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些年來隨著出版社改企轉制的逐步完成,企業化的出版市場對圖書采訪工作帶來的影響愈加明顯。該文以中國國家圖書館為例,通過分析企業化出版市場的新現狀和圖書采訪工作的幾大難題,初步提出在新環境下圖書采訪工作的對策,以期開創圖書采訪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 企業化;圖書采訪;書目信息共享
1我國出版社企業化改革的背景及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社企業化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200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除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國盲文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4家出版社保留事業體制外,其他經營性出版單位全部轉制為企業。
出版社改企以后,經濟效益更加依賴于市場,出版業市場的競爭會更加充分,巨大的市場潛力將會得到挖掘,中央編譯出版社社長和龑指出:隨著出版社改制的成功,極大地解放生產力,逐步提升市場化程度,我國出版業將會有一個極大的發展空間,勢必會出現“井噴”現象。[2]筆者近期走訪了上海的十幾家出版社進行實地考察,雖然“井噴”現象還沒有完全出現,但大有提升之勢,中央制定的各種優惠政策逐漸促進出版社走向市場。各個出版社由于自身情況不同,改企的政策對于它們的沖擊力也是輕重不一,而這樣的改制現實對于圖書館的采訪工作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2企業化出版市場之新現狀
2.1 出版發行單位日益增多
隨著各大出版社從以前的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單位,集團化趨勢明顯,出版發行單位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進行更換社名和社號,新增出版社也日益增多,比如上海百家出版社于2011年正式更名為“中西書局”,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時代華文書局等都是近幾年新增的出版社。很多原名為某某出版社都改名為某某出版集團或某某出版有限公司,圖書采訪人員面對更新得如此之快的出版社名稱,必須時刻關注出版單位的動態,一旦新增的出版社被忽略,缺藏現象就會出現。
2.2 圖書出版量大幅增加
出版業受企業化市場的影響,一方面由于出版社逐利傾向漸重使圖書出版量大幅增加。根據《中國新聞出統計資料匯編》對于2008—2012年出版行業變化的統計數據顯示[3],每年的出版量都在成比例增長,且增速較快(見圖1)。
另一方面一些出版社重復出版,缺乏精品,甚至有些圖書競相迎合市場,反復抄襲。而質量高、創意新穎、專業性強的圖書卻少之又少,新增學科的專業圖書更是匱乏,出現了學術著作冷寂的強烈反差,出版社企業化后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2.3 合作出版、包銷書比例激增
企業化市場的變化嚴重影響了圖書品種和結構的合理性,自負盈虧的壓力使絕大多數的出版發行單位選擇與圖書公司合作出版圖書和作者包銷出版圖書。有資料分析,當今各大出版社廣泛開展了自辦發行業務,包銷本社圖書平均比例為44.48%[4],這樣就使大部分的圖書貨源都掌握在合作出版的圖書公司或者作者自己手中,出版社發行部門甚至連信息都無法掌握。而很多合作出版的圖書和包銷書大多都成為市場上的暢銷書或者學術價值較高的著作。有媒體稱,在國內各種暢銷圖書排行榜上,民營策劃的圖書高達80%[5],許多暢銷書,甚至一些有學術價值和有影響的圖書都是由民營圖書公司完成的,如《誰動了我的奶酪》《富爸爸窮爸爸》《求醫不如求己》等 ,如果這部分圖書缺藏將給圖書館館藏建設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2.4 各種書目信息充斥市場
獲取書目信息是圖書采訪工作的源頭,出版社企業化的變化使各種書目信息充斥市場,卻尚無一種囊括所有出版社全部或某一門類新書的書目信息。首先,出版社的書目信息是真實可信的,但出版行業的范圍日益擴大,想將大量書目整合起來十分煩瑣;其次,書商的書目相對實用且便捷,但由于折扣問題和主發出版社范圍的局限,想將新書、好書采訪到位實屬不易;再者,還有一大部分的書目信息是出版社和書商都無法掌握的,書目出現“斷層”,大量民營出版公司出版發行的書目信息會有些參考價值,但獲取上千家民營圖書公司的書目談何容易。
2.5 圖書出版周期日益不穩定
