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勝
【摘要】目的:探討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偏頭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卡馬西平治療,觀察組給予針灸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7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灸治療偏頭痛患者臨床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針灸;偏頭痛;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051-02
偏頭痛是一種周期性發作的疾病,患者通常出現反復發作的偏側搏動性頭痛,是最常見的血管性頭痛,通常伴有嘔吐、惡心、羞明等現象[1]。患者在睡眠后、或是處于黑暗及安靜的環境中癥狀可自行緩解,經一段間歇期后會再次發病。每次病發前后患者同時會出現精神或神經性功能障礙[2],對其身心造成了嚴重影響。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筆者對我院收治的50例偏頭痛患者實施針灸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273±28)歲;病程3個月至1年,平均病程(05±03)年;觀察組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265±31)歲,病程5個月至1年,平均病程(06±0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葵花藥業集團(唐山)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卡馬西平片治療(國藥準字H13020406),飯后服用,每次01g,3次/d,共服用21d。觀察組患者給予針灸治療,患者取側臥位,毫針常規消毒。取穴按照患者頭痛部位的鄰近到遠處的穴位進行配取:取合谷穴(雙側)、太沖穴(雙側)、中渚穴(雙側)、俠溪穴(雙側)、天井穴(雙側)、頭維穴(患側)、率谷穴(患側)、太陽穴、(患側)正營穴(患側)、百會穴進行治療;治療手法以強刺泄法為原則。針刺風池穴時,應注意針尖方向指向對側眼球方向[3],進針距離約15寸后進行捻轉,使患者感受到針刺感在放射,同時用拇指將風池穴下方按住,部分患者偏頭痛的癥狀會立即消失;刺太陽穴與率谷穴時,采用沿皮刺法,進針速度快且無痛,捻轉毫針的速度應達到200次/min;其余穴位均采取常規進針法。患者在疾病發作期間,常使用泄法進行強刺激;當癥狀有所緩解后,則采用虛補實泄或平補平瀉法[4]。每次治療留針05h,1次/d,病情較重的患者可每日2次,2周為1個療程。
13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頭痛癥狀消失,同時其他伴隨癥狀消失,且半年內無復發現象;有效:患者頭痛癥狀減輕,同時其他伴隨癥狀也隨之減輕,偶爾發作;無效:患者經治療后癥狀無變化或加重[5]。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4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偏頭痛是一種原發性頭痛疾病,該病發病率高,且不易根治,病情易反復,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對于偏頭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臨床上認為可能與遺傳、內分泌、情緒、飲食等因素有關[6]。西醫認為偏頭痛的發病機制是顱內血管或是顱外血管出現發作性的功能性障礙,其特征以反復性的頭痛為主。而中醫對偏頭痛的發作機制主要為“風”與“瘀”,風多指偏頭痛存在病根,該種類型起病急,發作反復,癥狀明顯;而瘀是指頭部存在瘀血導致局部血液運行受阻,引發的經絡失調[7]。
針灸對于偏頭痛患者的治療有顯著療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腦部的血液循環與顱內或是顱外血管的收縮功能,調節腦部血流的情況,改善腦血管痙攣的現象[8]。針灸還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能有效調節患者內源性阿片肽的合成,以此達到鎮痛的效果[9]。針灸還能穩定細胞膜內外信號的傳導,降低血漿蛋白的外侵,防止炎癥的發生。針灸對體液的影響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調節體液維持其平衡。針灸治療偏頭痛不存在其他藥物治療引發的副反應,其操作簡單,同時安全有效,能快速緩解患者的癥狀,同時能縮短治療的時間,有效的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針灸治療的偏頭痛患者療效較好。但經針灸治療偏頭痛存在取穴治療的效果對比,無法對不同穴位治療后的臨床療效作出確切的判斷[10]。所以經針灸治療偏頭痛還需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體系,同時統一并完善評價體系,以此來發揮針灸的優勢。綜上所述,針灸治療偏頭痛患者臨床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華.針灸聯合頭痛寧治療偏頭痛43例臨床療效觀察[J].健康之路,2013,12(10):539-540.
