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瑞江 劉雯
[摘要] 澄清特藏特征和分類,指出目前我國特藏組織中存在的問題。介紹了我國目前特藏的組織方式和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根據主題并列原則建設的4個特藏,論述了特藏組織的一些細節問題,最后指出特藏組織應力求邏輯清晰化。
[關鍵詞] 主題并列;特藏;信息組織;專藏
[HT5”H〗[中圖分類號]G253.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4)06-0033-04
圖書館特藏作為館藏的重中之重,在學術性、歷史性、文獻學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意義,在網絡信息時代,它更是彰顯了圖書館對文獻的保存價值,發揮了圖書館的文化傳承作用。高校圖書館特藏建設植根于大學肥沃的知識土壤,見證著學校以及圖書館的過去,展現著現在,昭示著未來。目前很多圖書館已經擁有或者正在建設自己的特藏。關于特藏,目前學界并未給出科學而合理的定義,同時圖書館如何組織特藏也沒有系統的論述,這給圖書館工作帶來不少迷茫。
王純認為,特色館藏就是圖書館收藏的具有獨特色彩、風格的圖書。[1]張紅揚認為,特藏是按照一定主題,遵循一定原則,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具有相當數量、重要的收藏。[2]按照傳統的看法,特藏指的就是善本古籍,它過去和現在都是特藏中最核心、最穩定的部分。但近些年來,傳統的“特藏”內涵擴大了,一些專題文獻、學位論文、教職工論著、地圖、照片、專題數據庫等資源收錄到特藏的名目之下,形成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新特藏”[3],善本古籍與“新特藏”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了圖書館完整的特藏體系。綜上所述,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特藏部認為,圖書館特藏是指在某一個主題方面,圖書館收藏的文獻達到完備性或具備一定規模,能支持該主題進行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或者能為國家或者本機構保存某一主題的稀缺文獻。其主要特點是稀缺性和完備性。
1我國目前特藏組織方式
目前各館建設紛紛建立特藏,名稱多樣:有以贈書者命名,比如北大圖書館的“侯仁之贈書”“方志彤贈書”;有以出版機構命名,如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的“江南制造局編譯叢書”;有以學科命名,比如清華大學圖書館的“科學哲學特藏”等。[4]各高校圖書館特藏建設的步調不一,差距較大,主要存在著主題不夠鮮明、特色性不強、組織不規范、典藏信息與實際不符、書目信息不完整、沒有執行典藏制度、宣傳不到位以及利用率低等問題。實際上各館對特藏的理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直接導致了特藏組織整理的混亂,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如下。
1.1 混淆特藏和專藏
近些年來國內外的不少圖書館在“特藏”這一名目之下,創建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專題館藏,它們或者是某一形式、某一專題、某一時代、某一地域、有關某一個人的文獻,或者是珍貴、易損壞的文獻。丘東江認為,專藏指有關特定主題或密切相關的系列主題的一系列圖書館館藏資料[5]。筆者認為,專藏是某個專題下的收藏,或者可以稱之為潛在的特藏。應該說,專藏是特藏的初級階段,是特藏的組成部分。特藏的主要特點是“完備性”或者“稀缺性”。根據以上定義,如果專藏在內容上不算稀缺,收藏數量沒有達到完備,不應該稱為特藏,只能說是形成中的特藏。
1.2 不同主題之間有交叉部分或存在包含關系,重復建設
目前,各高校專題特藏名稱各異,包羅不一。比如上海大學2000年建立了“古文獻”“民國文獻”“美術文獻”“贈書”等4個特藏,而2005年撤銷了“贈書”,并入“美術文獻”,同時又把港臺文獻和西文社科文獻并為另一特藏“文科研究室”。因為沒有按照主題的“完備性”或者“稀缺性”來進行組織,“文科研究”與“古文獻”沒有明確的收錄標準,同時“文科研究室”下有子目錄“線裝書”,三個主題特藏之間并非并列關系,“文科研究室”至少從字面包含了“美術室”和“古文獻室”。[6]因為沒有圍繞特定主題組織特藏,導致主題不清晰,邏輯不分明。
1.3 各館著錄編目獨自組織,缺乏溝通
特藏多出版于歷史的特殊時期,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版本較多;或者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細節、收藏印記;或者因為輾轉流落于不同的收藏者。特殊情況較多,著錄變化多,這都使特藏著錄復雜,標準著錄較難實現。雖然各高校圖書館很重視文獻資源共享,但各圖書館之間的溝通還不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只能通過自己摸索解決,各個館都有自己的館藏特色和工作管理特性,有專門制定的工作流程及工作細則,如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回溯建庫前先參照編目規則制定了《特藏期刊回溯建庫著錄細則》,強調了修改套錄數據時應該注意的關鍵字段,做原編時應該重視的檢索字段等,各圖書館之間可以相互學習這些工作流程、工作細則,互相借鑒,互相補充……[7]以使特藏編目工作更加規范。
