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共圖書館通過書評達到推廣中文圖書閱讀量的做法已經小有成就,但通過書評促進外文圖書利用率的工作仍做得不夠。外文圖書有其特殊性,建立圖書館館員外文書評系統對推廣外文閱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外文圖書;館員書評;外文閱讀;書評系統
1圖書館館員外文書評的定義及其特征
1.1 圖書館館員外文書評的定義
圖書館館員外文書評屬于大眾書評的范疇,是館員根據本館的館藏特色、讀者的閱讀需求、閱讀欣賞水平,摘選語言精美或有勵志思想的外文圖書進行閱讀、分析、思考、整合后對“所評圖書的思想、內涵、內容成就、意識特色、學術造詣及其社會意義”[1]等方面形成自己獨到的看法和判斷,并將之撰寫、編輯、編譯成書評,呈現給讀者,旨在推廣外文閱讀。館員書評不僅僅指館員親自閱讀外文圖書后形成的書評,還應包括館員從圖書情報專業角度,編輯或編譯所形成的書評。從事書評工作的館員人數有限,而原版圖書涉及眾多學科,若要館員一一涉獵才寫出書評,將遠遠不能夠滿足讀者導讀的需求。
1.2 圖書館館員外文書評的特征
1.2.1 公益性。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質決定了圖書館館員外文書評不以盈利為目的,是站在外文知識交流和傳播的高度,向讀者進行的外文閱讀指導和外文讀物推廣行動。
1.2.2 難度大。公共圖書館外文圖書不可能做到全面采購,其館藏都是根據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經費狀況來構建的。縱觀各大公共圖書館語種豐富的外文資源館藏,其中不乏精品佳作和鎮館之寶。以上海圖書館紙質外文館藏資源為例,截至2000年底,擁有英、法、日、德等10多種語種共1 141 165冊,專利文獻收藏有美、法、英、日、瑞、俄、中、歐洲、世界專利及臺灣地區專利29 014 546件[2]。豐富的館藏資源提供讀者以大量的閱讀機會。但畢竟外語對于國人來說不是母語,大多數讀者在閱讀外文圖書過程中受到詞匯、語法、文化背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存在閱讀困難。如何針對讀者的閱讀困難提供內容廣泛、語言通俗易懂的相關背景知識介紹和詞匯注釋的書評,是圖書館館員閱讀推廣工作的一個難題。
公共圖書館大部分外文讀者是中國人,母語是中文,用中文撰寫外文圖書書評,一來表達比較順暢,二來讀者容易閱讀和接受。但考慮到公共圖書館推廣外文閱讀的目的之一是提升讀者的外語欣賞水平,所以用外語撰寫書評也應是圖書館館員書評的一大特色和難點。語種的多樣性決定了館員書評必須不拘于形式,撰寫,制作,編輯出圖、文、音并茂的書評,以便讓讀者關注或了解到該書的價值,進而刺激讀者的求知欲和閱讀欲望。
公共圖書館外文讀者主要是各行各業的在職人員,其次是在校的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和老年人讀者比較少,年齡特點呈中間重、兩頭輕的現象。成年讀者的外語閱讀心理成熟,目標明確,能集中注意力,抓住重點,自覺接受、儲存和加工外語信息。成年讀者精力的重心在專業、工作和家庭生活,能支配的大塊時間很少,忙里偷閑來到圖書館借閱,最大的愿望是能在學習氛圍濃厚的環境里愉悅地閱讀,并借助圖書館提供的外語信息平臺,和館員互動、和更多的外語讀者互動,進行實時的切磋和交流,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這對館員的知識儲備要求很高。
公共圖書館的外文讀者流動性大,很難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讀者群。以公共圖書館周邊大學生為主的讀者群,經常利用公共圖書館的時段多集中于周末、寒暑假或撰寫畢業論文階段,畢業后這一讀者群基本消失。以外籍讀者為主的讀者群隨著他們離開中國而流失。由于工作調動遠離當地公共圖書館而流失的外文讀者數量也不少。隨著外文讀者頻繁的流動,社會關注熱點的千變萬化,外文閱讀需求也在不斷地調整,呈現出不穩定狀態。動態的閱讀需求要求圖書館館員具有很強的應對能力。
2外文圖書需要館員書評的支持
公共圖書館外文圖書閱讀量偏少,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2013年圖書借閱人次達222萬,其中外文圖書借閱人次大約只占1%,這使外文導讀顯得格外重要。
2.1 外文閱讀促進外語學習
據相關研究表明,閱讀對外語學習非常重要。閱讀在感官刺激、文章意思的整體把握等方面決定了閱讀可作為促進外語學習的一種常規性手段來實施[3]。
