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
摘要:分析了鄉村旅游的發展理論。進而以河南地區的區域鄉村旅游為例,通過對該地區鄉村旅游內外部發展動力的分析,探索我國區域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鄉村旅游;發展動力;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59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2-5565-04
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已成為現代旅游的重要主題。鄉村旅游順應這一需求,快速地發展起來,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加之,國家對鄉村旅游等旅游形式的鼓勵,新農村建設等對鄉村旅游的扶持,促進了我國鄉村旅游的極大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提高我國農村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問題,也需要引起極大地關注。我國鄉村旅游起步較晚,其發展往往只是粗略地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只能取得暫時性和片面性的效果。隨著鄉村旅游地位的上升,可持續發展路徑的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在探討可行路徑過程中,可從旅游業綜合性的特點出發,利用整體性的觀點,促進我國鄉村旅游的全面進步。
1 鄉村旅游發展理論分析
鄉村旅游在興起之初,其巨大的價值潛力就引起了專家學者的研究興趣,經過多年的理論發展,結合我國鄉村旅游的實際情況,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論在指導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1 旅游地理學及鄉村地理學
旅游地理學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主要研究人類游覽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旅游地理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旅游地理學僅以觀光游覽活動為研究對象,而廣義的旅游地理學則將康體娛樂旅游活動也納入研究對象。旅游地理學涉及社會學、經濟學、民俗學等多門學科領域,研究內容十分廣泛,其中區域旅游發展的相關問題的理論成果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參照和指導性[1]。
鄉村地理學是將鄉村區域作為研究整體,研究鄉村社會、經濟及空間結構布局等方面的內容。鄉村地理學在發展中,研究范圍不斷擴大,而其整體性、綜合性的研究視角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極具前瞻性。
1.2 共生理論
共生理論最早產生于生物學領域,經過20世紀的不斷延伸,該理論已經普遍波及到社會、經濟、農業等各個學科領域。而旅游產業對共生理論的運用也越來越多,加之旅游資源、旅游區域的集群性特征,促使共生理論成為促進旅游產業成功的重要基礎理論之一。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農旅合一的共生思想對于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意義重大。
1.3 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全球各國重點探討的課題之一。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鄉村旅游業也必須嚴格貫徹執行這一原則,實現經濟、生態、環境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更要從大環境的角度出發,對區域內的旅游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在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注重對旅游資源的保護。
1.4 產業融合理論
旅游業廣泛的聯動作用使其與許多產業部門均有著一定的聯系,旅游業的這一特性決定了旅游業的發展不能走“獨角戲”的發展路徑,需要將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進行深入地融合和滲透,在此過程中形成更為靈活和適應更多產業聯合發展要求的動態產業鏈條,增強產業之間的聯動效應。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也要在區域內形成產業聯合互動體系,尤其是實現旅游業與農業的融合發展,借助各產業的優勢,獲得長足發展的動力。
1.5 體驗經濟學理論
現代服務經濟的發展進入體驗經濟時代,服務業中體驗元素越來越成為其競爭的主要優勢和發展核心。旅游業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服務業,體驗經濟思想是其指導思想。旅游發展中,注重挖掘能夠提升游客體驗性的創意點,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鄉村旅游的發展區別于其他旅游形式的一大優勢就在于其過程帶有一定的體驗性質,游客進行鄉村旅游的過程也是在體驗鄉村不同生活的過程。但是如何進一步提升區域鄉村旅游的體驗效果,提高體驗產品,仍需要做出進一步的努力。
2 鄉村旅游發展動力分析
鄉村旅游發展是內外部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有內外部的通力合作才能共同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2.1 內部動力
鄉村旅游發展的內部動力是其核心因素,主要包括發展理念、政府支持、運營模式、財智注入、部門協調五個方面[2]。