由于大多數公共圖書館現在都采取政府采購招標書商的方式進行采購圖書,因此考核書商就成為圖書采訪人員一項重要的工作。筆者在利用《全國新書目》對中標書商進行考核時了解到,很多出版社申報了CIP卻推遲出版。隨著發行渠道的多元化,市面上的新書很多,但在具體運營中,相當部分的圖書因征訂數未達目標而推遲或取消出版,或者書商向出版社發出的訂單總量達不到出版社發貨要求也可能出現到貨率低的現象。圖書出版周期的不穩定,嚴重制約了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筆者針對2013年部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進行粗略統計,從圖書漏采數量中抽取出由于延期出版而未到館的數量,發現延期出版的現象占漏采總量約70%(見表1)。
3圖書采訪工作的幾大難題
面對企業化出版市場出現的新問題,圖書館的圖書采訪工作也面臨著幾大前所未有的難題。
3.1 圖書采全難
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出版社圖書出版量過大、質量參差不齊、包銷書、合作出版、延期出版圖書的現象日益明顯,出版信息搜集不全、不準確、不及時等諸多問題接踵而來。以中國國家圖書館為例,中文出版物求全是長期以來的館藏規定,圖書出版量過大使得這項任務變得愈加艱巨,以現今的采訪現狀來講,多家書商分區域進行購書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家書商采全難的問題,但是由于近一半的合作出版和包銷書的貨源都沒有掌握在出版社手中,聯系到所合作出版的圖書公司也會大大降低新書到館的速度,有的甚至根本無法獲知購書渠道,圖書采訪人員完全依靠書商解決不了圖書采全難的難題。
3.2 搜集整合書目難
出版社改企后,圖書發行渠道較之以前會相應的拓寬,出版發行單位的日益增多和各種書目信息的雜糅,使圖書館采訪人員獲取整合書目的工作變得復雜。通過出版社獲取的書目只是全部書目的一部分,因此書目并不齊全,通過書商獲取的書目大多為折扣合理的書目,通過網絡獲取的書目大多為舊書,新書更新較慢,而CIP數據卻不是很準確,推遲或取消出版的圖書很多。通過這些方式獲取的書目各有利弊,把它們獲取齊全并將其整合在一起就更加困難了。
3.3 及時獲取出版發行信息難
圖書館現行的信息資源建設的信息獲取渠道主要以書商為主體,出版社與圖書館缺少溝通,經銷商和出版社熱衷于推銷更能產生經濟效益的圖書信息,但圖書館采訪人員想知道讀者真正需要的書目出版信息卻很難。目前大部分圖書館僅通過讀者書面薦書的形式獲悉,而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了書目信息之后,再給書商進行發訂,卻因錯過了最佳采購時間而無法采到。因此及時從各種渠道獲取出版信息書目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由于延期出版圖書比例較高,如果按照出版日期進行發訂書單,圖書很可能不能夠按時到館,這部分圖書就需要及時跟蹤采購,加大了采訪人員及時獲取發行信息的難度。
4新環境下圖書采訪工作對策
由于各個出版社改企的步伐不一,有的已完全轉變,有的正處于轉變之中,給圖書館采訪工作帶來的影響也將不斷地持續和發生變化,因此圖書館采訪人員應該及時應對各種影響,了解掌握出版發行過程中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不斷更新圖書館采訪工作理念與手段,達到提高圖書采訪質量的目的。針對上文提到的圖書館采訪工作的影響,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應對出版社改企后給圖書館采訪工作帶來的沖擊。
4.1 拓寬圖書采訪渠道,建立完備的開放性圖書信息供需系統
面對出版社改企的大趨勢,出版社集團化使圖書市場不斷擴大,出版社的重組也在不斷變化,這都要求圖書館采訪人員必須增強圖書信息意識,從多種途徑獲得圖書出版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出版社的集團化也使圖書出版發行多元化,集團與各個出版社之間的書目信息也錯綜復雜。傳統上的圖書出版發行機制決定了出版社是出版信息的控制者,書商處在出版社和圖書館信息溝通的交點,因此,圖書館處在出版信息獲取的不利位置,面對圖書采全難和搜集整合書目難的問題,我們需要及時拓寬圖書采訪渠道,建立一套完備的開放性圖書信息供需系統,同各渠道有信譽的圖書供應商建立穩定的關系,充分吸收出版社、書商、讀者推薦、網上書店,尤其是圖書公司、包銷作者的圖書信息,整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書目信息資源,利用多種服務手段,在一定的安全性框架內,允許采訪人員、讀者、書商、出版社四者間的信息共建共享,采訪人員和讀者可以把需要的書目添加在這個系統中,而書商、出版社、圖書公司也按照時間將書目信息上傳到此系統,允許采訪人員共享書目,實現信息的雙向交換。
同時,在網絡上建立一個互動平臺,通過讀者網絡薦書系統,充分了解讀者需求,快速獲取圖書出版信息,而不是被動等待圖書出版目錄。為了更好地利用圖書采訪的網絡優勢,可以從各大出版社、出版集團、供應商的網站上了解出版發行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優勢整合,利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建立圖書采購庫,有計劃地逐步提高采訪工作的效率。