全球化的浪潮讓人們意識到文化差異的存在,跨文化交際的不斷推進讓外語學習成為很多國人的一種學習習慣。閱讀能力是外語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技能之一,掌握一門外語需要大量的閱讀,而大量的閱讀也是廣泛獵取知識的最佳途徑。通過外文閱讀可不停地感知、探索外語知識這個全新的領域,了解國外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文學、教育、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家庭生活、社會福利等情況,培養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縮短文化距離,逐漸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進而提高讀者的外語交際能力和文化素養。
2.2 外文圖書閱讀推廣急需館員書評
勤閱讀,多搜集資料,然后歸納整合,才能寫出好書評。閱讀從館員開始,館員借助自己對外文館藏資源熟悉的優勢,選出合適的讀物進行閱讀,讀后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依據社會主義的價值觀、評價標準,根據讀者的審美接受能力和精神文明觀念,大膽對所評審的圖書做出一系列的價值評判,旨在外文閱讀推廣,指導、推薦讀者讀到好書,起到書海啟航的引導作用。
公共圖書館對外文閱讀推廣重在新書推薦、熱門圖書排行,提供讀者的檢索途徑以題名、作者、出版發行項、ISBN、中圖法分類號、條碼號等進行檢索,提供圖書內容附注摘要的數據很少,而能附上館員對該書所做的書評基本是空白。對于讀者來說,圖書館讓他們從很多渠道輕松獲取各類圖書的出版信息、借閱信息、排行信息。但是讀者在借閱圖書之前,在檢索之時,如何快捷、便利得到對該書多角度的評價,從而及時甄別哪本書更適合自己閱讀,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需要得到館員提供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外文館藏資源系統的書評指導。
針對外文讀者的閱讀特點和潛在的問題,公共圖書館有責任順應讀者的需要,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館員書評來為讀者營造豐富多彩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機會,培養讀者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
3構建圖書館館員外文書評系統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通過館員書評對外文圖書的閱讀推廣,必須結合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外文圖書館館員書評系統。
3.1 以館員寫的書評為立足點建立外文圖書書評數據庫
公共圖書館擁有多方面能力的館員,他們具有一定的外語閱讀能力,同時具有圖書情報知識、語言文字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知識產權知識和計算機知識等綜合技能,是文獻資源的收藏和利用者[4]。圖書館館員對書籍的知識性、科學性、學術性、思想性等有深刻了解,對書籍整體裝幀藝術也有所了解和掌握,館員根據自己熟悉的館藏資源或某些熱點的外語領域撰寫書評,內容由淺入深,規模由小到大,層次由單一到復雜。通過閱讀、思考、分析、整合,逐步形成自己的觀點,用簡單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寫成書評。以這些館員的書評為基礎,建立一個圖書館館員外文書評數據庫,呈現給讀者,引領讀者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豐富館藏。
3.2 引進外文書評
美國書評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已形成比較成熟完善的體系。美國出版商在新書出版之前提前一兩個月把校樣或新書樣本送給報社或個人進行評價。為獲取新書的評論,還要求作者提供為該書寫評介的名人、書評報刊的信息[5]。盡管這些圖書評論是為推銷圖書而評,但是為吸引讀者眼球,也是經過精心摘選的,不乏精品。直接引進外文書評,不但讓圖書館在新書上架之前省時省力得到一個很好的導讀版本,還可以讓中國讀者讀到原汁原味的外語評論。圖書館在外文圖書采訪時,可以提出附帶條件,要求所購圖書必須提供相應的圖書書評并授權使用。