[2]俞紀偉.針灸聯合頭痛寧治療偏頭痛48例[J].中國藥業,2013,22(2):92.
[3]張家炎.自擬頭痛湯加減結合針灸治療偏頭痛43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3,(5):75-76.
[4]陳勤,梁繁榮,鄭暉,等.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腧穴分類應用研究[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6):442-445.
[5]吳翥琴.針灸治療偏頭痛88例臨床觀察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2):245-245,241.
[6]陳強,于明,韓薇,等.針灸治療偏頭痛的療效及對血清MMP-9的影響[J].江蘇醫藥,2013,39(21):2644-2645.
[7]霍清霞,李自平,閆素紅,等.天麻芪芎湯聯合針灸治療小兒偏頭痛的臨床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9):57-58.
[8]肖蕾,崔祺,張慶杰,等.電針針刺錐體交叉區治療偏頭痛60例效果觀察[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25(7):61-64.
[9]章海鳳,常小榮,劉密,等.針刺少陽經特定穴對偏頭痛患者近期VAS評分頭痛強度及MSQ評分的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7):1663-1665.
[10]李自平,楊立新,霍清霞,等.經顱多普勒超聲在小兒偏頭痛診斷治療中的價值[J].臨床薈萃,2013,28(4):430-431.
(收稿日期:20140505)
【摘要】目的:探討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偏頭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卡馬西平治療,觀察組給予針灸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7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灸治療偏頭痛患者臨床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針灸;偏頭痛;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051-02
偏頭痛是一種周期性發作的疾病,患者通常出現反復發作的偏側搏動性頭痛,是最常見的血管性頭痛,通常伴有嘔吐、惡心、羞明等現象[1]。患者在睡眠后、或是處于黑暗及安靜的環境中癥狀可自行緩解,經一段間歇期后會再次發病。每次病發前后患者同時會出現精神或神經性功能障礙[2],對其身心造成了嚴重影響。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筆者對我院收治的50例偏頭痛患者實施針灸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273±28)歲;病程3個月至1年,平均病程(05±03)年;觀察組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265±31)歲,病程5個月至1年,平均病程(06±0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葵花藥業集團(唐山)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卡馬西平片治療(國藥準字H13020406),飯后服用,每次01g,3次/d,共服用21d。觀察組患者給予針灸治療,患者取側臥位,毫針常規消毒。取穴按照患者頭痛部位的鄰近到遠處的穴位進行配取:取合谷穴(雙側)、太沖穴(雙側)、中渚穴(雙側)、俠溪穴(雙側)、天井穴(雙側)、頭維穴(患側)、率谷穴(患側)、太陽穴、(患側)正營穴(患側)、百會穴進行治療;治療手法以強刺泄法為原則。針刺風池穴時,應注意針尖方向指向對側眼球方向[3],進針距離約15寸后進行捻轉,使患者感受到針刺感在放射,同時用拇指將風池穴下方按住,部分患者偏頭痛的癥狀會立即消失;刺太陽穴與率谷穴時,采用沿皮刺法,進針速度快且無痛,捻轉毫針的速度應達到200次/min;其余穴位均采取常規進針法。患者在疾病發作期間,常使用泄法進行強刺激;當癥狀有所緩解后,則采用虛補實泄或平補平瀉法[4]。每次治療留針05h,1次/d,病情較重的患者可每日2次,2周為1個療程。
13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頭痛癥狀消失,同時其他伴隨癥狀消失,且半年內無復發現象;有效:患者頭痛癥狀減輕,同時其他伴隨癥狀也隨之減輕,偶爾發作;無效:患者經治療后癥狀無變化或加重[5]。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4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偏頭痛是一種原發性頭痛疾病,該病發病率高,且不易根治,病情易反復,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對于偏頭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臨床上認為可能與遺傳、內分泌、情緒、飲食等因素有關[6]。西醫認為偏頭痛的發病機制是顱內血管或是顱外血管出現發作性的功能性障礙,其特征以反復性的頭痛為主。而中醫對偏頭痛的發作機制主要為“風”與“瘀”,風多指偏頭痛存在病根,該種類型起病急,發作反復,癥狀明顯;而瘀是指頭部存在瘀血導致局部血液運行受阻,引發的經絡失調[7]。