2.1.1 發展理念 科學的發展理念能夠指導鄉村旅游從全局性的角度對區域旅游進行規劃,對現有的旅游資源進行全面的分析,綜合考慮其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進行整體性的開發規劃和布局,并根據發展目標和具體特色的分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鄉村旅游的區域開發,實現旅游區域的合理開發戰略。在制定鄉村旅游的發展理念時,必須遵循保護與開發并舉的原則,合理開發,合理利用,不能盲目開發,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
2.1.2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另一內部動力。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國家一直在農村發展方面給予了眾多的支持。一方面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另一方面減小了城鄉之間的差距。故而,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充分利用國家的支持性政策為其發展提供便利。主要體現在依靠政府的參與,促進鄉村旅游基礎設施的完善,積極協調政府、企業與居民之間的關系,實現多方的合作共贏。
2.1.3 運營模式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的運營模式主要是政府主管與經營,企業經營與政府—企業合作經營等幾種模式。在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在充分考慮具體區域發展情況下,合理綜合利用運營模式。從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征來看,政府應當適度放權,降低進入門檻,加大吸引私人投資的力度,適度增加私人企業在所有權益中的比例。在選擇運營模式時,必須處理好旅游發展與農村發展的關系,一方面利用農村優勢發展旅游業,另一方面也切實給當地農村帶來收益,促進農村的發展,并得到村民的支持和歡迎,形成企業、政府、農民三者利益的均衡發展。endprint
2.1.4 財智注入 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財智投入。一方面要大力吸引社會閑置資金向鄉村旅游的轉移增強鄉村旅游發展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鄉村旅游還需要加大對人才的吸引力度。引進專業人才,不僅能夠積極為鄉村旅游的發展獻計獻策,還可以提高從業人員的人才素質,跟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求。區域鄉村旅游在發展中需要完善人才培訓系統,為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儲備大量的專業人才。
2.1.5 部門協調 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農林部門、園林部門、水利部門等十多個部門支持。但旅游的管理部門較多,部門之間的利益協調問題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障礙。區域旅游發展需加強與該區域鄉村旅游的主管部門的梳理和協調,可減少其對鄉村旅游的過多或不必要限制。
2.2 外部動力
鄉村旅游發展的外部動力主要是指市場支撐,市場支撐能力決定著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水平。區域鄉村旅游要取得較大的發展,需要不斷擴展其市場支撐系統,增強市場的外延力,從而為其后期發展奠定基礎和增強保障。在擴展市場支撐時,還需要結合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序地擴展,不能盲目擴展,超前發展會阻礙鄉村旅游的發展。
3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河南地區是我國鄉村旅游興起較早且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在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河南地區鄉村旅游進行研究分析,為我國區域鄉村旅游發展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據。
3.1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過程及概況
河南地區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在20世紀90年代,當返璞歸真、生態環保的旅游理念在我國旅游業中開始廣泛傳播時,河南地區就把握了時代發展的脈搏,利用其農業產業及農業人口大省的優勢,以1983年的洛陽牡丹節為標志重磅推出鄉村旅游產業,經過30余年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不僅創建了眾多“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如2011年在全國32個示范點中,河南地區就有5個單位入選,2013年全國38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中,河南地區也有4個單位上榜。還創辦了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旅游節慶,如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國鄭州炎黃文化周、新密神仙洞杏花節等。在農村增收增效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2012年河南地區投入政策資金3 000萬重點扶持區域內的85個優勢鄉村旅游項目及30個特色旅游鄉村,該年促進鄉村旅游投資增加7.02億元,新增4億多個就業崗位。
