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梅
在小學教學和管理中,現下的中國“小公主”“小皇帝”太多,我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發現有時讓他們管理好自己的演出服和演出道具都困難,一到匯演,教師和服務人員都手忙腳亂,學生好像也無所適從。
面對這種狀況,我曾遷怒于家庭的溺愛教育,也曾靠個人的“拼命三郎”精神去為學生服務過,但干得越多,發現學生依賴越重,教師抱怨越多,領導反感越大,細細反思:其實主要不是學生問題,學生還是很樂于表現自己,也樂于行動的,只是缺少必要的點撥交流,我們教師本身對團隊與成功的關聯意識也不是十分強烈,對學生管理能力的引導更多在“知”上著力多,在“行”上驗證少、嘗試少、抱怨多,學生束手束腳,
別說管理別人,有時連自己都管不好。
我在實踐中發現:小學生生活管理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溝通,溝通是管理的濃縮。
一、學會補臺,在溝通中融入
生活管理首先要學會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其次才是管好自己的行,我們常說先要學會做好人,然后才能學會做好事,生活的態度決定了生活的行為,一個極端自私的人,別說為別人做事,就是和別人同唱一首歌,他表現都有點另類:常常是“跟著感覺走”,眼里沒朋友。這類人,他們更多是要表現他們自己,缺少的是團隊意識。而有集體意識的人,他們的心中首先想到的是合作,他們的潛意識認為團隊的榮譽就是個人的驕傲,以這樣的思想去做人做事,他們想到的更多是補臺,他們會在溝通中融入他們的群體,他們的發語詞常常是“我們”要怎樣怎樣,而不是“我”要如何如何。生活中師生關系的重建,要靠教師在學生面前亦師亦友的關系。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所需所求,當他們有困難的時候,應主動去幫助他們,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認同和效仿,以自己的奉獻讓學生明白奉獻所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如,在蘇少版五年級下冊《來吧,來踢球》教學片斷中,我設計了①教唱《來吧,來踢球》歌曲;②讓音樂課代表組織排練一個踢球舞兩個教學步驟。排演之前,我并沒有急于去布置怎么做,而是先讓課代表和各小組組長商量對策,當他們有困難,實在解決不了的時候我才去參與其中。在組織過程中,學生讓會踢球的同學將小足球裝入網中,然后手提網線,表演各種高難度的傳球、帶球、進球的技巧。拉拉隊的同學用不同的方式為球員加油,為了做到一一對應,有的同學還在球上和衣服上標上序號,避免了相互間的混淆。每次排演,每個同學都會主動去領自己的道具,用后及時歸整到位,這個節目還代表班級參賽,獲得了好評。
節目結束以后,我讓學生自己回去把衣服洗干凈、疊整齊,然后寫日記,寫出自己管理自己和班級的過程及體會。在日記中,同學們表示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班級要成功,每個人不能光考慮自己,只有把自己放入集體中,那里需要到哪里,集體獲得了成功,個人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與尊重。
二、學會調整,在協商中圓融
家長和教師常常把著眼點盯在成績上,國家的素質教育,更希望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希望我們的學生能不依賴父母,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學生自己則希望有一個快樂而獨立的童年。而這些希望,著力點都在學生,在培養學生生活能力的過程中,我發現當一個群體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總有許多的摩擦,喜歡掌控的同學總是愛左右別人的觀點,不管別人是否同意都要按他的主張來布局,而怯弱的同學每做一件事都不太果斷,還常以請教的眼神望著別人。面對這種情形,教師要經常性地讓學生變換角色,每處理一件事,都從弱者開始,讓弱者先拿主張,最后才論到強者說話,強者做的決定主張,只要牽涉到別人,都要讓他們先征得弱者的同意,然后再讓大家換位觀察,協商出一個大多數人認可的方案來。鼓勵每個參與者都能說出心里的想法,讓每個參與者找出別人的長項,通過“優缺點轟炸”, 在協商中圓融方案。
如我在教學教學《京腔京韻》單元時,我讓學生去尋找相關的素材,有的同學從語文課本里找來有關描寫京劇的成語和故事;有的同學跟家里人學唱京劇來班級表演;有的同學跟人學習京劇的變臉藝術到臺前展示等等。各人的長項不一,要讓他們融入在一起,讓他們在親身實踐中受到教育和鍛煉。
三、學會反思,在批判中提升
很多學生甚至教師都沒有反思的習慣,當一件事情做完之后,就以為大功告成,缺少回頭看的“補課”精神。其實,我們做的一件事,不可能都是盡善盡美的,當我們回頭查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在活動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需要調適,不僅是事情的本身,更多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中所暴露出來的心理缺失。當然,同時也會發現別人的問題和優勢,在分析批判中,教師應讓學生學會由“他律”轉化為“自律”,由“被管理者”轉化為“管理者”,及時地調整好前進的方向,與其他同學攜手前進。
總之,教師在小學生生活管理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既要注重對其外在的行動訓練與引導,更要注重對其心態的調整,要獨立,也要能融入,在溝通中合作,才能有個人的成功,才能有團隊的繁榮。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