針灸對于偏頭痛患者的治療有顯著療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腦部的血液循環與顱內或是顱外血管的收縮功能,調節腦部血流的情況,改善腦血管痙攣的現象[8]。針灸還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能有效調節患者內源性阿片肽的合成,以此達到鎮痛的效果[9]。針灸還能穩定細胞膜內外信號的傳導,降低血漿蛋白的外侵,防止炎癥的發生。針灸對體液的影響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調節體液維持其平衡。針灸治療偏頭痛不存在其他藥物治療引發的副反應,其操作簡單,同時安全有效,能快速緩解患者的癥狀,同時能縮短治療的時間,有效的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針灸治療的偏頭痛患者療效較好。但經針灸治療偏頭痛存在取穴治療的效果對比,無法對不同穴位治療后的臨床療效作出確切的判斷[10]。所以經針灸治療偏頭痛還需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體系,同時統一并完善評價體系,以此來發揮針灸的優勢。綜上所述,針灸治療偏頭痛患者臨床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華.針灸聯合頭痛寧治療偏頭痛43例臨床療效觀察[J].健康之路,2013,12(10):539-540.
[2]俞紀偉.針灸聯合頭痛寧治療偏頭痛48例[J].中國藥業,2013,22(2):92.
[3]張家炎.自擬頭痛湯加減結合針灸治療偏頭痛43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3,(5):75-76.
[4]陳勤,梁繁榮,鄭暉,等.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腧穴分類應用研究[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6):442-445.
[5]吳翥琴.針灸治療偏頭痛88例臨床觀察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2):245-245,241.
[6]陳強,于明,韓薇,等.針灸治療偏頭痛的療效及對血清MMP-9的影響[J].江蘇醫藥,2013,39(21):2644-2645.
[7]霍清霞,李自平,閆素紅,等.天麻芪芎湯聯合針灸治療小兒偏頭痛的臨床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9):57-58.
[8]肖蕾,崔祺,張慶杰,等.電針針刺錐體交叉區治療偏頭痛60例效果觀察[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25(7):61-64.
[9]章海鳳,常小榮,劉密,等.針刺少陽經特定穴對偏頭痛患者近期VAS評分頭痛強度及MSQ評分的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7):1663-1665.
[10]李自平,楊立新,霍清霞,等.經顱多普勒超聲在小兒偏頭痛診斷治療中的價值[J].臨床薈萃,2013,28(4):430-431.
(收稿日期:20140505)
【摘要】目的:探討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偏頭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卡馬西平治療,觀察組給予針灸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7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灸治療偏頭痛患者臨床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針灸;偏頭痛;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051-02
偏頭痛是一種周期性發作的疾病,患者通常出現反復發作的偏側搏動性頭痛,是最常見的血管性頭痛,通常伴有嘔吐、惡心、羞明等現象[1]。患者在睡眠后、或是處于黑暗及安靜的環境中癥狀可自行緩解,經一段間歇期后會再次發病。每次病發前后患者同時會出現精神或神經性功能障礙[2],對其身心造成了嚴重影響。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筆者對我院收治的50例偏頭痛患者實施針灸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273±28)歲;病程3個月至1年,平均病程(05±03)年;觀察組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265±31)歲,病程5個月至1年,平均病程(06±0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葵花藥業集團(唐山)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卡馬西平片治療(國藥準字H13020406),飯后服用,每次01g,3次/d,共服用21d。