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金偉
城鎮化進程中怎樣留住鄉愁?這是一個必須面對又必須實踐的課題?!吨腥A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于2011年開始施行,為鄉愁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不丟失”提供了法律保障。浙江省非遺保護走在全國前列,2007年出臺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明確規定“建立省、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至此,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的要求非常明確,建設也如火如荼。
作為一個縣級非遺人,在保護中,特別是在城鎮化建設的征程中,我發現:非遺的魅力在于“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現實中,我發現90%以上的名錄都在農村,名錄的最層級單位是村,最直接的管理部門是鎮街。如何發揮鎮街的作用,如何最直接的在城鎮化中留住鄉愁,臨安進行了積極有效地探索與實踐,我們于湍口13個村進行了一年多的鎮級名錄試點,這無疑是非遺保護工作及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大創新。
調研與方案
2013年10月起,歷經三個月調研,六易其稿,臨安市非遺中心出臺了《湍口鎮開展鎮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試點工作的方案》,分指導思想、總體目標、試點范圍、組織領導、時間安排、實踐步驟、其他要求七大塊。要求認真貫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建立鎮級非遺名錄,要實現城鎮化建設與留住鄉愁相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與文化禮堂建設相結合、與發展鄉村旅游相結合,與傳統節日保護相結合、與融入人民生活相結合,努力提升村民幸福指數,增強文化自信,形成保護共識,推進美麗臨安建設。方案的詳細科學,為試點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以下是湍口鎮鎮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試點普查階段工作進度安排,供讀者借鑒。
通過鎮級名錄試點,村非遺保護工作高漲,留住鄉愁成為共識。2014年,在臨安市公布的第六批非遺名錄中,湍口占據了11項中的7項,占六成以上。
鎮村非遺場館等載體的建設留住了鄉愁
城鎮化建設中留住鄉愁一定要有能喚起鄉愁的一草一木,一景一情。湍口鎮、村非遺展覽館的建設可謂夢想成真。它們以意象和物象的多元形態,彰顯著迷人的文化底蘊。展覽館分為五大部分,內容涉及迎豐紅毛獅子、塘溪神獸花燈、湍源昌化民歌、洪嶺高山饅頭節、湍口輦燈、湍口布鞋、湍口火烙(燙)畫、三聯村索面、三聯村馬燈、湍源村馬燈、塘秀村古事神燈、涼溪村、童家村青獅子燈、二聯村睦劇等。可以說,鎮非遺展覽館的建設,成為溫泉小鎮的一道風景,成為湍口人愛家鄉的教育載體。
同時,我們又選擇并建設湍源村陸家祠堂作為非遺民俗展示展演的一個基地,利用祠堂兩側的空間,展示人的一生每一個重要節點,如生日、滿月、百日、周歲、啟蒙……一直到入殮歸葬等,并配有相關實物。而迎豐村文化廣場則主要展示湍口鎮民居建筑材料的沿革和發展歷程,文化禮堂主要展示省非遺項目紅毛獅子的內容并配以其他項目。這些非遺基地接地氣,有人氣,成為了百姓的舞臺。
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湍口小學成為浙江省非遺傳承教學基地。傳統舞蹈紅毛獅子、傳統音樂昌化民歌、傳統美術版畫、傳統體育雜耍頂碗獨輪車等皆成為課堂的一部分,突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湍口小學的耍碗節目還先后兩次登上中央電視臺,并先后在杭州市、臨安市中小學生藝術節上獲得一等獎。在《中國夢我的非遺夢》征文活動中,湍口小學獲得市級先進集體,多名學生獲獎。
城鎮化建設中留住鄉愁的思考
2014年文化遺產日以“非遺保護與城鎮化同行”為主題,期間,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向全國發出倡議:非遺傳承,人人參與!我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非遺保護正昂首挺胸向前邁進。但我想,城鎮化建設中要真正留住鄉愁,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探索與思考。
一是法律層面的問題。雖然我們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但很多還是粗線條的,還要不斷完善,真正用法律來保障,我們的鄉愁才會越來越濃。城鎮化建設中要真正留住鄉愁的我們需要有法可依,執法必嚴。納入名錄了,也一定要保護好,哪怕是鎮一級的,涉及到13個村的。
二是領導意識的問題。真正取消唯GDP英雄論還需要時間。臺中市長吳志強的一大工作業績就是讓臺中市民欣賞傳統文化戲劇的次數由7次上升到33次,這樣的認可必然會大大的留住鄉愁。改變需要時間,可很多東西卻時時刻刻在不斷地減少,甚至消失,留住鄉愁時不我待。如湍口書記、鎮長可變,13個村的書記、村長可變,但留住鄉愁的意識不能變。
三是文化自信特別是非遺自信的問題。我們國家提出了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什么時候,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自信了,非遺自信不是空話了,城鎮化建設中要留住鄉愁便不成問題了。
四是鎮級名錄推廣的問題。留住鄉愁需要經費投入,讓百姓可看、可聽、可參與,需要博物館、非遺館的建設,這需要我們加大建設的進程。鎮級名錄試點中,只有3個村有了非遺館,其他的10個村要跟上,困難很多。代表性傳承人的作用也要極大地發揮,但13個村不是每個村都平衡。臨安在湍口進行了鎮級名錄試點,應該說,很成功。但臨安還有17個鎮,還有271個村,全省,全國呢?推廣的前景值得人們期待,讓我們保持樂觀、自信,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安市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