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孟魯彥
【摘要】目的:研究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靶點射頻消融術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取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50人,使用電腦隨機分配方式將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共有病患25人,為治療組中的病患提供靶點射頻消融術,為對照組中的病患提供臭氧注射術。對兩組病患進行6~18個月的隨訪,同時對比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與基本資料。結果:經過6~18個月的隨訪調查發現,治療組中病患的總有效率為88%,明顯高于對照組68%的總有效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治療過程中,兩組病患都沒有出現嚴重并發癥。結論: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時,靶點射頻消融術具有治療效果好、安全系數高、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靶點射頻消融術;臭氧注射術;治療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6815+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108-01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腰部疼痛類疾病,導致該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組成腰椎間盤的各個部分,包括: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等,特別是髓核產生程度不同的退變后,在外界環境作用下,纖維環產生破裂,髓核從破裂部位突出到后方,導致周圍的脊椎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進而使腰部產生疼痛,雙腿或一側出現疼痛、麻木等病癥。腰椎間盤突出癥有著較高的發病率,通常出現在腰4-5部位[1]。目前,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方式主要為靶點射頻消融術,這是一種微創手術方式,不僅可以減少病患疼痛,還能提高手術成功率,在臨床治療中有著較為普遍的應用。文章對在我院使用靶點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的臨床資料和治療效果展開回顧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50人,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均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共有25人,治療組中有男性15人,女性10人;年齡最小29歲,最大81歲,平均年齡為(572±69)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53年,平均病程為(34±08)年。對照組中有男性17人,女性8人;年齡最小26歲,最大77歲,平均年齡為(554±78)歲;病程最短08年,最長46年,平均病程為(27±04)年。兩組病患經診斷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臨床病癥表現主要包括:腰背疼痛并且雙腿或一側下肢產生放射性麻木、疼痛,下肢無力等。對比兩組病患的年齡、性別、病癥及臨床表現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實驗儀器本次研究使用的設備包括:型號為CT3000的雙排螺旋CT平行掃描儀、型號為R-2000B可以調控熱度的射頻熱凝器及相應的電極和配套穿刺針,型號為TGY的臭氧治療儀[2]。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為治療組中的病患提供靶點射頻消融術。首先,取病患俯臥位,在椎間盤發生病變處使用雙排螺旋CT掃描儀進行平掃,選擇最佳部位和穿刺點,在側后方將射頻穿刺點刺入椎間盤突出部位,然后退針,插入電極,并與射頻儀相連接。射頻儀表上顯示的抗阻通常在150到250Ω范圍內。先使用頻率為100赫茲,電壓為1千伏的高頻電壓測試感覺神經,倘若病患痛感不劇烈,則證明熱凝區內沒有感覺神經,臀部和患側沒有出現肌肉收縮現象,也就說明熱凝區內沒有運動神經存在,可以進行消融,每30秒消融熱度分別為60℃、70℃、80℃、90℃,病患在每30秒90℃時感到下肢疼痛并有熱度,證明位置正確,可以進行消融治療,每120秒消融溫度分別為90℃、95℃。
132對照組對照組中的病患提供臭氧注射術。取病患俯臥位,在椎間盤發生病變處使用雙排螺旋CT掃描儀進行平掃,選擇最佳部位和穿刺點,在側后方刺入直到椎間盤病變1/3處,使用5毫升的注射器抽取35μg/ml的臭氧,推入椎間盤內,然后退針到椎間孔旁,注入35μg/ml的臭氧10毫升[3]。
14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病患臨床表現病癥基本消失,患腿能夠伸直抬高,與患病前沒有顯著差異,脊椎沒有側彎,能夠正常工作、生活;有效:病患臨床表現病癥比治療前有明顯好轉,可以做一些任務量較輕的工作,病患較為滿意;無效:病患臨床表現病癥沒有得到改善,病患不滿意治療效果,需要加強治療[4]。
15統計學分析使用計算機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兩組病患的數據資料展開統計學分析,用均值±標準差代表兩組病患數據資料,用t值檢驗兩組病患回歸參數的顯著性,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意義。
3討論
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時,靶點射頻消融術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療方式。這種手術方法是在CT掃描儀的指引下,直接將射頻針穿入椎間盤突出部位,這樣不僅能減少對健康椎間盤的破壞,同時還能將熱量集中在突出部位,更有效的緩解壓迫神經,幫助纖維環破裂部位的修復,直接阻止髓核中糖蛋白的釋放,并且溫熱反應對纖維環損傷、椎管內炎性反應都有較好治療效果,不會對椎體內的平衡產生破壞,進而治療效果更顯著,在臨床治療中值得推廣應用[5]。
參考文獻
[1]王明貴,朱慶和,夏詠梅,等.射頻熱凝靶點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創傷外科雜志,2011,13(04):243-245.