2我館的主題并列式特藏組織方式及其相關問題
我校是順應歷史潮流而誕生的國內最早高等學府之一,1907年轉向工科之后就將收藏工業文獻明確列為我館發展目標,即注意根據我校辦學目標搜集中西文工業文獻,“務求內容充實”,“使本館為國內收藏此項書籍之唯一府庫”,“英文工業書籍及舊雜志,在1930年以前出版者,擇其重要適用者,充分購置……1930年以后出版者,全數購置。其他西文工業書籍,擇要購置”[8],建立了“初期中文科學圖書特藏室”。當時圖書館人就以校史、人物及重點學科為目標建設特藏,發掘歷史遺產,彰顯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內涵。20世紀50年代,為了西北地區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交通大學主體由上海內遷西安,圖書和歷史檔案整體也被搬運過來,這些特藏圖書及民國圖書也隨著遷至西安,一直保存在后來新建的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得來不易。
特藏的獨立管理決定了特藏建設必須采用主題分類。主題并列屬于主題法,是以特定的事物、對象、現象,即主題為中心集中圖書資料的,不像分類法需要受學科體系的限制,直接從主題對象的角度揭示圖書資料,根據其主題和研究方向將分散的圖書聚集在一起。如果說層次分類法是打散,主題并列法則是集聚。經我館采用主題并列方法整理,共建設5個特藏,其中的“江南制造局編譯叢書”和“錢學森”特藏達到完備性或接近完備性,是能支持該主題進行高水平的學術研究的兩個特藏。而“百年西文科技老刊”特藏和“民國高等教育”特藏,則屬于我館收藏的早期西文期刊和民國教育書籍中的稀缺文獻。這是我館有一定歷史積累的特藏建設。此外,根據主題并列式組織的其他主題的特藏還在建設之中。
2.1 江南制造局編譯叢書
江南制造局是清政府創辦的中國近代最大的軍工企業,其所成立的翻譯館是洋務運動時期最大的科技著作翻譯機構。梁啟超的《西學書目表》中所列有三分之一為其刊印。1932年,在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杜定友的努力下,由江南制造局贈送一套《江南制造局譯書匯刻》給交通大學圖書館,是當時“初期中文科學圖書特藏”的一部分。這套叢書為清同治到民國年間陸續刊印,共190余種、 638冊,涉及西方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及軍事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技史價值。目前這套叢書在國內僅存零星刊本,而我館保存基本完好,版本史料價值很大,彌足珍貴。這也說明那些與學校發展歷程相關的資料尤為重要,學校的歷史越悠久,其歷史性特藏資源往往越厚重,關鍵在于特藏部門要具有對這些資源的保存、挖掘和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2.2 民國高等教育史料
民國時期的中國,軍閥割據,戰亂頻仍,但仍擋不住中國高等教育向前發展。當時我館有意從各高校搜藏大學章程,以交換、贈閱等方式而搜集有一批民國時期高等學校史料,大約150多種,以民國高等教育主題并列做特藏,雖然文獻數量略顯少,作為特藏來說還是相對較完備,特別是在國內高校圖書館中首屈一指。在國內高校圖書館中,除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外,其他高校圖書館基本沒有收藏數量如此多的史料。省級圖書館中,四川省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及河南省圖書館,比我館收藏的數量相對多些,但沒有專門聚類作為特藏,而是分散在民國圖書中。
2.3 百年西文科技老刊特藏
西安交通大學是中國最早的工科大學,在國外科技期刊的收藏方面在國內是領先的。目前,我館有百年老刊20余種,較為著名的有英國皇家學會的《哲學匯刊》,其最早一期是來源于博德利大學圖書館1853年出版的《哲學匯刊》,還收有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AIEE)、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的《Nature》等基本全套期刊。1956年交通大學西遷后,繼承和發展了這方面的特藏。后來,這些珍貴期刊被打散進入大庫流通服務。直到去年,在西文特藏整理過程中,奉行“實事求是,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的原則,徹底將它們一本一本從流通過刊部的大庫逐一挑出,恢復了它們的特藏地位,對破損期刊進行修復,妥為保存,并從文獻意義揭示角度,厘清“百年老刊”在西學東漸這一中西文化碰撞、交流過程的來源渠道、傳播方式等,為近代科技史研究工作提供借鑒參考。
2.4 “錢學森”特藏
錢學森是我校著名校友。1995年5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將我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在此前后,我館曾想方設法,四處奔走,從國內外搜集有關錢學森的資料,包括手稿、書信、著作、照片等,又結合我館原有館藏,積累了有關錢學森的相對完備的資料。現有錢學森相關書籍160余種,照片70余幅,手稿原件9件,手稿復印件10件,書信原件1封,書信復印件若干件以及其他相關資料等,使我館成為國內錢學森研究資料相對完備的圖書館。
