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艷
摘 要:對初中教師而言,如何上好數學課是教師們一直在探究的課題,尤其是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新課程的背景下,以人教版教材為依托,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從實際生活出發等四個方面的核心要素來探究如何上好初中數學課,為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水平提供依據。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核心要素;探究
對于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沒什么感覺,甚至感覺還挺容易,基本上都能考個讓自己滿意的分數,教師教的也很省心。但是到了初二下學期或初三,學生們的成績便會出現大幅波動,以致最后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這樣給后期的教師教學也帶來很大的阻礙。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及特點進行教學安排以及教學方法的改變。因此,對教師而言,上好數學課至關重要,它影響著學生以后對數學的學習,甚至會影響到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一、明確新課標的內容和任務要求是教師必備的功課
首先教師要正確理解新課標內容,將新課標對于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要求和任務銘記于心,深刻領悟,才能將新的精神和方法應用到數學的教學當中來。要把新課標的內容和任務分配到日常的教學課程安排中,分配到每一次課中,使每一次課都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直擊考點、重點,使學生的學習方向更加明確。而且,新課標中強調學生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學習數學要從實際生活出發,不僅要注重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更加要注重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二、上好初中數學課的核心要素探究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師生互動的濃厚學習氛圍
要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體地位的觀念,以前的教學,一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不敢表達自己的疑問和見解,這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揮,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思想,一切教學都是為了學生,都是為學生而服務的。教師要把學生當成一個需要幫助的朋友來對待,給學生構造一個快樂、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于舉手表達自己的疑惑和見解。
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學生的情況不同,教師應注意區別對待,而且,不同年級的學生其心理特點也不同,每個人的接受程度不同,對知識的學習能力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適當地進行引導,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踐證明,給班級劃分學習小組是個不錯的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特點進行劃分,每組設小組長,使學生進行組內學習交流和探討,組與組之間進行競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中位線”概念時,教師可讓每組在一定時間內,研究出如何讓其他同學準確且快速地理解這個概念的方法。經過討論后,有的小組會列舉實際中的例子來解釋,有的小組會用折紙的方式來解釋,而有的小組則通過畫圖來解決,甚至有的用剪紙來解釋,這樣即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3.教學形式豐富多彩,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學生主動參與,是指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會知識,掌握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中,盡量形式多樣,內容有針對性,形象、生動,使學生喜歡參與,增強他們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理論聯系實際,從實際生活出發,將數學的學習應用到實際中
在教學中,如果能圍繞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來組織教學,就能使學生很容易接受,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參與數學活動的欲望。
比如在學習平行線概念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首先舉例子讓學生明白平行線的概念,然后組織學生來說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線是屬于平行線,學生就回答出“鐵路的軌道、衣柜的對面兩邊、文具盒的對面兩邊”等多種答案,然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和贊揚,這樣能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掌握數學思維和方法。
三、結語
總之,目前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學的核心要素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教學的改革而不斷變化的,其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學習,一切為了學生而服務。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學形式也在不斷地邁向現代化,課堂形式不斷豐富、教學手段不斷優化、教學理念不斷更新。這一切都是為了使初中數學的教學讓學生更加容易掌握,使學生學會構建數學模型,形成數學思維,能更好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溫麗梅.淺談如何上好初中數學課[J].科技信息,2014(13):318.
[2]崔小林.新課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初中數學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4):26.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中旗舍伯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