[2]馮慶義.腰椎間盤突出癥并椎管狹窄癥的手術治療探討[J].中國醫藥導刊,2009,11(06):276-277.
[3]王明貴,周躍,初同偉.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療效的臨床觀察[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24(05):213-215.
[4]蔣國強,歐陽甲,俞武良,等.靶點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研究[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12,17(13):266-268.
[5]林華,顏麗華,葉秀水.小切口單側開窗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圍術期護理[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1,16(S1):298-299.
(收稿日期:20140325)endprint
【摘要】目的:研究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靶點射頻消融術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取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50人,使用電腦隨機分配方式將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共有病患25人,為治療組中的病患提供靶點射頻消融術,為對照組中的病患提供臭氧注射術。對兩組病患進行6~18個月的隨訪,同時對比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與基本資料。結果:經過6~18個月的隨訪調查發現,治療組中病患的總有效率為88%,明顯高于對照組68%的總有效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治療過程中,兩組病患都沒有出現嚴重并發癥。結論: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時,靶點射頻消融術具有治療效果好、安全系數高、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靶點射頻消融術;臭氧注射術;治療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6815+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108-01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腰部疼痛類疾病,導致該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組成腰椎間盤的各個部分,包括: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等,特別是髓核產生程度不同的退變后,在外界環境作用下,纖維環產生破裂,髓核從破裂部位突出到后方,導致周圍的脊椎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進而使腰部產生疼痛,雙腿或一側出現疼痛、麻木等病癥。腰椎間盤突出癥有著較高的發病率,通常出現在腰4-5部位[1]。目前,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方式主要為靶點射頻消融術,這是一種微創手術方式,不僅可以減少病患疼痛,還能提高手術成功率,在臨床治療中有著較為普遍的應用。文章對在我院使用靶點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的臨床資料和治療效果展開回顧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50人,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均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共有25人,治療組中有男性15人,女性10人;年齡最小29歲,最大81歲,平均年齡為(572±69)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53年,平均病程為(34±08)年。對照組中有男性17人,女性8人;年齡最小26歲,最大77歲,平均年齡為(554±78)歲;病程最短08年,最長46年,平均病程為(27±04)年。兩組病患經診斷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臨床病癥表現主要包括:腰背疼痛并且雙腿或一側下肢產生放射性麻木、疼痛,下肢無力等。對比兩組病患的年齡、性別、病癥及臨床表現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實驗儀器本次研究使用的設備包括:型號為CT3000的雙排螺旋CT平行掃描儀、型號為R-2000B可以調控熱度的射頻熱凝器及相應的電極和配套穿刺針,型號為TGY的臭氧治療儀[2]。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為治療組中的病患提供靶點射頻消融術。首先,取病患俯臥位,在椎間盤發生病變處使用雙排螺旋CT掃描儀進行平掃,選擇最佳部位和穿刺點,在側后方將射頻穿刺點刺入椎間盤突出部位,然后退針,插入電極,并與射頻儀相連接。射頻儀表上顯示的抗阻通常在150到250Ω范圍內。先使用頻率為100赫茲,電壓為1千伏的高頻電壓測試感覺神經,倘若病患痛感不劇烈,則證明熱凝區內沒有感覺神經,臀部和患側沒有出現肌肉收縮現象,也就說明熱凝區內沒有運動神經存在,可以進行消融,每30秒消融熱度分別為60℃、70℃、80℃、90℃,病患在每30秒90℃時感到下肢疼痛并有熱度,證明位置正確,可以進行消融治療,每120秒消融溫度分別為90℃、95℃。
