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楊寶江 常銀竹 徐立彥
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醫院肺病科,北京 102400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為主要臨床癥狀的一種特殊類型哮喘,又名過敏性咳嗽或隱匿性哮喘, 其特點是以反復長期發作性干咳為主要癥狀,比較嚴重者陣咳可以持續3~5 min。 近幾年,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對該疾病的治療存在癥狀緩解時間長、復發率高等特點,不能完全滿足臨床的需要。 筆者經多年臨床觀察,據其臨床發病時間長、干咳、無痰及舌脈表現等特點,多屬中醫“咳嗽-肺陰虛型”, 故本研究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加味沙參麥冬湯, 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所有病例為2011 年1 月~2013 年12 月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院呼吸科病房及呼吸門診患者,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患者共12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其中治療組60 例, 女28 例,男32 例;平均年齡(32.93±10.96)歲;平均病程(14.45±7.14)個月。 對照組60 例,女31 例,男29 例;平均年齡(36.05±7.41)歲;平均病程(15.21±7.33)個月。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醫診斷標準 根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哮喘組[1]制訂的咳嗽變異型哮喘診斷標準。 ①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或呼氣峰流量變異率(PEFR)>20%。 ②慢性咳嗽常伴有明顯的夜間刺激性咳嗽。③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治療有一定療效。 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2.2 中醫證候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及《實用內科學》[3]確定陰虛型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醫證候標準:咽干咽癢,咳嗽,咳甚則欲嘔,或嗆咳陣作,胸悶氣急,或聲嘶,遇冷熱、異味、空氣等因素突發加重,夜臥晨起咳劇,多呈反復性發作,干咳無痰或少痰,舌質紅,少苔,干燥少津,脈細數或弦細。
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證候診斷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在18~65 周歲。
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研究藥物過敏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病情嚴重分級為重度患者或合并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患者。
1.5.1 對照組 常規西醫治療:孟魯司特鈉片(四川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370)10 mg 口服,每日1 次,必要時吸入短效激素(布地奈德),14 d 為1 個療程。
1.5.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 給予養陰清肺、潤肺止咳的中藥——加味沙參麥冬湯:沙參15 g、麥冬15 g、玉竹15 g、桑葉12 g、天花粉9 g、防風12 g、五味子9 g、甘草6 g,顆粒劑型,每日1 劑,加水200 mL,日服2 次,2 周為1 個療程。
1.6.1 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分為四級: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證候積分減少(%)=(治療前證候積分-治療后證候積分)/治療前證候積分×100%。
1.6.2 主要癥狀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原則,按照等級變量觀察法,制訂半定量計分標準。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嚴重程度, 可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 臨床主要癥狀包括咳嗽、咽癢、氣急和咳痰。咳嗽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無咳嗽;顯效:咳嗽間歇、短暫發作,不影響睡眠和工作;有效:經常咳嗽,輕微影響睡眠和工作;無效:頻繁咳嗽,嚴重影響工作和睡眠。咽癢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無咽癢;顯效:略微咽癢、不引起咳嗽;有效:咽癢略重偶爾引起咳嗽;無效:咽癢嚴重,頻繁引起咳嗽。 氣急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無氣急;顯效:咳嗽偶有氣急的感覺;有效:咳嗽常有氣急的感覺;無效:咳嗽時氣急胸悶,影響工作和休息。咳痰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無痰;顯效:痰易咳出且痰量很少;有效:咳后痰易出,痰量較小;無效:痰較黏,咳后不能咳出。 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3 呼氣峰流量變異率測定 采用呼氣峰速儀測患者呼氣峰流量(PEF)晝夜變化,連續3 d,每個受試者每天早8∶00 至晚8∶00,每隔2 h 測定1 次,測定時取立位,均按規定方法操作,每次測定重復吹3 次。計算方法:PEF大=早晚12 h 中PEF 較大值(L/min);PEF小=早晚12 h 中PEF 較小值 (L/min)。 PEFR 公式如下:PEFR=(PEF大-PEF小)×2/(PEF大+PEF小)×100%[4]。
1.6.4 血清炎癥因子測定 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測定(ABC-ELISA)方法用于檢測治療前后CVA 患者血清中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統計軟件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 統計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采用配對t 檢驗,組間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不包括等級資料)采用χ2檢驗。 所有假設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提高,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組治療后證候積分顯著減少(P <0.05),且治療組治療后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 <0.01)。 兩組證候積分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變化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變化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1,△△P <0.05
?
