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金 李大春 顏學明 等
摘要:研究了銀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鹽酸鹽SC)、力泰勒(76%丙森鋅·霜脲氰WP)、尚典(80%烯酰嗎啉WDG)、拜賽(65%代森鋅WP)、72%甲霜靈·錳鋅WP 5種藥劑及不同施用量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用方差分析及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評價防效。結果表明,銀法利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其下依次為拜賽、72%甲霜靈·錳鋅WP、尚典、力泰勒。
關鍵詞:馬鈴薯;晚疫病;藥劑;防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S43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2-5419-03
馬鈴薯是湖北省重要的夏收作物之一,也是平原丘陵地區開發冬閑田的優勢作物。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現代農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視,湖北省馬鈴薯種植面積由20世紀90年代的20萬hm2左右迅速增加到2011年的31.7萬hm2,總產量增加到了580萬t。2009~2011年,馬鈴薯占全省夏糧增產的比例分別為73.6%、51.8%、121.9%,夏收馬鈴薯已成為湖北省夏糧穩定增產的重要作物[1]。然而,由于湖北省多雨高濕,是晚疫病多發區,導致馬鈴薯不同程度減產。位于湖北西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因馬鈴薯晚疫病的危害,一般年份減產10%~20%,較嚴重年份減產70%~80%,甚至絕收[2],嚴重阻礙了湖北省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為篩選出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藥劑,有效減輕晚疫病的危害,穩定馬鈴薯產量,由湖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統一安排,開展了5種新藥劑及不同施用量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藥劑 銀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鹽酸鹽SC,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力泰勒(76%丙森鋅·霜脲氰WP,福建新農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尚典(80%烯酰嗎啉WDG,福建新農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拜賽(65%代森鋅WP,武漢武大綠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72%甲霜靈·錳鋅WP(浙江禾本農藥化學有限公司)。
1.1.2 馬鈴薯 感病中早熟新品系AC0387。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藥劑處理(表1),用水量675 L/hm2,以只噴清水為空白對照(CK),小區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21個小區,小區面積30 m2,小區長12 m、寬2.5 m,馬鈴薯株行距為20 cm×50 cm,5行區。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方差分析及灰色關聯度分析,比較不同藥劑對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1.2.2 播種及管理 試驗地設在湖北省恩施市天池山,海拔1 200 m,壤土,肥力中等,前作大豆,播前翻耕,人工碎土后播種。
于2013年1月22日播種,播種前施復合肥750 kg/hm2(N-P-K為15-15-15)作底肥,于2013年3月28日、4月18日施追肥,尿素75 kg/hm2,同時中耕除草、培土。于2013年6月13日收獲。
1.2.3 施藥方法 田間發現中心病株時開始第一次噴藥,對照區噴等量清水,以后每隔10 d噴1次,共3次(2013年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
1.2.4 調查方法 每小區選擇中間2行取樣,從每行第五株開始調查,每行連續調查10株,共20株,定點調查。按表2進行病害嚴重程度分級。
每次在施藥前2 d調查病情基數,最后一次調查在末次藥后10 d進行。收獲時全小區計產,調查單株塊莖數和大中薯率。
1.2.5 數據處理 根據調查數據,計算病情指數(病指)和防治效果(防效),進行統計分析。
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數×各級病級值)/(調查總株數×最高病級值)×100;防效=[1-CK0×PT1)/(CK1×PT0)]×100%。式中,CK0,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CK1,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0,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PT1,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藥劑處理對晚疫病防效的影響
不同藥劑處理對晚疫病的防效見表3。藥后調查,各處理均未出現藥害,表明對馬鈴薯安全性良好,且對晚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效。