132對照組對照組中的病患提供臭氧注射術。取病患俯臥位,在椎間盤發生病變處使用雙排螺旋CT掃描儀進行平掃,選擇最佳部位和穿刺點,在側后方刺入直到椎間盤病變1/3處,使用5毫升的注射器抽取35μg/ml的臭氧,推入椎間盤內,然后退針到椎間孔旁,注入35μg/ml的臭氧10毫升[3]。
14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病患臨床表現病癥基本消失,患腿能夠伸直抬高,與患病前沒有顯著差異,脊椎沒有側彎,能夠正常工作、生活;有效:病患臨床表現病癥比治療前有明顯好轉,可以做一些任務量較輕的工作,病患較為滿意;無效:病患臨床表現病癥沒有得到改善,病患不滿意治療效果,需要加強治療[4]。
15統計學分析使用計算機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兩組病患的數據資料展開統計學分析,用均值±標準差代表兩組病患數據資料,用t值檢驗兩組病患回歸參數的顯著性,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意義。
3討論
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時,靶點射頻消融術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療方式。這種手術方法是在CT掃描儀的指引下,直接將射頻針穿入椎間盤突出部位,這樣不僅能減少對健康椎間盤的破壞,同時還能將熱量集中在突出部位,更有效的緩解壓迫神經,幫助纖維環破裂部位的修復,直接阻止髓核中糖蛋白的釋放,并且溫熱反應對纖維環損傷、椎管內炎性反應都有較好治療效果,不會對椎體內的平衡產生破壞,進而治療效果更顯著,在臨床治療中值得推廣應用[5]。
參考文獻
[1]王明貴,朱慶和,夏詠梅,等.射頻熱凝靶點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創傷外科雜志,2011,13(04):243-245.
[2]馮慶義.腰椎間盤突出癥并椎管狹窄癥的手術治療探討[J].中國醫藥導刊,2009,11(06):276-277.
[3]王明貴,周躍,初同偉.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療效的臨床觀察[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24(05):213-215.
[4]蔣國強,歐陽甲,俞武良,等.靶點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研究[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12,17(13):266-268.
[5]林華,顏麗華,葉秀水.小切口單側開窗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圍術期護理[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1,16(S1):298-299.
(收稿日期:20140325)endprint
【摘要】目的:研究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靶點射頻消融術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取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50人,使用電腦隨機分配方式將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共有病患25人,為治療組中的病患提供靶點射頻消融術,為對照組中的病患提供臭氧注射術。對兩組病患進行6~18個月的隨訪,同時對比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與基本資料。結果:經過6~18個月的隨訪調查發現,治療組中病患的總有效率為88%,明顯高于對照組68%的總有效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治療過程中,兩組病患都沒有出現嚴重并發癥。結論: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時,靶點射頻消融術具有治療效果好、安全系數高、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靶點射頻消融術;臭氧注射術;治療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6815+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108-01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腰部疼痛類疾病,導致該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組成腰椎間盤的各個部分,包括: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等,特別是髓核產生程度不同的退變后,在外界環境作用下,纖維環產生破裂,髓核從破裂部位突出到后方,導致周圍的脊椎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進而使腰部產生疼痛,雙腿或一側出現疼痛、麻木等病癥。腰椎間盤突出癥有著較高的發病率,通常出現在腰4-5部位[1]。