與對照組比較, 治療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咳嗽、咽癢、氣急、咳痰等主要癥狀,兩組各項癥狀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單項癥狀的變化比較(例)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可顯著降低患者PEFR(P <0.05),從而緩解患者癥狀。 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呼氣峰流量變異率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呼氣峰流量變異率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組60 60 25.12±1.68 24.62±3.21 17.22±2.18 10.41±1.45▲△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可顯著升高血清中抗炎細胞因子IL-2 含量, 降低血清促炎細胞因子IL-6、TNF-α 含量,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 或P <0.05)。而對照組對上述三個指標的改善均不明顯(P >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L-2、IL-6、TNF-α 含量比較(μg/mL,±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L-2、IL-6、TNF-α 含量比較(μ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1,△△P <0.05;IL-2:白細胞介素-2;IL-6;白細胞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IL-2 IL-6 TNF-α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治療前治療后60 8.01±2.02 9.46±1.12 71.41±19.11 62.64±15.21 0.92±0.18 0.89±0.23 60 7.82±1.04 12.18±2.28▲△75.62±24.58 43.22±14.29▲△0.98±0.26 0.59±0.24▲△△
CVA 屬于中醫學上“咳嗽”范疇,該病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慢性疾病,疾病的發展受內傷、外感及個人體質等因素的影響[5]。 中醫學認為,肺陰虛型CVA的關鍵在于先天稟賦不足致宿痰停聚肺經,再由情志不暢等外因而誘發[6-9]。 而外因中濕、寒、熱、燥等邪多依風而襲肺,影響肺之宣發肅降功能,宣發失常則導致肺虛祛邪無力,日久伏痰郁結而化熱,導致陰虛生內熱而失宣發肅降[10]。 羅社文等[11]認為本病由于外感失治,邪(包括氣、風、瘀、燥)郁于肺,肺氣失宣,肺管不利,氣道攣急所致,因此,應歸于“風咳”范疇。 史鎖芳教授[12]、余曉琪等[13]、陳潮等[14]對CVA 發病病機提出了相應觀點。CVA 患者對外源性物質的吸入過于敏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熱盛津傷, 導致氣道失于正常濡潤,故治療應以潤肺止咳為前提,合理使用清熱化痰利咽之品[15-19]。
沙參麥冬湯出自《溫病條辨》,該方主要由麥冬、玉竹、天花粉、北沙參、桑葉、扁豆、生甘草組成。沙參能益肺氣且清肺養陰,生津益氣,去肺虛火,麥冬能止咳潤肺、清心降火、生津養胃,兩者共為君藥。 玉竹生津養胃、潤肺滋陰,桑葉善散風熱而泄肺熱,天花粉能清肺潤燥、生津解渴,共為臣藥;扁豆健脾化濕,為佐使藥;甘草能清宣肺燥、調和諸藥,使之不爭。全方配伍共奏滋陰潤肺、生津潤燥之功效。方中加用防風、五味子共同起到顧護衛氣、收斂肺氣的作用。本研究中,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加味沙參麥冬湯可顯著提高對CVA 患者的有效率(91.67%)高于對照組(53.33%),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顯示了加味沙參麥冬湯對CVA 的強效治療作用。另外,治療組在緩解患者主要癥狀、改善患者PEFR 等方面均顯示了良好的治療作用。該結果表明,加味沙參麥冬湯對CVA 療效確切、顯著,為該方劑應用于臨床奠定了基礎。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臨床表現以長期頑固性干咳為主要特征,與外感因素如病毒、細菌感染,體質因素如過敏體質及吸入冷空氣、油煙、異味和接觸變應原等有關。 據相關文獻報道[20],CVA 與哮喘有相似的氣道炎癥。 IL-2 能夠激活T 細胞,促進細胞因子產生,從而改善炎性反應,IL-6 能夠促進IgE 的合成,參與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炎性反應,TNF 是多種細胞因子的啟動因子,促進炎癥細胞釋放炎癥介質,從而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強,氣道黏膜水腫。因此,檢測CVA 患者體內IL-2、IL-6 和TNF-α,可以為患者預后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可顯著升高患者血清IL-2 含量,降低IL-6 和TNF-α 含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該結果表明,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加味沙參麥冬湯可通過升高患者血清IL-2 含量、降低IL-6 和TNF-α 含量,從而達到治療CVA 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加味沙參麥冬湯可減輕CVA 患者的臨床癥狀, 降低PEFR,升高患者血清IL-2 含量,降低IL-6 和TNF-α 含量,從而達到治療CVA 的目的。本研究病例數雖少,但為治療CVA 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希望能提高臨床CVA 治療的有效率。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哮喘組.咳嗽的診斷和指南(草案)[J].中華呼吸和結核雜志,2005,28(11):738-744.
[2]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
[3]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4] 王志紅,陳曉軍,李威,等.孟魯司特治療成人咳嗽變異型哮喘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20):2164-2165.
[5] 樊長征,張燕萍.潤肺止咳法治療肺熱陰虛型咳嗽變異型哮喘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2011,30(9):679.
[6] 苗青,王書臣,張燕萍,等.廣濟止咳方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30 例臨床療效觀察[J].新中醫,2006,38(2):25-37.
[7] 侍鑫杰.王霞芳辨治咳嗽變異型哮喘經驗[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42(3):20-21.
[8] 康立媛.辨證論治小兒咳嗽變異型哮喘98 例[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5,8(1):37-38.
[9] 馮曉純,孫麗平,許冰,等.王烈教授關于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證治經驗[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12):690-691.
[10] 苗青,樊茂蓉,張燕萍,等.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醫治法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11):2841-2842.
[11] 羅社文,晁恩祥.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經驗[J].中醫雜志,2002,43(1):74-75.
[12] 林振暻.史鎖芳教授運用祛風宣肺、疏肝止痙法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經驗[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9,26(1):1-2.
[13] 余曉琪,干磊,程德華.潤燥祛風法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隨機對照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1,45(5):58-89.
[14] 陳潮,余容,葉秀,等.苓甘五味姜辛湯合二陳湯加減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125 例[J].四川中醫,2008,26(1):58-59.
[15] 李杰,蘇惠萍,王琦,等.清熱潤肺止咳法對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臨床療效及糾正Th1/Th2 失衡狀態作用的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3(10):709-712.
[16] 夏海波.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84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08,14(9):49-50.
[17] 伍德軍.小柴胡湯加味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56 例[J].河北中醫,2000,22(6):455.
[18] 劉光西.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療效觀察[J].山東中醫雜志,2006,25(2):93-94.
[19] 帥明華,郭春香.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65 例[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1,8(7):64-65.
[20] 樊茂蓉,張燕萍,苗青,等.潤肺咳喘膠囊對咳嗽變異性哮喘豚鼠氣道反應性及血清IL-5、IL-6 及TNF-α 水平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7):1619-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