河南地區旅游的發展規模在不斷擴大,而鄉村旅游的發展規模也在擴展之中,大部分鄉鎮都開發了鄉村旅游,且鄉村旅游的發展理念也在不斷豐富更新。如欒川縣14個鄉鎮中,鄉村旅游或鄉村旅游景區覆蓋了全縣13個鄉鎮。河南地區將“三農”問題深度融入到鄉村旅游的發展之中,追求農旅共贏的發展目標,并且積極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并力求實現長遠發展、共同發展的利益訴求。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河南旅游,乃至河南經濟的一大亮點[3]。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也是一個逐步壯大的過程。最初,河南地區鄉村旅游僅是利用農村有利的生態環境,吸引城市居民到城郊作短暫的觀光郊游活動,項目只有簡單的農家餐館,為游客提供農家菜肴和農家宿舍。隨著對鄉村旅游的深度開發,鄉村旅游的內容逐步豐富起來,將鄉村田園風光與農業園相結合,利用更多的旅游資源,提供風景觀賞、蔬果采摘、娛樂康體等不同的旅游項目,極大地擴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規模。目前,河南地區鄉村旅游涉及全省18個市,共有特色休閑農莊82個、特色農家樂71個、魅力村莊76個。
3.2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優勢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資源、地理區位以及客源市場的優勢,為河南地區鄉村旅游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條件。
3.2.1 資源優勢 河南地區位于中原腹地,且歷史悠久,在我國的歷史上,長期是國家政治、經濟的中心,故而具有發展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不僅表現在自然資源上,還表現在文化資源上[4]。首先,河南省是我國著名的農業大省,該地區土地類型多樣,光照、溫度適宜、雨量較為充沛,非常利于農業發展,且山地、丘陵、平原的交叉分布,形成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其次,在文化資源方面,河南地區擁有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化鄉鎮,擁有獨特的建筑風格,還擁有傳承千年的農事節慶活動、民間藝術等,構成了該地區獨具一格的文化資源。河南地區善于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創建了多個現代農業示范基礎,增加了其資源優勢。
3.2.2 地理區位優勢 河南地區位于我國南北與東西交往的要道上,自古便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譽,且焦作、鄭州等城市都是我國現代交通的樞紐,故而該地區南來北往、東去西行的交通都十分便捷。在河南地區內部,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交通網絡,極大地提高了旅游進入性,也極大地加強了各旅游區之間的聯系,為形成河南地區鄉村旅游整體性體系提供了便利。
3.2.3 客源市場優勢 河南地區是我國的人口大省,人口常年居于我國所有省份的前列,且人口密度較大,全地區擁有15個大中城市,鄉村旅游的市場需求巨大。河南地區較快的經濟發展水平更是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助力。近年來,按照GDP的經濟排名,河南地區都名列前茅。據河南省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表1),2011-2013年河南地區經濟都保持了9%以上較高的發展速度,城鎮居民收入和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也在8%以上。經濟的發展為河南地區鄉村旅游提供了一個潛力巨大的客源市場。
3.3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問題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我國發展較好、較快的地區,但仍有不足。
3.3.1 區域規劃方面 河南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鄉村旅游在全區域的總覆蓋面極為廣泛,但是空間布局較為分散,且近郊多于遠郊;在規劃上,忽略了整體性規劃的重要性,故而促使部分旅游資源的價值沒有完全發揮,而另一些旅游資源卻存在過度利用的現象。缺乏區域性、整體性規劃的另一個弊病則在于全區域重點不突出,布局混亂,不僅造成線路過長的負擔,且景區之間的地理合作優勢、共生合作優勢都遭到弱化,不利于長期保持對游客較大的吸引力。endprint
3.3.2 產品開發方面 雖然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范圍很廣,但是在產品上卻存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全區域鄉村旅游的產品雷同,缺乏特色,故而很難形成長期的吸引力。目前,該區域的旅游產品開發尚處于自發、模仿以及經驗重復的階段,開發層次較低,只能獲得短期的經營效果,對長期發展十分不利。河南地區旅游產品在產品設計上缺乏體驗性和參與性元素的滲入,產品不能主動提高游客的參與度,達不到最理想的娛樂性效果。因此,游客對這種產品的興趣僅局限于初期,后期再次旅游的動力不足。
3.3.3 旅游營銷方面 現代旅游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化建設,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務網絡是旅游業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信息平臺有利于旅游企業及時對自身產品進行宣傳,還可以及時了解市場的動態需求,方便旅游企業對信息的實時把握。另一方面,也方便游客實時了解旅游信息,尋找滿意的旅游目的地,解決旅游中遇到的問題,為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增強游客的滿意度。但是,河南地區在信息平臺方面較為缺乏,雖然有相關的門戶網站,但是網站內容、信息更新速度還需要進一步豐富與加強。
