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華+王峰+郭浩原+郭菁荔

摘 要:無目的城市主義與城市化發展的病態趨勢,在“拆”與“蓋”的反復間產生出的是資源垃圾,在某種程度上,我國進入了“建筑的高潮”時代。在我國,因社會環境的復雜性與特殊性,對建筑空間需求量的欲望達到了一種靠用手來解決的膨脹鼎盛期,城市建筑空間迅速膨脹。建筑空間體量的增長與建筑本體“曇花一現”的生命力之間形成巨大反差。建筑本體短命的特質成為建筑裝飾裝修的的短板;同時建筑空間參與者的多樣性在某一程度上促使建筑空間的裝飾裝修從功能型向消費型轉變。消費型的建筑空間裝飾裝修現象的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經濟基礎的發展提供多樣生活方式的選擇,擇美水平不斷提高;二是建筑空間的參與者的流動更替衍生出空間功能的置換;三是由于社會環境的特殊性與我國裝飾材料與施工技術的先天不足引起建筑空間裝飾裝修的“畸形生長”;四是建筑本體的“衰老度”的特征在一定程度影響建筑空間的裝飾裝修維護管理的匱乏;五是我國建筑空間裝飾裝修設計先天不足與唯經濟價值至上的設計觀念,業界逐漸出現以生搬硬套、刻意模仿為特色的“設計風向標”。
關鍵詞:空間環境;裝飾裝修工程;使用壽命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4)09-0071-03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hort-Lived Reason and the Lifetime Extension Consequence of our Countrys Decoration Engineering
FENG Hua1,WANG Feng1,GuO Hao-yuan1,GuO Jing-li2
(1.College of Architecture&Ar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230601,China;
2.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130024,China)
Abstract :Cities without purpose and pathological trend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t produces resource garbage between " split " and "cover" . In a way, our country come to the era of the building climax .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comp lex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social environment, the desire of the demand of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has reach to the tim e of the peak period which is solved by our hand .The space of city has expand quickly. Architectural space dimensio n of growth and a huge contrast between the vitality of ontology "a flash in the pan". The feature of Buildings shortliving become building decoration short slap; At the same time ,the diversity of the building space to a certain exte nt prompted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decoration from functional to the consumer.The reasons of the phenomenon of consumer decoration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ly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provides divers e lifestyle choices, the aesthetic level improved continuously .Secondly, the flow replacement of the participants of t he architectural space of change derived function of displacement space; Thirdly it is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 ocial environment and our country congenital deficiency of decorative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rc hitectural space decoration "hyperplasia"; Fourthly, is