一次藥后調查,處理A防效為61.48%,與其他各處理有顯著差異;處理E次之,防效為45.10%,與處理F差異顯著。二次藥后防效結果,處理A防效為53.58%,與處理E、F差異不顯著,與處理B、C、D有顯著差異;處理F次之,防效為42.68%,與處理B、C、D差異顯著。三次藥后防效結果,處理A為43.89%,與其他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處理E次之,為28.33%。
2.2 不同藥劑處理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不同藥劑處理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見表4。由表4可見,不同藥劑處理對馬鈴薯產量有顯著影響,所有藥劑處理均比對照處理產量高,其中處理A的小區平均產量最高,為103.07 kg,比對照增產69.22%,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余藥劑處理雖比對照增產,但均未達顯著差異;各藥劑處理大中薯率均較對照高,其中處理A最高,為89.64%,其下依次為E、B、F、D、C,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均未達顯著差異。
2.3 灰色關聯度分析
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可做出趨于更全面、合理的客觀評價[3,4]。將各參試處理視為一個灰色系統,選取小區產量、單株塊莖數、大中薯率、一次藥后病指、二次藥后病指、三次藥后病指等性狀作為灰色系統中的因子,各性狀的平均值見表4。
以參試處理各性狀指標值構成的數列Xi(k)為比較數列,Xi=[Xi(1),Xi(2),Xi(3)…Xi(n)],參考處理各性狀指標根據灰色關聯度的原理,對產量、單株塊莖數、大中薯率按照實際數值并參照可達到的理想數值,取其標準數值作為參考數值,對病情指數經倒數轉換后取其理想最大值作為參考數值。這些性狀所構成的數列為參考數列X0(k),X0=[X0(1),X0(2),X0(3)…X0(n)]。
采用初值化法(將所有性狀值除以相應X0值)對各性狀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結果見表5。
由無量綱化處理X0與Xi值,求得X0與Xi各對應點的絕對差值△i(K)=|X0(K)-Xi(K)|,見表6。再用公式①計算參試各處理與參考處理之間的關聯系數εi(k),然后再用公式②計算等權關聯度。
由于參試處理各性狀的重要性不同,因此賦予不同關聯系數不同的權重值ω,根據馬鈴薯生產和參考有關試驗資料[5],對6個性狀即小區產量、單株塊莖數、大中薯率、一次藥后病指、二次藥后病指、三次藥后病指給出的權重系數分別為0.3、0.1、0.1、0.1、0.2、0.2,再根據公式③計算加權關聯度(表7)。
εi(k)=■ ①
式中,■■|x0(k)-xi(k)|為最小絕對差值,■■|x0(k)-xi(k)|為最大絕對差值,ρ為分辨系數,取ρ=0.5。
ri=■■εi(k) ②
r′i=■?棕εi(k) ③
分析各處理關聯系數和關聯度(表7)可知,本試驗等權關聯度與加權關聯度的次序一致,由大到小依次為A、D、E、F、C、B、CK。A處理的等權關聯度與加權關聯度分別為0.826和0.834,屬最高類型,主要是產量高,病情指數低,對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好。D、E、F處理的等權關聯度和加權關聯度均接近,CK的等權關聯度和加權關聯度均最低,說明所有藥劑處理對馬鈴薯晚疫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
3 小結與討論
在本試驗中,對馬鈴薯產量增加效果最好的是銀法利,其次是拜賽;對晚疫病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銀法利,其次是拜賽。對6個藥劑處理和1個對照處理的小區產量、單株塊莖數、大中薯率、一次藥后病指、二次藥后病指、三次藥后病指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加權關聯度和等權關聯度結果一致,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能夠對參試處理做出綜合全面的評價,銀法利與參考處理的關聯度最大,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而拜賽2種不同施藥量處于二、三位,72%甲霜靈·錳鋅WP位居第四,對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亦較好。因此,生產上可進行交替使用,既可減少使用成本,又可防止晚疫病菌對藥劑產生抗藥性,延長藥劑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 羿國香,龍文莉,雷昌云.湖北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A]. 陳伊里,屈冬玉.馬鈴薯產業與水資源高效利用[C].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2.
[2] 黃大恩,田祚茂,田恒林,等.馬鈴薯晚疫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09(11):64-65.
[3] 程 昭,高應平.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綜合評價馬鈴薯試驗[J].中國馬鈴薯,2010,24(1):14-17.
[4] 唐家瑞,何二良,郭天順,等.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評價馬鈴薯區試品種[J].中國馬鈴薯,2010,24(3):132-135.
[5] 殷紅清,吳承金,瞿 勇,等.不同藥劑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護,2012,38(5):179-183.
