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娜
摘 要:音樂鑒賞課是高校音樂教育中的一項重點教育科目,在音樂鑒賞課中融入民族音樂能夠更好地挖掘本體文化資源,凸顯內在特色教學要求。目前由于多元文化的影響,地方高校的音樂教育呈現出很多不良現象,為此,筆者根據多年自身教學經驗,對高校音樂鑒賞課提出新的探索,希望對高校音樂教育提出新的幫助。
關鍵詞:高校音樂;音樂鑒賞;民族音樂
常言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音樂藝術中,這一理論也極為實用。在當下高校音樂鑒賞課,很多音樂鑒賞原材料來源于歐洲交響樂,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音樂教育與本土文化相脫離。長此以往,不適合音樂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同樣阻礙了對音樂的再創造。因此,筆者以地方高校音樂鑒賞課為媒介,提出音樂賞析的新方向,意在正確引導大學生音樂賞析,提高審美目光,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結。
1.民族音樂對于高校音樂鑒賞的意義
高校音樂鑒賞課除了面對專業的音樂學生,還面對非專業的在校學生。意在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欣賞,體驗藝術中包含的深邃內涵以及美感,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所以,在音樂鑒賞中加入民族音樂,能夠很好地讓民族文化精髓得到傳承以及發揚。同時音樂欣賞所帶來的震撼和感染力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比擬的,民族音樂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對民族音樂的欣賞,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其蘊含的歷史意義已經超越了音樂本身。
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培養。高尚的、美妙的民族音樂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能使學生自內心散發出歸屬感和自豪感,還能正確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這對當代中國教育至關重要。
2.民族音樂滲透到高校音樂鑒賞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音樂基礎差。當下我國教育制度主要以素質教育為主。但素質教育其核心是應試教育,即在初等教育時,主要注重學生的考試能力,對學生的美術、音樂等藝術教育或多或少有所忽視。家長更是視考試為重點,對除考試之外的東西一概摒棄,這導致很多學生沒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能力,以致于在大學教育中缺乏相應的藝術能力。這導致了學生欣賞能力的下降,阻礙了對音樂賞析。長此以往,不但影響音樂賞析的發展,同時對學生的內心構建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音樂賞析是美育的過程,是一個人思想品德升華的過程,在素質教育中應得到重視。
(2)高校自身的不重視。在推廣民族音樂的賞析上,很多高校管理者認為,音樂教育主要應當以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為主,對所謂的音樂賞析,并不重視,這種觀念是極其錯誤的。合理地音樂賞析,不但能激發學生內心的音樂潛能,更能讓學生在賞析中體會音樂美。音樂教育意在提高學生內心品質,使得學生內心得到全面升華。而民族音樂的賞析能夠很好地將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傳遞給學生,達到內心的升華。同時使學生對本民族的歷史以及文化有所了解。所以民族音樂的賞析應該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視,從自身做起,做文化的傳播者。
3.民族音樂滲透到高校音樂鑒賞課的實踐方案
(1)改變錯誤思想。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傳播現狀,讓民族音樂能夠真正的發光發熱,影響學生的日常思維習慣,就要從思想上轉變這種觀念。只有高校轉變教學觀念,真正將音樂學習從專業知識的學習轉變成對藝術的培養,培養大學生從會欣賞到能創作,讓大學生不但具有相應的理論知識,更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完美的品質,這才是當下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2)認真篩選作品。要想民族音樂真正融入到音樂賞析中,就要對民族音樂有嚴格的把關,將真正富有民族性且內涵豐富的音樂融入到音樂賞析中。音樂賞析是一個美育的過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手段。所以在高校音樂欣賞課上,要做到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同時對傳統文化進行發揚。所以這要求教師在選擇樂曲上要嚴格細心,摒棄粗俗,讓高雅走進課堂。粗俗不是簡單的鄉土,俗話說,陽春白雪是藝術,下里巴人同樣是藝術,只要音樂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就一樣能對學生內心構建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3)學生自身的興趣培養。在民族音樂賞析過程中,除了要做到讓學校重視民族音樂賞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真正意義上達到對民族音樂賞析的意義。學生要能夠對所聽音樂有相應的歷史認知,需要自我學習。大學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良好的音樂賞析能夠起到正面的幫助,這就需要學生對音樂賞析有著正確的認知和積極的配合。
高校在音樂賞析課中融入民族音樂,能夠很好且有效地將本民族文化融入到大學生內心,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內心的構建有著積極影響,提高大學生審美判斷和鑒賞能力,繼而能夠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說,高校民族音樂賞析,是當下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手段,對我國的文化發展有著重要幫助。
(作者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音樂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