characteristic of building ontology "senescence" to a certain d egree of influence of architectural space adornment decorates the lack of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The fifth because of the design idea that is the supremacy of economic value t the industry developed which are characterize d by derivative, imitating the barometer "design".endprint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coration engineering; service lif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上的我國室內裝飾設計邏輯思維的現狀及展望
空間參與者對建筑空間的存在感知是基于建筑體量與內外裝飾裝修上而認知的。如果說荷爾德林的“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是一個永恒的命題,那么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自己居住環境從美化到更高品質的追求,裝飾藝術的勃興可視作是一種對人“安居”的基本啟蒙。“裝飾”作為人類的一種天性,是人類藝術地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具體到我國,大眾已經逐漸掌握室內裝飾裝修設計的要點并隨意控制著裝飾裝修的活動,在空間裝飾裝修設計的活動中,并沒有對其進行間接地概括與本質規律的認知活動,簡而言之就是建筑空間裝飾裝修設計缺少觸及靈魂的元素—“設計的邏輯思維”。
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1994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中首次被提出,現已逐漸滲透到各個行業之中。工業產業、建筑和交通是我國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由于建筑的直接能耗和碳排量占我國能耗及二氧化碳排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加上房屋建造等間接能耗及碳排量就更高且呈上升趨勢,所以,建筑業減排能有效遏制碳排放①。室內裝飾行業作為從屬于建筑業的一門新興行業,也應該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講究低碳化設計,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經濟并具有文化與審美情趣的生活與工作環境。
對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設計壽命短暫的認知是一個“量化”的的問題,而如何在量化的基礎上探討影響室內裝飾裝修設計關鍵因素,是解決室內裝飾裝修工程生命短暫這一問題“質變”的實質途徑。
二、我國裝飾裝修工程的“短命”之因
(一)消費型、刺激性為目的大眾審美需求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進步,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促進生活方式的轉變。物質的豐富與多樣讓我們身處一個消費與享受主義為上的時代。消費主義、實用主義、享受主義逐漸成為當下流行的審美符號,大眾的審美觀念也逐漸被顛覆,對事物認知與占有的欲望也表現的更為凸顯,速食文化在城市空間中成為主流。同時外來文化與物質的“侵入”,使得我國建筑空間環境,面臨著“外來姑娘”的巨大壓力,隨時可能面臨“失寵”從而被取代。同時建筑由于自身的穩固性和持久性,以及工程造價的相對高昂,從而獲得了“勉強活下去”的權利,而造價相對低廉的室內裝飾自然就逃脫不了被“活剝換衣”的命運。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急功近利的生活節奏促使建筑空間功能置換的更新頻率加快。精致而粗糙的生活節奏致使建筑空間的種類凸顯多樣化,因使用者的需求不同,導致同一空間在其存在的年限里需面對多次的粗糙設計與規劃。
2.物質的極大豐富,引導著人們對事物更高層次的精神方面追求,在建筑空間裝飾裝修方面出現了消費型、刺激性的裝飾設計,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優秀的裝飾設計工程,這都表現出當今人們對空間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空間功能置換及使用者的更替
室內空間設計的可以通過空間功能重構,界面表皮更新等構建手法以期重塑空間組織關系與空間魅力的提升。建筑空間的重新規劃與設計,使得空間環境逐漸積累些許的情感,但空間這種情感的落差性缺陷導致建筑空間規劃設計的更替,“喜新厭舊”的頻率過高所造成的室內裝飾仍在“保質期”卻不得不“強行過期”的情況仍值得我們反思。
除以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為主的建筑空間外,相當部分建筑空間都會經歷由于空間功能置換,產權變更等因素造成的其內容的更新。原空間參與人員的結構變動引起對應的空間發生變化,并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也可能會根據現有組成的實際情況而改變空間功能及布局,這正是導致建筑空間裝飾裝修更新換代的重要原因。