河南地區在旅游營銷上也存有弊端即缺乏品牌化產品。目前,區域發展旅游采取的仍然是廣撒網的發展模式,只是在產業規模和產品數量上發展。但從區域鄉村旅游長遠發展來看,還需要進行品牌化產品策略,打造一系列具有河南地區顯著特色的旅游產品,并利用品牌產品為地區發展造勢,獲得更多的品牌效應。
3.3.4 配套設施方面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普遍存在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問題。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樣受到這一問題的制約,主要表現在:區域內部交通缺乏聯絡,需要進行區域內整體交通網絡布局設計,加強景區之間的內部聯系,形成區域內的合理路線;娛樂設施不夠完善,由于區域內產品發展體系不夠健全,娛樂設施缺乏新意,需要進一步完善,引進更多具有創意性的休閑娛樂設施;消防設施亟待完善,鄉村旅游在發展中極易忽略消防設施的配置,存在極大的消防隱患;醫療設施不夠完善,由于鄉村旅游地在城市邊緣或遠離城市的農村,醫療設施總體水平不及城市,完善鄉村旅游地區的醫療設施十分有必要。
4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路徑探析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其現有問題,結合相關理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 加強總體開發戰略布局
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一定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河南地區鄉村旅游首先要作為一個整體,權衡整體的優勢,進行科學布局,不僅有利于對旅游資源平衡利用,而且更容易形成區域旅游的內部差異,豐富其產品體系,增強鄉村旅游的層次感。同時,總體布局還能夠實現區域資源最合理的利用,利用共生原理,減少成本[5]。
4.2 整合資源,發展品牌
品牌化道路是現代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之路。河南地區在創建品牌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它不僅有多個全國鄉村旅游的示范點,而且有許多著名的節慶活動,如每年4月1日到5月10日的中國牡丹文化節、農歷三月初三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河南地區需要對這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節慶活動或旅游景區進行重點扶持,打造出具有河南特色的品牌系列產品,并且進行鮮明的主題形象設計,讓河南地區的鄉村旅游更為深入地打入我國旅游市場,并努力向國外市場發展。
4.3 加強聯系,通暢體系
河南地區各鄉村旅游景點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壁壘,不能形成帶動作用。要加強河南地區鄉村旅游各景點的聯絡,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指導,對區域進行總體的規劃管理,形成該地區的鄉村旅游完整體系;另外政府還應該主動協調部門之間的關系,保障體系的通暢性。旅游體系的通常還需要正確選擇運行模式,根據各地區的實際,進行更為恰當的運營模式管理,提高其經濟效益。
4.4 完善配套基礎設施
配套設施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保障措施。河南的外部交通較為完善,公路、鐵路以及航空運輸均較健全,但是其內部交通體系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加強娛樂設施、消防設施、醫療設施的建立。促進對配套設施的完善,一方面需要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運營模式吸引外部投資,而不能單獨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來完成。
5 結語
從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中可以了解到,鄉村旅游的發展是內外部動力共同推動的結果,其潛力的發揮,需要依靠正確的發展路徑促進內外部動力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正處于上升階段,國家也在加強對鄉村旅游的扶持,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會,而我國的鄉村旅游也要牢牢把握機遇,將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1] 彭 妮,姚永鵬.構建都市休閑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理論探索[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0-55.
[2] 張佑印,顧 靜.經濟發達區域鄉村旅游發展動力機制及趨勢分析——以江蘇省溧陽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0):18711-18714.
[3] 陳艷萍.鄭汴洛都市區域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4] 王麗華.中原經濟區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5] 孫 颯.論體驗經濟時代鄉村旅游的發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378-379.