觀察組患者給予針灸治療,患者取側臥位,毫針常規消毒。取穴按照患者頭痛部位的鄰近到遠處的穴位進行配取:取合谷穴(雙側)、太沖穴(雙側)、中渚穴(雙側)、俠溪穴(雙側)、天井穴(雙側)、頭維穴(患側)、率谷穴(患側)、太陽穴、(患側)正營穴(患側)、百會穴進行治療;治療手法以強刺泄法為原則。針刺風池穴時,應注意針尖方向指向對側眼球方向[3],進針距離約15寸后進行捻轉,使患者感受到針刺感在放射,同時用拇指將風池穴下方按住,部分患者偏頭痛的癥狀會立即消失;刺太陽穴與率谷穴時,采用沿皮刺法,進針速度快且無痛,捻轉毫針的速度應達到200次/min;其余穴位均采取常規進針法。患者在疾病發作期間,常使用泄法進行強刺激;當癥狀有所緩解后,則采用虛補實泄或平補平瀉法[4]。每次治療留針05h,1次/d,病情較重的患者可每日2次,2周為1個療程。
13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頭痛癥狀消失,同時其他伴隨癥狀消失,且半年內無復發現象;有效:患者頭痛癥狀減輕,同時其他伴隨癥狀也隨之減輕,偶爾發作;無效:患者經治療后癥狀無變化或加重[5]。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4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偏頭痛是一種原發性頭痛疾病,該病發病率高,且不易根治,病情易反復,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對于偏頭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臨床上認為可能與遺傳、內分泌、情緒、飲食等因素有關[6]。西醫認為偏頭痛的發病機制是顱內血管或是顱外血管出現發作性的功能性障礙,其特征以反復性的頭痛為主。而中醫對偏頭痛的發作機制主要為“風”與“瘀”,風多指偏頭痛存在病根,該種類型起病急,發作反復,癥狀明顯;而瘀是指頭部存在瘀血導致局部血液運行受阻,引發的經絡失調[7]。
針灸對于偏頭痛患者的治療有顯著療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腦部的血液循環與顱內或是顱外血管的收縮功能,調節腦部血流的情況,改善腦血管痙攣的現象[8]。針灸還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能有效調節患者內源性阿片肽的合成,以此達到鎮痛的效果[9]。針灸還能穩定細胞膜內外信號的傳導,降低血漿蛋白的外侵,防止炎癥的發生。針灸對體液的影響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調節體液維持其平衡。針灸治療偏頭痛不存在其他藥物治療引發的副反應,其操作簡單,同時安全有效,能快速緩解患者的癥狀,同時能縮短治療的時間,有效的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針灸治療的偏頭痛患者療效較好。但經針灸治療偏頭痛存在取穴治療的效果對比,無法對不同穴位治療后的臨床療效作出確切的判斷[10]。所以經針灸治療偏頭痛還需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體系,同時統一并完善評價體系,以此來發揮針灸的優勢。綜上所述,針灸治療偏頭痛患者臨床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華.針灸聯合頭痛寧治療偏頭痛43例臨床療效觀察[J].健康之路,2013,12(10):539-540.
[2]俞紀偉.針灸聯合頭痛寧治療偏頭痛48例[J].中國藥業,2013,22(2):92.
[3]張家炎.自擬頭痛湯加減結合針灸治療偏頭痛43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3,(5):75-76.
[4]陳勤,梁繁榮,鄭暉,等.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腧穴分類應用研究[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6):442-445.
[5]吳翥琴.針灸治療偏頭痛88例臨床觀察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2):245-245,241.
[6]陳強,于明,韓薇,等.針灸治療偏頭痛的療效及對血清MMP-9的影響[J].江蘇醫藥,2013,39(21):2644-2645.
[7]霍清霞,李自平,閆素紅,等.天麻芪芎湯聯合針灸治療小兒偏頭痛的臨床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9):57-58.
[8]肖蕾,崔祺,張慶杰,等.電針針刺錐體交叉區治療偏頭痛60例效果觀察[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25(7):61-64.
[9]章海鳳,常小榮,劉密,等.針刺少陽經特定穴對偏頭痛患者近期VAS評分頭痛強度及MSQ評分的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7):1663-1665.
[10]李自平,楊立新,霍清霞,等.經顱多普勒超聲在小兒偏頭痛診斷治療中的價值[J].臨床薈萃,2013,28(4):430-431.
(收稿日期: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