(三)建筑空間裝飾裝修材料與技術構造設施的局限
在我國,建筑空間裝飾裝修工程一般采用的材料構造和與施工技術設施的缺陷使其使用年限遠低于建筑本身的使用年限。因此在建筑空間整體的有效運作與應用過程周期內,需對空間界面與硬件設施進行必要的更新與維護。例如在我國傳統的建筑裝飾裝修中,木材作為一種主要的材料,其理想的使用年限為10至15年。而其他界面裝飾材料:地磚為8至20年,壁紙為8至10年,大理石飾面約40至90年。
然而建筑空間裝飾裝修是一項復雜的技術與藝術工程,是多種材料綜合表現藝術載體,但這卻影響了建筑裝飾裝修使用年限,由此形成了裝飾的短板效應。同時基于美觀與使用便利性的問題考慮,對工程設備做相應的隱蔽處理方式,而設備的耗損引起的不定期維修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覆于其表裝飾面層損壞程度,而這一現象導致二次甚至多次重復裝修的發生。
(四)建筑本體的客觀“衰老”與主觀的“被衰老”的沖擊
社會綜合的復雜因素與急功近利的意識決策,有待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到微觀的建筑構建構造技術與建筑材料的年限決定了我國建筑平均水平年限只有短暫的30年,這與西方國家的百年建筑史相比,略顯的有點蒼白無力。建筑空間的裝飾裝修時基于建筑本體的二次創造,“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建筑客觀的衰老與被動式死去的存在模式決定了裝飾裝修的延續之路。
(五)多維的設計風向標與唯利的施工建造者
吹開諸多理由表面的浮沫,尋找那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邏輯源頭是重要的,設計的關鍵性越來越清晰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在我國,裝飾裝修設計最早是在工藝美術為主的設計師指揮下所進行的嘗試性活動,尚未形成規模與規范的行業體系。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下,整體并未形成自己的設計哲學,這也導致我國的裝飾裝修出現門庭若市、萬人空巷的從業局面。高利益、低標準,無門檻的設計特征與重抄襲、輕創新、有惰性的設計模式促使我國裝飾裝修出現多維的設計風向標。同時,裝飾裝修工程也已進入唯利是圖的膏肓病態,在具體的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承建方一味追求金錢利益,導致施工質量差,施工工藝低劣,也成為我國裝飾裝修工程短命的重要原因。endprint
三、延續建筑空間裝飾裝修工程使用年限的設計方法探究
在我國,裝飾裝修是一個高能耗、高消費、高浪費的惡性循環的行業。鑒于我國國土資源絕對量豐富、相對量短缺的國情,如何延續我國建筑空間裝飾裝修壽命是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建設低碳城市的重要內容。
(一)設計與生活、設計與情感
1.簡約之美
裝飾的“過度”與否,被認為是通向美和罪惡的分水嶺,美與丑之間一飾之差。中國先秦時期的墨家也認為,儒家和貴族階層提倡的那一套繁文縟節,是對社會最大的浪費,“裝飾”在墨子看來,是一個政治問題和倫理學問題。換言之,設計就是生活,裝飾是生活的調味劑。
當今,快節奏,高頻率,滿負荷的生活節奏已讓人走到了無可復加的接受地步,人們渴望得到一種徹底的放松,以簡潔和純凈來調節轉換精神的空間,這是人們在互補意識支配下,所產生的欲求擺脫繁瑣,復雜,追求簡單和自然的心理。現代簡約設計提倡拋棄表面虛假的裝飾,刪繁就簡,圍繞著架構合理的空間服務,要求排除裝飾,強調使用功能以及造型的簡單化,強調形式應更多地服務于功能。它能準確快速傳達信息,更直接,一目了然的取悅大眾眼光,潛移默化的促使設計師將更多地精力投入在不斷研究空間的合理性及使用的舒適度上,而不是虛假的表面裝飾。
人們多數的時光是存在于建筑空間體中,裝飾設計就是人與空間之間情感的聯結紐帶,空間提供了溫馨的空間環境,人們構造了盎然的空間靈魂—裝飾。追求簡約不簡單的裝飾設計慢慢在為空間注入一種蘊藉和引導空間使用者的思緒,在相依的過程中產生對空間事物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有了情感的發生,從而間接降低了由于自我審美情趣所觸發的二次裝飾的可能性,這有益于日后室內裝飾業的發展及建筑節能減排的實現。
2.空間裝飾設計的適應性和可持續性
在辭海中“適應”的解釋其一為“生物在生存競爭中適應環境條件而形成一定性狀的現象。”其二為“在生理學和心理學上的感覺效應”②。
對裝飾設計的客觀概括與主觀的把握認知,設計一方應形成一種主觀的適應性設計思維,將空間使用者作為設計中心,以創造符合空間參與者價值的環境為設計目的,以空間未來的發展變化需求。宏觀上掌控室內空間布局、裝飾裝修風格,微觀上拿捏細部設計,不斷將提高室內設計的適應性和可持續性作為設計的目標。
在可持續性方面,根據空間發展的趨勢,總結空間形式、功能、情感等綜合因素基礎上,淡化空間對人的約束。倡導并不斷說服業主擯棄奢侈空間和低效能空間,創造緊湊型優質空間;減少對裝修界面風格的界定,方便為使用者留有二次發揮的余地;倡導集成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從技術上滿足室內設計的可持續性要求,設計的預制性能夠大大降低二次裝修帶來的浪費,從而有效延長裝飾裝修工程的使用壽命。