(責任編輯 郝 嬋)endprint
3.3.2 產品開發方面 雖然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范圍很廣,但是在產品上卻存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全區域鄉村旅游的產品雷同,缺乏特色,故而很難形成長期的吸引力。目前,該區域的旅游產品開發尚處于自發、模仿以及經驗重復的階段,開發層次較低,只能獲得短期的經營效果,對長期發展十分不利。河南地區旅游產品在產品設計上缺乏體驗性和參與性元素的滲入,產品不能主動提高游客的參與度,達不到最理想的娛樂性效果。因此,游客對這種產品的興趣僅局限于初期,后期再次旅游的動力不足。
3.3.3 旅游營銷方面 現代旅游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化建設,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務網絡是旅游業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信息平臺有利于旅游企業及時對自身產品進行宣傳,還可以及時了解市場的動態需求,方便旅游企業對信息的實時把握。另一方面,也方便游客實時了解旅游信息,尋找滿意的旅游目的地,解決旅游中遇到的問題,為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增強游客的滿意度。但是,河南地區在信息平臺方面較為缺乏,雖然有相關的門戶網站,但是網站內容、信息更新速度還需要進一步豐富與加強。
河南地區在旅游營銷上也存有弊端即缺乏品牌化產品。目前,區域發展旅游采取的仍然是廣撒網的發展模式,只是在產業規模和產品數量上發展。但從區域鄉村旅游長遠發展來看,還需要進行品牌化產品策略,打造一系列具有河南地區顯著特色的旅游產品,并利用品牌產品為地區發展造勢,獲得更多的品牌效應。
3.3.4 配套設施方面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普遍存在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問題。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樣受到這一問題的制約,主要表現在:區域內部交通缺乏聯絡,需要進行區域內整體交通網絡布局設計,加強景區之間的內部聯系,形成區域內的合理路線;娛樂設施不夠完善,由于區域內產品發展體系不夠健全,娛樂設施缺乏新意,需要進一步完善,引進更多具有創意性的休閑娛樂設施;消防設施亟待完善,鄉村旅游在發展中極易忽略消防設施的配置,存在極大的消防隱患;醫療設施不夠完善,由于鄉村旅游地在城市邊緣或遠離城市的農村,醫療設施總體水平不及城市,完善鄉村旅游地區的醫療設施十分有必要。
4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路徑探析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其現有問題,結合相關理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 加強總體開發戰略布局
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一定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河南地區鄉村旅游首先要作為一個整體,權衡整體的優勢,進行科學布局,不僅有利于對旅游資源平衡利用,而且更容易形成區域旅游的內部差異,豐富其產品體系,增強鄉村旅游的層次感。同時,總體布局還能夠實現區域資源最合理的利用,利用共生原理,減少成本[5]。
4.2 整合資源,發展品牌
品牌化道路是現代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之路。河南地區在創建品牌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它不僅有多個全國鄉村旅游的示范點,而且有許多著名的節慶活動,如每年4月1日到5月10日的中國牡丹文化節、農歷三月初三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河南地區需要對這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節慶活動或旅游景區進行重點扶持,打造出具有河南特色的品牌系列產品,并且進行鮮明的主題形象設計,讓河南地區的鄉村旅游更為深入地打入我國旅游市場,并努力向國外市場發展。
4.3 加強聯系,通暢體系
河南地區各鄉村旅游景點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壁壘,不能形成帶動作用。要加強河南地區鄉村旅游各景點的聯絡,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指導,對區域進行總體的規劃管理,形成該地區的鄉村旅游完整體系;另外政府還應該主動協調部門之間的關系,保障體系的通暢性。旅游體系的通常還需要正確選擇運行模式,根據各地區的實際,進行更為恰當的運營模式管理,提高其經濟效益。
4.4 完善配套基礎設施
配套設施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保障措施。河南的外部交通較為完善,公路、鐵路以及航空運輸均較健全,但是其內部交通體系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加強娛樂設施、消防設施、醫療設施的建立。促進對配套設施的完善,一方面需要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運營模式吸引外部投資,而不能單獨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來完成。
5 結語
從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中可以了解到,鄉村旅游的發展是內外部動力共同推動的結果,其潛力的發揮,需要依靠正確的發展路徑促進內外部動力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正處于上升階段,國家也在加強對鄉村旅游的扶持,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會,而我國的鄉村旅游也要牢牢把握機遇,將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1] 彭 妮,姚永鵬.構建都市休閑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理論探索[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0-55.
[2] 張佑印,顧 靜.經濟發達區域鄉村旅游發展動力機制及趨勢分析——以江蘇省溧陽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0):18711-18714.
[3] 陳艷萍.鄭汴洛都市區域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4] 王麗華.中原經濟區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5] 孫 颯.論體驗經濟時代鄉村旅游的發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378-379.