4.2 有針對性地搜集書目信息,采取橫向縱向同時補藏的采購模式
面對企業化圖書市場出版的圖書良莠不齊的局面,也為了力爭做到圖書采全的目標,圖書采訪人員應該有針對性地搜集書目信息,采購更多的讀者需要的專業書和暢銷書,評估現有館藏,按學科調查了解館藏的數量與質量以及各類藏書的流通使用情況,掌握館藏的缺漏程度和薄弱環節,并據此進行綜合分析,制訂合理的采購計劃,使藏書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除了新書的采購,圖書館的補藏工作可以采取橫向、縱向同時補藏的采購模式,在大量查重補藏缺藏文獻的同時,通過搜集固定學科專類書目進行縱向補藏,采購更多的專藏文獻以滿足讀者需求。比如中國國家圖書館特有的年鑒、地方志、圖書館學、法律、敦煌吐魯番學、經典圖書等都是專藏文獻的代表,采訪人員可以考慮開辟更多的讀者需要的專藏文獻區域,有針對性地搜集相關圖書信息,加大力度做好專藏文獻的采購。這樣形成一個補藏“網”,將圖書收集渠道最大化且具有針對性。
4.3 通過固定的平臺與出版社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以中國國家圖書館為例,它是全國的出版社繳送樣書的基地之一,一部分包銷書和書商因折扣問題而漏采的圖書出版社會繳送樣書,因此圖書采購可以利用獨有的繳送平臺與出版社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建立此繳送平臺后,出版社可以定期將電子版繳送清單上傳到此平臺,并且將新增、更名的出版社及時納入或更新到平臺中,而圖書采訪人員定期將此繳送清單進行整理優化,及時了解新增出版動態,對于缺藏文獻和包銷書果斷通過出版社或其他渠道進行采購,以取得互惠互利的效果。同時,為了更快更好地獲取出版社的書目信息,可以與各出版社的發行或館配部門建立固定的交流平臺,如利用建立QQ群的方式將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員全部納入交流平臺,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可以定期上傳書目,而圖書館采訪人員定期反饋相應采訪目錄,便于及時發現缺藏圖書、延期出版圖書、暢銷書等相關信息,有的放矢地做好采訪工作。
4.4 與其他公共圖書館進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
20世紀50年代我國曾有過“全國圖書協調方案”,80年代開展過全國文獻資源調查和布局研究活動。這是國內最早的圖書館聯盟的雛形,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得以繼續,但是為后來的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實踐和理論基礎,CALIS、NSTL等項目的成功成為圖書館聯盟最佳的實踐模型。因此與其他公共圖書館進行出版信息的合作共享也是可以實現的,這樣可以將出版信息進行互補,互通有無,既補充了館藏信息,又能解決基于企業化出版市場帶來的圖書采全難和搜集書目難等的負面影響。
4.5 加大數字化補藏力度
重視數字化補藏是有效緩解采全難問題的措施之一。可以通過館際互借的方式將我們認為采購較難的圖書進行數字化補藏,雖然數字化補藏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購買原書更具保存價值,但可進行快速利用,使讀者能夠利用到急需的館藏資源。另外,隨著數字出版形態的迅速發展,隨書光盤數字出版和電子圖書、期刊數據庫的出版量大大提高,因此印刷出版物和電子出版物的協調采購也應提上日程,加大數字化補藏力度也是協調采購的有力補充和延伸。
5結語
企業化的出版市場已成為整個圖書市場的大背景,這給圖書館圖書采訪工作帶來了很多以前未曾出現過的影響和難題,面對這些難題,圖書采訪人員必須改變以前固有的工作模式,積極推進建立一套完備的開放性圖書信息供需系統,有針對性地搜集書目信息,利用固定的交流平臺與出版社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并與其他圖書館進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加大數字化補藏力度,積極提高自己獲取出版信息的能力,為圖書館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采訪環境,使館藏建設更加科學、系統、合理。
[參考文獻]
[1]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課題組.轉企改制:陣痛與希望——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改制調查[J].出版參考,2007(18):9—10.