3.界面材質的創新與工藝技術的傳承
材料的屬性影響空間裝飾界面的多種協調與對比。材料的使用年限及質量直接關乎到室內設計壽命的長短。在設計的過程中應倡導選用優質,環保的裝飾裝修材料,使其使用性能得到最大發揮,延長室內設計的生命周期。
新技術的革新為裝飾裝修提供有效合理的保障,為裝飾設計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能。材料的構建都需技術的參與才能轉換為現實,在未來新技術將占據裝飾裝修設計半壁江山。
4.基于行為心理學基礎上的創新小設計
室內設計同樣需要注意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及視覺感受,通過巧妙的設計滿足人們對心理、情感、精神層面的需求。就像康納德.A.諾曼那樣對日常觀察貌似絮叨但其實深藏著對人類的關愛之心,這種關愛是十分細致入微的,讓我們感受到“小”是一種更偉大的關懷③。
如圖1中,裝飾立面運用明度反差較大的兩類顏色及材質材料搭配,更具韻律感及動感,有益于視覺疲感的緩解;同時也應加強使用者對設計的參與互動體驗,陳列架的造型可隨使用者自行安排及調節,產生更多的趣味性,增強使用者對設計的認同感。又如圖2中,在背景墻上設計純裝飾性窗簾,使用者可以通過簡單的拆卸,將不同樣式的窗簾進行自主替換,從而改變空間色調及重置界面語言。將綠色植入室內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圖3中,將光線充足的室內陽臺吊頂部分設計藤本植物攀爬繩索,為綠色植物的“入侵”提供生長條件。一方面可以節省吊頂部分的裝飾成本,另一方面,攀爬的樹葉延設定的繩索軌跡不斷延展,形成天然的造型,并隨著季節的變化變換色彩,順應自然。將生態帶入室內,不單對調節室內空間的溫度及保溫保濕具有積極性作用,而且植物隨自然的生長所帶來的形體及色彩的變化也不斷渲染著周邊環境,與室內設計捆綁在一起產生豐富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美感及歸屬感。
設計的發明者與鑄造者在這一時代必須充分思考與大眾的新型關系,既不是簡單抹殺創意來迎合大眾消費意識的覺醒,也非是自以為尊、要提升設計價值的調侃式的反詰,而是需要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引導大眾走向科學的藝術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設計與社會、設計與文化
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不同的建筑空間類型構造了對應的人文景觀與空間場所精神。在探究如何延長建筑裝飾裝修實用年限壽命方面,還應探討社會文化、政策法規對其影響。
1.裝飾設計的生存與價值
建筑裝飾裝修設計不是簡單的界面涂涂抹抹,而是空間形態的直接顯現與使用者生活形態的精神載體,裝飾不是空間環境的展示品,空間也不是裝飾的秀場。生活并賦予情感在其中的空間應是我們與其互動和交融的場所,是一種帶有情緒的情感空間。
2.客觀的空間裝飾規范尺度
適應性的裝飾設計需要客觀規范的設計環境,政策法律法規的尺度長度短會引導裝飾裝修工程的走向,良好的行業導向塑造良性的裝飾裝修設計模式,促使其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結語
本文以影響我國裝飾裝修工程使用年限的因素探討為基礎,通過問題分析的量化模式尋求因素質變的設計手法與設計模式。以建筑空間為探討對象,從空間情感、場所歸屬、材料構造等方面闡述改變這一現象的可行性,并提出建筑裝飾裝修設計的適應性與可持續性的設計手法,以此來延續裝飾設計的生命力,通過對設計與生活、與情感、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分析來為我國建筑裝飾裝修工程的壽命尋求彼此意識共識與需求認知。探尋延長我國裝飾裝修工程使用壽命的方法,應從分析其“短命”產生的原因入手,并逐條尋求解決辦法,為實現我國建筑節能減排的方針政策,建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可靠保證,對解決我國當前建筑裝飾裝修工程短命的現象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注釋:
① 張曉理.低碳發展中的碳減排及政策導向-以建筑減排為例[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3):53-56.
② 夏征農等.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③ 康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57-79.
參考文獻:
[1]杭間.設計的善意[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0-53.
[2]高祥生.用低碳理念控制建筑裝飾裝修全過程[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1(5):178-181.
[3]安婳娟,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淺析我國建筑裝飾裝修工程的“短命”現象[J].建筑與文化,2012(1):104-105.
[4]盧求.中國如何發展低碳建筑[J].住宅產業,2010(1):31-32.
[5]陳健.可持續發展觀下的建筑壽命研究[D].天津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