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玲,李 軍,李世華,李為民,劉 杰 (湖北省十堰市農業科學院,湖北十堰 442000)
10個夏季栽培香菇品種的篩選
張九玲,李 軍,李世華,李為民,劉 杰 (湖北省十堰市農業科學院,湖北十堰 442000)
[目的]篩選出適宜十堰地區生產的夏季栽培香菇(Lentinulaedodes)品種。[方法]選擇10個夏季栽培香菇品種,分別從菌絲生長情況、農藝性狀及產量等方面對菌株進行綜合評價。[結果] 南山1號及夏18這2個菌株在當地栽培模式與氣候條件下具有污染率小、菌絲生長快、產量高等優點。[結論]南山1號及夏18表現較好,推薦作為十堰地區夏季栽培香菇品種。
香菇;夏季栽培;菌株;產量;篩選
香菇是我國重要的栽培食用菌,也是世界上產量僅次于雙孢蘑菇的栽培食用菌[1]。香菇人工栽培在我國已有800多年歷史,隨著代料香菇栽培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適應不同地區氣候特點的多種栽培模式[2]。夏季香菇栽培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香菇栽培模式,與常規香菇栽培的區別在于出菇季節為炎熱的夏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國內市場上香菇鮮品的需求量顯著增加,夏季栽培香菇與常規栽培香菇相比具有銷路好、收益高等特點。目前國內栽培使用的夏季栽培香菇菌株良莠不齊,為篩選出適合十堰地區栽培的夏季栽培香菇品種,筆者選擇了10個夏季栽培香菇品種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為栽培用戶提供參考。
1.1 供試菌株共采用10個菌種進行試驗,其中7個為引進品種,其余3個為自行分離品種,菌株具體來源及試驗編號見表1。

表1 供試菌株及試驗編號
1.2 培養基①母種配方:馬鈴薯200 g(去皮),葡萄糖20 g,瓊脂20 g,加水至1 000 ml,pH自然。②原種配方:選取新鮮無霉變的麥粒浸泡一夜,煮至無白心,攤開使之表面水分干燥,加入1%石膏,分裝入原種瓶,121 ℃高壓滅菌2 h。③栽培種配方:雜木屑78%,麩皮2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左右,分裝入33 cm×17 cm菌袋,121 ℃高壓滅菌2 h。④栽培料配方:木屑81%,麩皮18%,石膏1%,含水量60%。
1.3 栽培方法
1.3.1菌棒制作。菌棒采用15.000 cm×55.000 cm×0.006 cm聚乙烯香菇專用折角袋,每棒均裝料1 kg(折合干料)。機械拌料,機械裝袋(內套內膜袋),常壓滅菌,塑料棚半開放式接種,單面等距接4眼,菌種封口,外套外膜袋。
1.3.2菌棒培養及轉色。菌棒自然溫度培養,各項管理與當地大規模栽培保持一致。期間刺孔2次,第1次,菌眼間菌絲相連時,菌眼周圍刺5~8個小孔;第2次,菌絲滿袋后10 d左右刺1次大孔。轉色期間,加大散射光,減小菌棒碼放密度。
1.3.3出菇管理。采用塑料大棚地面支架斜靠出菇,日常管理與當地大規模栽培保持一致。
1.3.4觀測方法。接種后觀察菌絲生長情況、滿袋時間、轉色及現蕾期。測試并記錄各品種香菇子實體性狀(每個菌株隨機選取30個子實體測試)。分潮測定各菌株香菇鮮菇產量。該試驗自2012年12月開始至2013年8月結束,隨機區組設計,每個菌株20個處理,3次重復。
2.1 香菇菌株菌絲生長情況由表2可知,10個香菇菌株在菌絲長勢方面存在差異,其中L01、L04、L05這3個菌株菌絲長勢最為旺盛;L01、L04、L05這3個菌株滿袋時間較短,分別為65、63和62 d;L01、L04、L05、L08、L09這5個菌株污染率較低,均為3%。從出菇時間來看,10個菌株相差不大,約為170 d左右,其中L02、L09這2個菌株只需要163 d即可出菇。

表2 供試香菇菌株菌絲生長情況的比較
注:+++++表示菌絲長勢最強,++++表示菌絲長勢較強,+++表示菌絲長勢一般。
2.2 供試香菇菌株農藝性狀的比較由表3可知,10個香菇品種子實體形態除L02大部分為單生外其余菌株均為單生。從菇體緊實度來看,L01、L05這2個菌株緊實度較好。從子實體個體大小來看,L01、L03、L08的個體較大。
2.3 供試香菇菌株產量的比較由表4可知,10個香菇菌株產量存在較大差異,表現最好的是L01和L05這2個菌株,生物學轉化率分別達到75.6%和77.8%;其余8個菌株生物學轉化率在63.6%~68.9%。
由于該研究的目的是篩選適宜十堰地區栽培的優良香菇品種,因此所有菌株的栽培均按照當地栽培習慣進行。部

表3 供試香菇菌株農藝性狀的比較
注:+++++表示菌株緊實度好,++++表示菌株緊實度較好,+++表示菌株緊實度一般。

表4 供試香菇菌株產量的比較
注:同列不同大寫、小寫字母分別表示在0.01、0.05水平差異顯著。
分菌株表現較差的原因并非完全是品種產量性能差,有可能是對菌株的生物學特性了解不深,致使在統一的栽培模式下部分本來產量性能較好的菌株未能發揮出其高產的特性。
從菌絲生長情況、農藝性狀、產量3個方面綜合評價可知,L01、L05即南山1號和夏18這2個菌株在當地栽培模式及自然條件下表現較好,適宜在十堰地區生產中推廣
[1] 葉翔,黃晨陽,陳強,等.中國主栽香菇品種SSR指紋圖譜的構建[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2,13(6):1067-1072.
[2] 宋春艷,劉德云,張爐軍,等.香菇高產新品種‘申香18號’[J].園藝學報,2012,39(6):1219-1220.
The Variety Selection of 10 Strains ofLentinulaedodesCultivated in Summer
ZHANG Jiu-ling, LI Jun, LI Shi-hua et al
(Shiy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 Shiyan,Hubei 442000)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select suitableLentinulaedodesstrains cultivated in summer in Shiyan.[Metho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on ten strains ofLentinulaedodescultivated in summer based on mycelial growth,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Result]The stains of Nanshan1 and Xia18 cultivated based on the local cultivation mode and climate condition have the advantage of low pollution, mycelium grew faster and higher yield.[Conclusion] The stains of Nanshan1 and Xia18 perform better, which can be recommend as main cultivation cultivars in Shiyan.
Lentinulaedodes;Summer culture; Strains; Yield; Selection
張九玲(1964- ),女,湖北十堰人,農藝師,從事食用菌品種選育與示范推廣工作。
2015-04-02
S 646.1+2
A
0517-6611(2015)14-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