[2] 和龑.關于中央級出版單位轉制的幾點思考[J].中國報道,2009(7):28—29.
[3]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中國新聞出版統計資料匯編2009[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9:1.
[4] 劉瑞.淺談制約圖書采訪工作的不利因素及其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0(S1):190—192.
[5] 郝振省.2007中國民營發展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11.
[6] 時冬梅.基于館配市場的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訪策略[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80—82.
[收稿日期]2014-09-22
[作者簡介]于菲菲(1984—),女,館員,碩士,中國國家圖書館中文采編部,主要從事圖書采訪研究。
3.3 及時獲取出版發行信息難
圖書館現行的信息資源建設的信息獲取渠道主要以書商為主體,出版社與圖書館缺少溝通,經銷商和出版社熱衷于推銷更能產生經濟效益的圖書信息,但圖書館采訪人員想知道讀者真正需要的書目出版信息卻很難。目前大部分圖書館僅通過讀者書面薦書的形式獲悉,而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了書目信息之后,再給書商進行發訂,卻因錯過了最佳采購時間而無法采到。因此及時從各種渠道獲取出版信息書目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由于延期出版圖書比例較高,如果按照出版日期進行發訂書單,圖書很可能不能夠按時到館,這部分圖書就需要及時跟蹤采購,加大了采訪人員及時獲取發行信息的難度。
4新環境下圖書采訪工作對策
由于各個出版社改企的步伐不一,有的已完全轉變,有的正處于轉變之中,給圖書館采訪工作帶來的影響也將不斷地持續和發生變化,因此圖書館采訪人員應該及時應對各種影響,了解掌握出版發行過程中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不斷更新圖書館采訪工作理念與手段,達到提高圖書采訪質量的目的。針對上文提到的圖書館采訪工作的影響,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應對出版社改企后給圖書館采訪工作帶來的沖擊。
4.1 拓寬圖書采訪渠道,建立完備的開放性圖書信息供需系統
面對出版社改企的大趨勢,出版社集團化使圖書市場不斷擴大,出版社的重組也在不斷變化,這都要求圖書館采訪人員必須增強圖書信息意識,從多種途徑獲得圖書出版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出版社的集團化也使圖書出版發行多元化,集團與各個出版社之間的書目信息也錯綜復雜。傳統上的圖書出版發行機制決定了出版社是出版信息的控制者,書商處在出版社和圖書館信息溝通的交點,因此,圖書館處在出版信息獲取的不利位置,面對圖書采全難和搜集整合書目難的問題,我們需要及時拓寬圖書采訪渠道,建立一套完備的開放性圖書信息供需系統,同各渠道有信譽的圖書供應商建立穩定的關系,充分吸收出版社、書商、讀者推薦、網上書店,尤其是圖書公司、包銷作者的圖書信息,整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書目信息資源,利用多種服務手段,在一定的安全性框架內,允許采訪人員、讀者、書商、出版社四者間的信息共建共享,采訪人員和讀者可以把需要的書目添加在這個系統中,而書商、出版社、圖書公司也按照時間將書目信息上傳到此系統,允許采訪人員共享書目,實現信息的雙向交換。
同時,在網絡上建立一個互動平臺,通過讀者網絡薦書系統,充分了解讀者需求,快速獲取圖書出版信息,而不是被動等待圖書出版目錄。為了更好地利用圖書采訪的網絡優勢,可以從各大出版社、出版集團、供應商的網站上了解出版發行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優勢整合,利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建立圖書采購庫,有計劃地逐步提高采訪工作的效率。
4.2 有針對性地搜集書目信息,采取橫向縱向同時補藏的采購模式