(責任編輯 郝 嬋)endprint
3.3.2 產品開發方面 雖然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范圍很廣,但是在產品上卻存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全區域鄉村旅游的產品雷同,缺乏特色,故而很難形成長期的吸引力。目前,該區域的旅游產品開發尚處于自發、模仿以及經驗重復的階段,開發層次較低,只能獲得短期的經營效果,對長期發展十分不利。河南地區旅游產品在產品設計上缺乏體驗性和參與性元素的滲入,產品不能主動提高游客的參與度,達不到最理想的娛樂性效果。因此,游客對這種產品的興趣僅局限于初期,后期再次旅游的動力不足。
3.3.3 旅游營銷方面 現代旅游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化建設,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務網絡是旅游業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信息平臺有利于旅游企業及時對自身產品進行宣傳,還可以及時了解市場的動態需求,方便旅游企業對信息的實時把握。另一方面,也方便游客實時了解旅游信息,尋找滿意的旅游目的地,解決旅游中遇到的問題,為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增強游客的滿意度。但是,河南地區在信息平臺方面較為缺乏,雖然有相關的門戶網站,但是網站內容、信息更新速度還需要進一步豐富與加強。
河南地區在旅游營銷上也存有弊端即缺乏品牌化產品。目前,區域發展旅游采取的仍然是廣撒網的發展模式,只是在產業規模和產品數量上發展。但從區域鄉村旅游長遠發展來看,還需要進行品牌化產品策略,打造一系列具有河南地區顯著特色的旅游產品,并利用品牌產品為地區發展造勢,獲得更多的品牌效應。
3.3.4 配套設施方面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普遍存在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問題。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樣受到這一問題的制約,主要表現在:區域內部交通缺乏聯絡,需要進行區域內整體交通網絡布局設計,加強景區之間的內部聯系,形成區域內的合理路線;娛樂設施不夠完善,由于區域內產品發展體系不夠健全,娛樂設施缺乏新意,需要進一步完善,引進更多具有創意性的休閑娛樂設施;消防設施亟待完善,鄉村旅游在發展中極易忽略消防設施的配置,存在極大的消防隱患;醫療設施不夠完善,由于鄉村旅游地在城市邊緣或遠離城市的農村,醫療設施總體水平不及城市,完善鄉村旅游地區的醫療設施十分有必要。
4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路徑探析
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其現有問題,結合相關理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 加強總體開發戰略布局
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一定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河南地區鄉村旅游首先要作為一個整體,權衡整體的優勢,進行科學布局,不僅有利于對旅游資源平衡利用,而且更容易形成區域旅游的內部差異,豐富其產品體系,增強鄉村旅游的層次感。同時,總體布局還能夠實現區域資源最合理的利用,利用共生原理,減少成本[5]。
4.2 整合資源,發展品牌
品牌化道路是現代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之路。河南地區在創建品牌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它不僅有多個全國鄉村旅游的示范點,而且有許多著名的節慶活動,如每年4月1日到5月10日的中國牡丹文化節、農歷三月初三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河南地區需要對這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節慶活動或旅游景區進行重點扶持,打造出具有河南特色的品牌系列產品,并且進行鮮明的主題形象設計,讓河南地區的鄉村旅游更為深入地打入我國旅游市場,并努力向國外市場發展。
4.3 加強聯系,通暢體系
河南地區各鄉村旅游景點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壁壘,不能形成帶動作用。要加強河南地區鄉村旅游各景點的聯絡,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指導,對區域進行總體的規劃管理,形成該地區的鄉村旅游完整體系;另外政府還應該主動協調部門之間的關系,保障體系的通暢性。旅游體系的通常還需要正確選擇運行模式,根據各地區的實際,進行更為恰當的運營模式管理,提高其經濟效益。
4.4 完善配套基礎設施
配套設施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保障措施。河南的外部交通較為完善,公路、鐵路以及航空運輸均較健全,但是其內部交通體系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加強娛樂設施、消防設施、醫療設施的建立。促進對配套設施的完善,一方面需要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運營模式吸引外部投資,而不能單獨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來完成。
5 結語
從河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中可以了解到,鄉村旅游的發展是內外部動力共同推動的結果,其潛力的發揮,需要依靠正確的發展路徑促進內外部動力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正處于上升階段,國家也在加強對鄉村旅游的扶持,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會,而我國的鄉村旅游也要牢牢把握機遇,將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1] 彭 妮,姚永鵬.構建都市休閑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理論探索[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0-55.
[2] 張佑印,顧 靜.經濟發達區域鄉村旅游發展動力機制及趨勢分析——以江蘇省溧陽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0):18711-18714.
[3] 陳艷萍.鄭汴洛都市區域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4] 王麗華.中原經濟區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5] 孫 颯.論體驗經濟時代鄉村旅游的發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378-379.
(責任編輯 郝 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