3特藏組織的一些細節問題
3.1 特藏編號
我館通過主題分類法,簡單清晰地搜集各種相關主題的特藏文獻,并揭示其深層意義,同時,為了便于保管,每個特藏應該有一個單獨的編號體系,以便于統計和管理。可以考慮在不打亂原有財產號及分類體系基礎上,再單獨編制一個特藏編號,在原有的館藏書目附注欄中注明其特藏編號。以我館“百年西文科技老刊”特藏為例,這些老舊期刊是從過刊庫里面提取出來的,本身有自己的財產條碼號,并且在館藏書目中有明確顯示。在抽取進入特藏室以后,單獨保管,重新編號,以“BN”兩個字母打頭,BN001、BN002……BN代表“百年”,既與其他文獻相區別,又有利于這一特藏的統計管理。而對“民國高等教育”特藏,則取號MG001、MG002……一直到MG150、MG151等,MG代表“民國高等教育”,編號則相當于索書號,每個編號后都有其所對應書的題名,像書簽一樣夾在書里面。最后按文獻編號的順序將這些書排架,方便以后查詢。
3.2 位置填補
這一問題主要針對提存文獻來說,館藏文獻從原來的庫位提取出來后,其位置是否需要填補?首先應在其存放點放置指引說明卡片。但特藏抽出不是暫時的行為,而且一旦進入特藏后一般不會再回來,所以說不能僅僅使用指引說明卡,還要采取其他方式。既然是永久地抽出,最好采用永久的辦法——在館藏目錄中更改其庫位,并在紙本館藏目錄上注明它的去向。我館百年西文科技老刊提取出來后,首先在原先架位上放置指引卡,同時在館藏目錄中更改庫位,同時在紙本過刊目錄上標注去向。
3.3 排架問題
應綜合考慮特藏的基本屬性進行排架。以“百年西文科技老刊”為例,從年代上說,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刊,從國別來說,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從語言來說有英文、德文、法文,其排架按照國別、語言、年代依次排列。還須把規格大小基本相同的放到一塊,即按照規格分類排架,這樣看起來整齊明了,對書的損壞也小。再如“民國高等教育史料”特藏,這些書大體由兩部分組成,一大部分是各高校某年的辦學情況及章程、法規,有點像年鑒一樣。少量則是高校的出版物,如刊物、紀念刊、同學錄、圖書館狀況等。再對這兩種類進行規整,根據學校所在地盡量把同一個地區(如同一個省)的放到一塊。可以考慮用直接上架和檔案盒分裝收藏兩種形式,按載體形態分別上架管理。
特藏管理具體的工作還包括特藏室環境的維護,而深入的工作還包括特藏館員對于相關文獻的深入研究及揭示,以及由此產生面向特定讀者的二次文獻。另外,為了長期保存這些珍貴文獻,并充分開發利用和世代相傳,我們還可以考慮將這些文獻復制成縮微品和光盤,以便于檢索、還原或拷貝復制。
4結論
綜上所述,特藏組織應該根據學校歷史積淀、學科特色以及學科發展需要來確定一定主題,主題的確立應該以“完備性”或者“稀缺性”為依據;特藏建設應該采取主題并列式組織方式,以便在各個主題下集中特藏文獻并單獨管理;特藏組織應力求簡潔化和清晰化。不同的特藏由不同主題組成,每個主題都有其特定的主題范圍,可大可小。當然,我們在選擇或確定主題時,除了要考慮特藏文獻收集的完備性,還要考慮避免不同主題之間有交叉部分或存在包含關系,否則特藏建設可能會出現重復建設,失去本來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純. “特色館藏”管見[J].圖書館學研究,2002(6): 43—45.
[2] 張紅揚.弘揚文化傳統彰顯個性特色——試論近年來高校圖書館特藏的發展[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7(2): 83—87.
[3] 王雨卉.圖書館特藏概念廓清[J].圖書館論壇,2012(5):105—108,46.
[4] 晏凌.基于捐贈的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建設[J].圖書館雜志,2010(2): 44—45,56.
[5] 丘東江.圖書館學情報學大辭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1182.
[6] 周偉軍,盛興軍. 大學圖書館古籍特藏文獻資源的管理與服務——以上海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2(7):52—55.
[7] 辜清華.高校圖書館特藏期刊回溯建庫的實踐與思考——以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現代情報,2011(3):96—98.
[8] 杜定友.圖書館整理計劃及進行方針[N].交大三日刊,創刊號,1929-09-28(1).
[收稿日期]2014-09-25
[作者簡介]毛瑞江(1974—),女,館員,文學碩士,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研究方向為讀者服務、特藏建設及編目;劉 雯(1972—),女,副研究館員,史學碩士,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研究方向為讀者服務、目錄學,發表論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