面對企業化圖書市場出版的圖書良莠不齊的局面,也為了力爭做到圖書采全的目標,圖書采訪人員應該有針對性地搜集書目信息,采購更多的讀者需要的專業書和暢銷書,評估現有館藏,按學科調查了解館藏的數量與質量以及各類藏書的流通使用情況,掌握館藏的缺漏程度和薄弱環節,并據此進行綜合分析,制訂合理的采購計劃,使藏書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除了新書的采購,圖書館的補藏工作可以采取橫向、縱向同時補藏的采購模式,在大量查重補藏缺藏文獻的同時,通過搜集固定學科專類書目進行縱向補藏,采購更多的專藏文獻以滿足讀者需求。比如中國國家圖書館特有的年鑒、地方志、圖書館學、法律、敦煌吐魯番學、經典圖書等都是專藏文獻的代表,采訪人員可以考慮開辟更多的讀者需要的專藏文獻區域,有針對性地搜集相關圖書信息,加大力度做好專藏文獻的采購。這樣形成一個補藏“網”,將圖書收集渠道最大化且具有針對性。
4.3 通過固定的平臺與出版社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以中國國家圖書館為例,它是全國的出版社繳送樣書的基地之一,一部分包銷書和書商因折扣問題而漏采的圖書出版社會繳送樣書,因此圖書采購可以利用獨有的繳送平臺與出版社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建立此繳送平臺后,出版社可以定期將電子版繳送清單上傳到此平臺,并且將新增、更名的出版社及時納入或更新到平臺中,而圖書采訪人員定期將此繳送清單進行整理優化,及時了解新增出版動態,對于缺藏文獻和包銷書果斷通過出版社或其他渠道進行采購,以取得互惠互利的效果。同時,為了更快更好地獲取出版社的書目信息,可以與各出版社的發行或館配部門建立固定的交流平臺,如利用建立QQ群的方式將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員全部納入交流平臺,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可以定期上傳書目,而圖書館采訪人員定期反饋相應采訪目錄,便于及時發現缺藏圖書、延期出版圖書、暢銷書等相關信息,有的放矢地做好采訪工作。
4.4 與其他公共圖書館進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
20世紀50年代我國曾有過“全國圖書協調方案”,80年代開展過全國文獻資源調查和布局研究活動。這是國內最早的圖書館聯盟的雛形,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得以繼續,但是為后來的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實踐和理論基礎,CALIS、NSTL等項目的成功成為圖書館聯盟最佳的實踐模型。因此與其他公共圖書館進行出版信息的合作共享也是可以實現的,這樣可以將出版信息進行互補,互通有無,既補充了館藏信息,又能解決基于企業化出版市場帶來的圖書采全難和搜集書目難等的負面影響。
4.5 加大數字化補藏力度
重視數字化補藏是有效緩解采全難問題的措施之一??梢酝ㄟ^館際互借的方式將我們認為采購較難的圖書進行數字化補藏,雖然數字化補藏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購買原書更具保存價值,但可進行快速利用,使讀者能夠利用到急需的館藏資源。另外,隨著數字出版形態的迅速發展,隨書光盤數字出版和電子圖書、期刊數據庫的出版量大大提高,因此印刷出版物和電子出版物的協調采購也應提上日程,加大數字化補藏力度也是協調采購的有力補充和延伸。
5結語
企業化的出版市場已成為整個圖書市場的大背景,這給圖書館圖書采訪工作帶來了很多以前未曾出現過的影響和難題,面對這些難題,圖書采訪人員必須改變以前固有的工作模式,積極推進建立一套完備的開放性圖書信息供需系統,有針對性地搜集書目信息,利用固定的交流平臺與出版社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并與其他圖書館進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加大數字化補藏力度,積極提高自己獲取出版信息的能力,為圖書館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采訪環境,使館藏建設更加科學、系統、合理。
[參考文獻]
[1]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課題組.轉企改制:陣痛與希望——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改制調查[J].出版參考,2007(18):9—10.
