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女孩赤裸著身子沿著越南一號公路驚慌奔逃,身旁還有幾個惶恐萬狀的孩子,時為美聯社資深戰地攝影記者的黃功吾抓拍到的這個場景,長期銘刻在全球受眾的腦海中。
這張經典照片作為反戰標志廣泛見諸各大報章雜志,甚至有人認為它使越戰的結束提前了半年。盡管這些說法可能過于夸張,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張照片所帶來的巨大沖擊力,在天平上為反戰力量增加了一個重要的砝碼。
不過,這張照片背后的故事卻鮮為人知。不久前,照片主人公潘金淑回憶起當年那一幕。
“我永遠忘不了我們從生到死的那一天。”潘金淑今年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說。

潘金淑今年52歲,住在加拿大多倫多。她過著平靜的生活,是一名家庭主婦、幸福的母親。此外,她還擔任聯合國親善大使,每年都到世界各地講述自己的遭遇,喚起世人對遭受戰爭之苦的難民的關注。
“現在,那張照片對我來說是一個強大的禮物,是對和平的貢獻?”她在不久前說,“我希望人們知道戰爭有多恐怖。”
黃功吾拍這張照片時,潘金淑才9歲,生活在越南的展鵬村。當時的情況是,1972年6月8日,在距離西貢市40公里的全邦一號公路線,北越和南越軍隊已經在此對峙了3天。南越軍隊試圖沖破障礙打通這條道路。南越陸軍召喚空軍支援,隨即兩架A-37戰斗機出現在空中,其中一架飛機投下了凝固汽油彈。由于投彈偏差,炸彈在南越難民聚集的高臺教寺廟邊上炸開,令躲在寺廟里的潘金淑與村民們逃離那里。
“那是(藏身的)第三天,午飯后我聽到寺廟周圍有東西燃燒的聲音,然后就聽到(南越)士兵對孩子們喊道:‘快跑!’”潘金淑回憶說,“他們讓孩子先跑出去,然后是大人。”
她立刻跑到室外,“看到飛機離我很近,飛得很快,然后就看到炸彈落地,周圍變成一片火海。”
“好燙,好燙!”多年后,潘金淑還記得當時自己不停地大喊。她脫掉燒著的衣服,一路奔跑。
就在這時,美聯社記者黃功吾摁下了快門。
黃功吾把這張照片發回國內,但美聯社曾一度拒絕刊發,因為當時還沒有哪家主流媒體會刊發裸體照片。但是經驗豐富的圖片編輯霍斯特法斯看了這張照片后,認為可以打破陳規,他爭辯說此照片的歷史重要性足以抵消因“正面裸體”帶來的禁忌。
很快,這幅震撼人心、定格歷史的黑白照片就被刊登在《紐約時報》的頭版上,一下子成了轟動一時的話題。這張照片見報7個月后,巴黎和平條約簽署,美軍全部撤出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