(責任編輯 陳 焰)
采用初值化法(將所有性狀值除以相應X0值)對各性狀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結果見表5。
由無量綱化處理X0與Xi值,求得X0與Xi各對應點的絕對差值△i(K)=|X0(K)-Xi(K)|,見表6。再用公式①計算參試各處理與參考處理之間的關聯系數εi(k),然后再用公式②計算等權關聯度。
由于參試處理各性狀的重要性不同,因此賦予不同關聯系數不同的權重值ω,根據馬鈴薯生產和參考有關試驗資料[5],對6個性狀即小區產量、單株塊莖數、大中薯率、一次藥后病指、二次藥后病指、三次藥后病指給出的權重系數分別為0.3、0.1、0.1、0.1、0.2、0.2,再根據公式③計算加權關聯度(表7)。
εi(k)=■ ①
式中,■■|x0(k)-xi(k)|為最小絕對差值,■■|x0(k)-xi(k)|為最大絕對差值,ρ為分辨系數,取ρ=0.5。
ri=■■εi(k) ②
r′i=■?棕εi(k) ③
分析各處理關聯系數和關聯度(表7)可知,本試驗等權關聯度與加權關聯度的次序一致,由大到小依次為A、D、E、F、C、B、CK。A處理的等權關聯度與加權關聯度分別為0.826和0.834,屬最高類型,主要是產量高,病情指數低,對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好。D、E、F處理的等權關聯度和加權關聯度均接近,CK的等權關聯度和加權關聯度均最低,說明所有藥劑處理對馬鈴薯晚疫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
3 小結與討論
在本試驗中,對馬鈴薯產量增加效果最好的是銀法利,其次是拜賽;對晚疫病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銀法利,其次是拜賽。對6個藥劑處理和1個對照處理的小區產量、單株塊莖數、大中薯率、一次藥后病指、二次藥后病指、三次藥后病指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加權關聯度和等權關聯度結果一致,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能夠對參試處理做出綜合全面的評價,銀法利與參考處理的關聯度最大,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而拜賽2種不同施藥量處于二、三位,72%甲霜靈·錳鋅WP位居第四,對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亦較好。因此,生產上可進行交替使用,既可減少使用成本,又可防止晚疫病菌對藥劑產生抗藥性,延長藥劑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 羿國香,龍文莉,雷昌云.湖北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A]. 陳伊里,屈冬玉.馬鈴薯產業與水資源高效利用[C].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2.
[2] 黃大恩,田祚茂,田恒林,等.馬鈴薯晚疫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09(11):64-65.
[3] 程 昭,高應平.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綜合評價馬鈴薯試驗[J].中國馬鈴薯,2010,24(1):14-17.
[4] 唐家瑞,何二良,郭天順,等.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評價馬鈴薯區試品種[J].中國馬鈴薯,2010,24(3):132-135.
[5] 殷紅清,吳承金,瞿 勇,等.不同藥劑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護,2012,38(5):179-183.
(責任編輯 陳 焰)
采用初值化法(將所有性狀值除以相應X0值)對各性狀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結果見表5。
由無量綱化處理X0與Xi值,求得X0與Xi各對應點的絕對差值△i(K)=|X0(K)-Xi(K)|,見表6。再用公式①計算參試各處理與參考處理之間的關聯系數εi(k),然后再用公式②計算等權關聯度。
由于參試處理各性狀的重要性不同,因此賦予不同關聯系數不同的權重值ω,根據馬鈴薯生產和參考有關試驗資料[5],對6個性狀即小區產量、單株塊莖數、大中薯率、一次藥后病指、二次藥后病指、三次藥后病指給出的權重系數分別為0.3、0.1、0.1、0.1、0.2、0.2,再根據公式③計算加權關聯度(表7)。
εi(k)=■ ①
式中,■■|x0(k)-xi(k)|為最小絕對差值,■■|x0(k)-xi(k)|為最大絕對差值,ρ為分辨系數,取ρ=0.5。
ri=■■εi(k) ②
r′i=■?棕εi(k) ③
分析各處理關聯系數和關聯度(表7)可知,本試驗等權關聯度與加權關聯度的次序一致,由大到小依次為A、D、E、F、C、B、CK。A處理的等權關聯度與加權關聯度分別為0.826和0.834,屬最高類型,主要是產量高,病情指數低,對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好。D、E、F處理的等權關聯度和加權關聯度均接近,CK的等權關聯度和加權關聯度均最低,說明所有藥劑處理對馬鈴薯晚疫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
3 小結與討論
在本試驗中,對馬鈴薯產量增加效果最好的是銀法利,其次是拜賽;對晚疫病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銀法利,其次是拜賽。對6個藥劑處理和1個對照處理的小區產量、單株塊莖數、大中薯率、一次藥后病指、二次藥后病指、三次藥后病指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加權關聯度和等權關聯度結果一致,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能夠對參試處理做出綜合全面的評價,銀法利與參考處理的關聯度最大,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而拜賽2種不同施藥量處于二、三位,72%甲霜靈·錳鋅WP位居第四,對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亦較好。因此,生產上可進行交替使用,既可減少使用成本,又可防止晚疫病菌對藥劑產生抗藥性,延長藥劑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 羿國香,龍文莉,雷昌云.湖北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A]. 陳伊里,屈冬玉.馬鈴薯產業與水資源高效利用[C].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2.
[2] 黃大恩,田祚茂,田恒林,等.馬鈴薯晚疫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09(11):64-65.
[3] 程 昭,高應平.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綜合評價馬鈴薯試驗[J].中國馬鈴薯,2010,24(1):14-17.
[4] 唐家瑞,何二良,郭天順,等.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評價馬鈴薯區試品種[J].中國馬鈴薯,2010,24(3):132-135.
[5] 殷紅清,吳承金,瞿 勇,等.不同藥劑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護,2012,38(5):179-183.
(責任編輯 陳 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