[2] 和龑.關于中央級出版單位轉制的幾點思考[J].中國報道,2009(7):28—29.
[3]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中國新聞出版統計資料匯編2009[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9:1.
[4] 劉瑞.淺談制約圖書采訪工作的不利因素及其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0(S1):190—192.
[5] 郝振省.2007中國民營發展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11.
[6] 時冬梅.基于館配市場的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訪策略[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80—82.
[收稿日期]2014-09-22
[作者簡介]于菲菲(1984—),女,館員,碩士,中國國家圖書館中文采編部,主要從事圖書采訪研究。
3.3 及時獲取出版發行信息難
圖書館現行的信息資源建設的信息獲取渠道主要以書商為主體,出版社與圖書館缺少溝通,經銷商和出版社熱衷于推銷更能產生經濟效益的圖書信息,但圖書館采訪人員想知道讀者真正需要的書目出版信息卻很難。目前大部分圖書館僅通過讀者書面薦書的形式獲悉,而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了書目信息之后,再給書商進行發訂,卻因錯過了最佳采購時間而無法采到。因此及時從各種渠道獲取出版信息書目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由于延期出版圖書比例較高,如果按照出版日期進行發訂書單,圖書很可能不能夠按時到館,這部分圖書就需要及時跟蹤采購,加大了采訪人員及時獲取發行信息的難度。
4新環境下圖書采訪工作對策
由于各個出版社改企的步伐不一,有的已完全轉變,有的正處于轉變之中,給圖書館采訪工作帶來的影響也將不斷地持續和發生變化,因此圖書館采訪人員應該及時應對各種影響,了解掌握出版發行過程中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不斷更新圖書館采訪工作理念與手段,達到提高圖書采訪質量的目的。針對上文提到的圖書館采訪工作的影響,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應對出版社改企后給圖書館采訪工作帶來的沖擊。
4.1 拓寬圖書采訪渠道,建立完備的開放性圖書信息供需系統
面對出版社改企的大趨勢,出版社集團化使圖書市場不斷擴大,出版社的重組也在不斷變化,這都要求圖書館采訪人員必須增強圖書信息意識,從多種途徑獲得圖書出版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出版社的集團化也使圖書出版發行多元化,集團與各個出版社之間的書目信息也錯綜復雜。傳統上的圖書出版發行機制決定了出版社是出版信息的控制者,書商處在出版社和圖書館信息溝通的交點,因此,圖書館處在出版信息獲取的不利位置,面對圖書采全難和搜集整合書目難的問題,我們需要及時拓寬圖書采訪渠道,建立一套完備的開放性圖書信息供需系統,同各渠道有信譽的圖書供應商建立穩定的關系,充分吸收出版社、書商、讀者推薦、網上書店,尤其是圖書公司、包銷作者的圖書信息,整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書目信息資源,利用多種服務手段,在一定的安全性框架內,允許采訪人員、讀者、書商、出版社四者間的信息共建共享,采訪人員和讀者可以把需要的書目添加在這個系統中,而書商、出版社、圖書公司也按照時間將書目信息上傳到此系統,允許采訪人員共享書目,實現信息的雙向交換。
同時,在網絡上建立一個互動平臺,通過讀者網絡薦書系統,充分了解讀者需求,快速獲取圖書出版信息,而不是被動等待圖書出版目錄。為了更好地利用圖書采訪的網絡優勢,可以從各大出版社、出版集團、供應商的網站上了解出版發行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優勢整合,利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建立圖書采購庫,有計劃地逐步提高采訪工作的效率。
4.2 有針對性地搜集書目信息,采取橫向縱向同時補藏的采購模式
面對企業化圖書市場出版的圖書良莠不齊的局面,也為了力爭做到圖書采全的目標,圖書采訪人員應該有針對性地搜集書目信息,采購更多的讀者需要的專業書和暢銷書,評估現有館藏,按學科調查了解館藏的數量與質量以及各類藏書的流通使用情況,掌握館藏的缺漏程度和薄弱環節,并據此進行綜合分析,制訂合理的采購計劃,使藏書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除了新書的采購,圖書館的補藏工作可以采取橫向、縱向同時補藏的采購模式,在大量查重補藏缺藏文獻的同時,通過搜集固定學科專類書目進行縱向補藏,采購更多的專藏文獻以滿足讀者需求。比如中國國家圖書館特有的年鑒、地方志、圖書館學、法律、敦煌吐魯番學、經典圖書等都是專藏文獻的代表,采訪人員可以考慮開辟更多的讀者需要的專藏文獻區域,有針對性地搜集相關圖書信息,加大力度做好專藏文獻的采購。這樣形成一個補藏“網”,將圖書收集渠道最大化且具有針對性。