目前,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方式主要為靶點射頻消融術,這是一種微創手術方式,不僅可以減少病患疼痛,還能提高手術成功率,在臨床治療中有著較為普遍的應用。文章對在我院使用靶點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的臨床資料和治療效果展開回顧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50人,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均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共有25人,治療組中有男性15人,女性10人;年齡最小29歲,最大81歲,平均年齡為(572±69)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53年,平均病程為(34±08)年。對照組中有男性17人,女性8人;年齡最小26歲,最大77歲,平均年齡為(554±78)歲;病程最短08年,最長46年,平均病程為(27±04)年。兩組病患經診斷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臨床病癥表現主要包括:腰背疼痛并且雙腿或一側下肢產生放射性麻木、疼痛,下肢無力等。對比兩組病患的年齡、性別、病癥及臨床表現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實驗儀器本次研究使用的設備包括:型號為CT3000的雙排螺旋CT平行掃描儀、型號為R-2000B可以調控熱度的射頻熱凝器及相應的電極和配套穿刺針,型號為TGY的臭氧治療儀[2]。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為治療組中的病患提供靶點射頻消融術。首先,取病患俯臥位,在椎間盤發生病變處使用雙排螺旋CT掃描儀進行平掃,選擇最佳部位和穿刺點,在側后方將射頻穿刺點刺入椎間盤突出部位,然后退針,插入電極,并與射頻儀相連接。射頻儀表上顯示的抗阻通常在150到250Ω范圍內。先使用頻率為100赫茲,電壓為1千伏的高頻電壓測試感覺神經,倘若病患痛感不劇烈,則證明熱凝區內沒有感覺神經,臀部和患側沒有出現肌肉收縮現象,也就說明熱凝區內沒有運動神經存在,可以進行消融,每30秒消融熱度分別為60℃、70℃、80℃、90℃,病患在每30秒90℃時感到下肢疼痛并有熱度,證明位置正確,可以進行消融治療,每120秒消融溫度分別為90℃、95℃。
132對照組對照組中的病患提供臭氧注射術。取病患俯臥位,在椎間盤發生病變處使用雙排螺旋CT掃描儀進行平掃,選擇最佳部位和穿刺點,在側后方刺入直到椎間盤病變1/3處,使用5毫升的注射器抽取35μg/ml的臭氧,推入椎間盤內,然后退針到椎間孔旁,注入35μg/ml的臭氧10毫升[3]。
14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病患臨床表現病癥基本消失,患腿能夠伸直抬高,與患病前沒有顯著差異,脊椎沒有側彎,能夠正常工作、生活;有效:病患臨床表現病癥比治療前有明顯好轉,可以做一些任務量較輕的工作,病患較為滿意;無效:病患臨床表現病癥沒有得到改善,病患不滿意治療效果,需要加強治療[4]。
15統計學分析使用計算機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兩組病患的數據資料展開統計學分析,用均值±標準差代表兩組病患數據資料,用t值檢驗兩組病患回歸參數的顯著性,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意義。
3討論
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患時,靶點射頻消融術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療方式。這種手術方法是在CT掃描儀的指引下,直接將射頻針穿入椎間盤突出部位,這樣不僅能減少對健康椎間盤的破壞,同時還能將熱量集中在突出部位,更有效的緩解壓迫神經,幫助纖維環破裂部位的修復,直接阻止髓核中糖蛋白的釋放,并且溫熱反應對纖維環損傷、椎管內炎性反應都有較好治療效果,不會對椎體內的平衡產生破壞,進而治療效果更顯著,在臨床治療中值得推廣應用[5]。
參考文獻
[1]王明貴,朱慶和,夏詠梅,等.射頻熱凝靶點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創傷外科雜志,2011,13(04):243-245.
[2]馮慶義.腰椎間盤突出癥并椎管狹窄癥的手術治療探討[J].中國醫藥導刊,2009,11(06):276-277.
[3]王明貴,周躍,初同偉.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療效的臨床觀察[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24(05):213-215.
[4]蔣國強,歐陽甲,俞武良,等.靶點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研究[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12,17(13):266-268.
[5]林華,顏麗華,葉秀水.小切口單側開窗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圍術期護理[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1,16(S1):298-299.
(收稿日期:201403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