療。對照組有1例病人出現Ⅳ度骨髓抑制退出治療,可評價療效例數111例。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靜脈炎、神經毒性、骨髓抑制、腹瀉、手足綜合征及心臟毒性,以Ⅰ度~Ⅱ度為主。干預組Ⅰ度、Ⅱ度惡心嘔吐、靜脈炎、神經毒性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比較例(%)
2.3 兩組藥物治療費用比較 干預組藥品治療費用占人均住院費用比例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干預組輔助用藥費用占人均藥品總費用比例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見表3、表4。

表3 兩組藥物治療費用比較

表4 兩組輔助用藥費用比較
3.1 用藥前護理監護有利于及時發現不良反應,降低藥物風險 針對病人化療容易出現的不良反應給予必要的用藥告知及護理指導,包括對病人的全身狀況、心理狀況、藥物過敏史和家族史及健康知識等進行評估,對病人局部狀況如注射部位有無水腫、靜脈曲張、皮膚改變等也做相應的評估[4],盡可能減少靜脈炎的發生。護士在病人化療前給予及時必要的心理指導,減輕病人對化療的恐懼。同時對病人可能出現的惡心、嘔吐及腹瀉等胃腸道不適,提前給予靜脈輸注止吐藥物預防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增加病人的化療依從性。對病人可能出現的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現象,化療前監測血常規水平,評價病人的骨髓功能,以便出現白細胞下降時能及時給予對癥處理。對手足綜合征和心臟毒性也應向病人交代清楚,以便出現藥品不良反應后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3.2 用藥中實時進行護理監護,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用藥依從性 在病人靜脈輸注化療藥物過程中加強巡視觀察,注意穿刺局部肢體有無異常表現,有無惡心、嘔吐的發生。重視病人的疼痛主訴,鑒別疼痛原因,若懷疑藥物外滲,應立即停止輸液,重新更換注射部位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消除局部組織水腫和藥物對細胞的毒性作用。同時安撫好病人,減輕病人恐懼、焦慮情緒,取得病人及家屬的理解與配合。用藥過程中監護病人的血常規、肝功能及心電,重視病人在化療過程中的不適主訴,若出現及時給予必要的對癥處理措施,有效提高病人用藥的依從性,提高療效。
3.3 用藥后加強護理,告知不良反應防護措施,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病人化療后的護理極為重要,因為許多不良反應都是在病人用藥后陸續出現的,護士在化療結束后給病人及時必要的指導和護理,能減輕病人對化療的恐懼,增加依從性。針對化療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反應類型,告知病人在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加以調整,從而避免或減輕不良反應的發生,如對病人的飲食進行教育,建議病人吃一些有利于升高白細胞的食物如大棗、香菇、人參、海參等,減輕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5]。對于神經毒性等不良反應的預防,需告知病人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強風吹、過熱或過冷的刺激。宜穿柔軟衣服,避免金屬物刺激,冬天注意保暖,不要搔抓局部皮膚等。
3.4 護理監護能減少因不良反應的發生而使用的輔助用藥,有效降低治療費用 化療病人的監護除了對病人自身的關注外,還需時刻關注用藥醫囑,針對病人的個體特點,減少輔助用藥。如病人在靜脈輸注化療藥物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腸道功能紊亂,其嚴重程度不一,有的是暫時的,兩天以內病人腹瀉五六次后逐漸好轉,有的可出現嚴重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對于嚴重病人需要針對性治療,而對于輕癥病人,囑其以清淡、少油膩食物為主,多飲水,同時觀察病人病情即可,不需應用特殊藥物治療,從而為病人減少醫療費用。
隨著化療的進展,奧利沙鉑聯合卡培他濱輔助化療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兩種藥物聯合化療近期療效顯著、毒副反應少、給藥方便,病人大部分時間可以在家中口服治療,減少了住院時間,提高了病人的依從性。本研究通過對病人化療期間常見的不良反應的描述及分組后對病人護理干預的對比研究,體現出通過護士與醫生及藥師的共同干預,在腫瘤化療病人中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和指導,病人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及藥物治療費用均有明顯改善。通過對化療病人不良反應的必要監護及護理指導,使得病人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同時病人的化療依從性也有一定提高,對改善病人生存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 陳芳.12例老年結直腸癌的整體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2012,4(12):80-81.
[2] 孔秋煥,劉玉珊,呂林華.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或復發性結直腸癌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2):287-288.
[3] 谷銑之,殷蔚伯.腫瘤放射治療學[M].第4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1349-1353.
[4] 孔秋煥,劉玉珊,呂林華.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或復發性結直腸癌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2A):287-288.
[5] 高永紅,李柳英.結直腸癌患者應用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輔助化療的護理[J].廣東醫學,2012,5(33):152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