4.3 通過固定的平臺與出版社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以中國國家圖書館為例,它是全國的出版社繳送樣書的基地之一,一部分包銷書和書商因折扣問題而漏采的圖書出版社會繳送樣書,因此圖書采購可以利用獨有的繳送平臺與出版社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建立此繳送平臺后,出版社可以定期將電子版繳送清單上傳到此平臺,并且將新增、更名的出版社及時納入或更新到平臺中,而圖書采訪人員定期將此繳送清單進行整理優化,及時了解新增出版動態,對于缺藏文獻和包銷書果斷通過出版社或其他渠道進行采購,以取得互惠互利的效果。同時,為了更快更好地獲取出版社的書目信息,可以與各出版社的發行或館配部門建立固定的交流平臺,如利用建立QQ群的方式將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員全部納入交流平臺,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可以定期上傳書目,而圖書館采訪人員定期反饋相應采訪目錄,便于及時發現缺藏圖書、延期出版圖書、暢銷書等相關信息,有的放矢地做好采訪工作。
4.4 與其他公共圖書館進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
20世紀50年代我國曾有過“全國圖書協調方案”,80年代開展過全國文獻資源調查和布局研究活動。這是國內最早的圖書館聯盟的雛形,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得以繼續,但是為后來的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實踐和理論基礎,CALIS、NSTL等項目的成功成為圖書館聯盟最佳的實踐模型。因此與其他公共圖書館進行出版信息的合作共享也是可以實現的,這樣可以將出版信息進行互補,互通有無,既補充了館藏信息,又能解決基于企業化出版市場帶來的圖書采全難和搜集書目難等的負面影響。
4.5 加大數字化補藏力度
重視數字化補藏是有效緩解采全難問題的措施之一??梢酝ㄟ^館際互借的方式將我們認為采購較難的圖書進行數字化補藏,雖然數字化補藏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購買原書更具保存價值,但可進行快速利用,使讀者能夠利用到急需的館藏資源。另外,隨著數字出版形態的迅速發展,隨書光盤數字出版和電子圖書、期刊數據庫的出版量大大提高,因此印刷出版物和電子出版物的協調采購也應提上日程,加大數字化補藏力度也是協調采購的有力補充和延伸。
5結語
企業化的出版市場已成為整個圖書市場的大背景,這給圖書館圖書采訪工作帶來了很多以前未曾出現過的影響和難題,面對這些難題,圖書采訪人員必須改變以前固有的工作模式,積極推進建立一套完備的開放性圖書信息供需系統,有針對性地搜集書目信息,利用固定的交流平臺與出版社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并與其他圖書館進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加大數字化補藏力度,積極提高自己獲取出版信息的能力,為圖書館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采訪環境,使館藏建設更加科學、系統、合理。
[參考文獻]
[1]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課題組.轉企改制:陣痛與希望——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改制調查[J].出版參考,2007(18):9—10.
[2] 和龑.關于中央級出版單位轉制的幾點思考[J].中國報道,2009(7):28—29.
[3]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中國新聞出版統計資料匯編2009[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9:1.
[4] 劉瑞.淺談制約圖書采訪工作的不利因素及其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0(S1):190—192.
[5] 郝振省.2007中國民營發展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11.
[6] 時冬梅.基于館配市場的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訪策略[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80—82.
[收稿日期]2014-09-22
[作者簡介]于菲菲(1984—),女,館員,碩士,中國國家圖書館中文采編部,主要從事圖書采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