此外,還可以根據讀者的閱讀需求和館藏建設需要,有選擇地購買國外具有權威性的書評刊物和報紙,以充實書評數據庫。如美國出版的《選目》《圖書館雜志》《書評摘要》和英國出版的《紐約時報書評》與《泰晤士報文藝副刊》等這些刊物和報紙的書評態度認真,學術嚴謹,各具特色,可給公共圖書館提供很好的外文書評第一手材料,幫助館員及時從中整合出適合本館需要的書評推介給讀者。
3.3 搜集整理讀者的外文書評
通過書評數據庫系統,搜集讀者的外文書評,體現了讀者對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積極介入,書評數據庫系統與讀者書評的互動,將從各方面豐富外文書評的內涵和外延。經過日積月累的發展,書評的規模將是可觀的。縱觀國內公共圖書館建立的書評系統,讀者的外文書評尚未形成規模,倒是商業性的閱讀網站在這方面做得比較突出,其中就包含了許多的讀者書評,不過這種互動常因缺乏具有圖書館知識背景人員的專門管理而無法納入圖書館書評數據庫系統。
3.4 建立方便讀者的外文書評系統
國內公共圖書館的書評系統平臺多自成體系,需要書評時,必須到達書評網頁檢索界面才能查找書評,有的沒有帶檢索功能,查找書評需要一頁頁翻看,要查到自己關心的書評極不容易。如,截至2014年9月,上海圖書館的書評系統已擁有將近2 000篇書評,帶搜索功能,但檢索途徑僅限于通過書名來檢索,書評題名和書評人還沒成為檢索點。
書評系統與OPAC系統的無縫鏈接在國內公共圖書館還處于探索階段。讀者在進行OPAC檢索的同時,若能夠在檢索結果的書目頁有相應該圖書書評的鏈接,將非常方便點擊瀏覽。簡潔的頁面,簡單的操作,讀者點擊該書評鏈接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同時,檢索結果的各書目條目也鏈接有該圖書的讀者書評可供參考。讀者通過對該書書評的閱讀,可以很快了解該外文圖書是否是自己所需。
3.5 建立有專人維護的外文書評數據庫
書評數據庫總是遠遠落后于圖書館館藏,書評數據庫的建立是長期的,一兩個月完全建好外文書評數據庫是不現實的。館員搜集、編輯和撰寫外文書評也需要一個閱讀與消化的過程。不少公共圖書館在搜集館員書評方面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但隨著書評的不斷增加,沒有一個可供檢索的數據庫,將很難適應圖書館資源數字化的發展,更談不上將這些數據無縫鏈接到OPAC系統上。另一方面,通過OPAC系統采集到的讀者書評,也需要有館員的介入整理。
上述原因決定了館員外文書評數據庫系統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公共圖書館安排專門的館員對其加以管理,而不能斷斷續續。反過來,外文數據庫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利用這些重要的書評素材隨時支持外文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
4結語
與中文圖書書評系統相比較,外文書評系統的建立在技術上沒有多大差別,只是在具體的操作步驟上因為外文圖書的特殊性會有所不同。公共圖書館對圖書館館員外文書評系統建設的嘗試和探索,將給讀者創造一個全方位的外文導讀平臺,有利于充分開發與利用館藏資源,使圖書館館員外文書評成為推進全民閱讀活動的服務品牌和服務亮點。
[參考文獻]
[1] 徐雁. 書海慈航:館員書評與閱讀推廣[EB/OL].[2014-09-10] http://www.docin.com/p-770741045.html.
[2] 上海圖書館[EB/OL].[2014-09-10].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1167.htm?fr=aladdin#6.
[3] 朱婉芝. 兒童外語閱讀指導論[D].華中師范大學, 2006.
[4] 睢穎. 圖書評論在全民閱讀推廣中的作用研究[EB/OL]. [2014-05-09].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CND2014&filename=XHSM20140509A130.
[5] 楊濤. 中美書評之比較[J]. 出版發行研究, 1992(2): 55—57.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簡介]花香(1971—),女,本科,館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