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黎春
【摘 要】廣播戶外大型直播已成為廣播傳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主持人的媒體意識和傳播定位要求很高,兩者有機融合,方能取得理想的傳播效果。在廣播戶外大型直播中,現場主持人的語言技巧把控能力、信息篩選能力和多樣態有聲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等至關重要。
【關鍵詞】廣播 戶外大型直播 主持 表達技巧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現代信息傳播越來越依賴直播,對大型活動的直播日益頻繁。廣播電視中常見的大型直播活動有:各類會議、賽事、社會活動、媒體推介等。因媒體屬性不同,廣播和電視對主持人的傳播定位也不同;因傳播定位不同,對主持人有聲語言的技巧要求也不盡相同。就廣播而言,廣播直播節目大致分為兩大類型:一是演播室直播,二是戶外直播。多數廣播節目主持人將自己業務實踐的落腳點更多地放在演播室里,而忽略了戶外直播。但隨著節目樣態的不斷革新和信息傳播時效性的進一步增強,戶外大型直播恰恰是主持人更要下功夫的重要陣地。
有從業者認為,廣播戶外大型直播不及電視現場感和可視性強。毋庸置疑,電視傳播形象、鮮活、直觀,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很好地解決語言的有限性和事件的復雜性、描繪的片面性與現象的繁復性之間的沖突,相對純語言描述更形象清晰。而廣播戶外大型直播對現場主持人的媒體意識和傳播定位要求更高,兩者有機融合,方能使廣播戶外大型直播取得理想的傳播效果。本文試以“中國之聲2013母親節特別直播——《感恩母親,回報媽媽的愛》”(以下簡稱“2013中國之聲母親節特別直播”)為例,從三方面闡述在廣播戶外大型直播中現場主持人語言的技巧把控。
一、廣播戶外大型直播對主持人控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與直播間語言樣態不同,戶外大型活動直播時的演播空間發生了改變。開放式的演播空間讓直播元素更加豐富、多變。這對廣播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主持人可能會更加注重直播現場,而忽略了廣播自身的定位。其實,直播空間發生了變化,但是廣播的作用并沒有改變。主持人在空間元素發生改變時,應該適時調整自己,對節目的整體把控應更強。“中國之聲2013母親節特別直播”歷時一個小時,節目形式囊括歌曲、舞蹈、朗誦、活動描述、訪談、講述、推介、場內互動、場外互動等。由于整場活動以直播形式呈現,主持人對所有元素的把控需要相當精準:開場、結束需計時到秒,各個環節要“無縫對接”(即從安全播出角度考量沒有語言空白出現),獨立環節不能過于冗長或縮減等,這對主持人控場能力是很大的挑戰。完成一次大型現場直播或晚會,每個部門都負責一部分工作,但現場主持人不同,他們需要從頭至尾對節目流程稔熟于心,準確把控每一個環節并精確對接,因此更需要研究、設計多種語言樣態來適應不同環節的需要。唯有對直播各環節了然于胸,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二、廣播戶外大型直播要求不斷提高主持人的信息篩選能力
廣播媒體不同于電視媒體,聽眾感知的現場畫面要依靠主持人的語言描述。這對主持人有聲語言的即興描述和信息的精準篩選、把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精準地篩選信息?筆者認為,所有放大廣播媒體傳播優勢的信息均應選擇。廣播與電視表現手段的不同決定了呈現方式的不同,廣播不可能全景式呈現,只能“擇點帶面”地呈現。主持人選擇什么樣的“點”來呈現,將對直播效果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歸納起來,有三種信息應引起主持人的注意。
1. 可挖掘聽覺美感的信息
聽覺美感是人通過聽覺接觸到美的事物所產生的一種感動,是一種賞心悅目、怡情悅性的心理狀態。廣播節目所產生的聽覺美感,除了音樂和音響外,主持人的描述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因此,只要能夠體現聲音和視覺美的信息,都應在主持人的篩選范圍之內。
在“中國之聲2013母親節特別直播”中,有一個節目是孩子們的舞蹈表演。因為聽眾無障礙地接收到的現場信息只有音樂,其他就需要靠主持人的現場描述來完成。于是,主持人對于有效信息的篩選就變得很重要。用優美形象的語言來描述這個舞蹈,可以讓聽眾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舞蹈之美。
主持人:現在我們看到12個小女孩已經來到舞臺中央,他們的年齡都在三歲到四歲之間,他們為我們表演舞蹈《你是我的陽光》,在媽媽像陽光一樣的愛和溫暖中,孩子們健康成長。有請孩子們。
主持人:此刻,舞臺上的12個孩子分成3組,4人一組,其中兩個孩子背靠背坐在地上,像泥土里等待發芽的種子;另外兩個孩子如向日葵一般晃動著小腦袋。陽光灑在他們的臉上,坐在地上的孩子們站了起來,像破土而出的種子一樣,就像這首英文歌的歌詞唱的一樣:“你就像陽光,讓我感到快樂。”孩子們臉上露出了笑容。伴著充滿愛的歌詞,孩子們用雙手打出了愛心的手勢。接著,孩子們兩兩相對,互相擁抱,就像每晚媽媽擁抱著她們入睡一樣,這擁抱如此的平靜、安詳、溫暖。孩子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圈,雙手上舉,像一株株小小的向日葵一般。正如歌詞唱的:“你是我唯一的陽光,你讓我感到快樂。”的確,母親的愛就像陽光一樣,無論孩子受到什么委屈,心情多么陰霾,只要看到媽媽,就像見到陽光一樣,云開霧散。希望媽媽的愛像陽光一樣永遠不要離開我們。
舞蹈是極具畫面美感的藝術行為,在廣播直播中展現舞蹈作品是需要勇氣的,它對主持人語言信息的篩選能力是很大的考驗。如何讓聽眾“聽懂”舞蹈,感受到舞臺上的氣氛和意境?主持人精煉、形象的語言著實是需要“功夫在詩外”的修煉。
2. 能夠放大情緒感受的信息
在大型戶外直播中,凡有情感交流起伏的內容,主持人應該合理篩選、呈現。
(男主持人在舞臺上)
男主持人:現場的觀眾朋友,收音機前的聽眾朋友們,在我們的舞臺正前方,有100多位來自各地的小朋友和他們的媽媽正在一幅百米長卷前共同作畫。這些孩子們是聽了中國之聲的節目,收到微博和微信的活動通知,自愿來到現場,通過畫筆,表達對媽媽的愛的。主持人黎春正在百米長卷前,黎春。
女主持人:好的,現在我就在百米長卷邊,看到許許多多家長和孩子們一起作畫,場面溫馨極了。在我面前,有祖孫三代人,他們是姥姥、媽媽和一個小男孩兒。小男孩正趴在畫布上作畫,他畫了一個小人兒,小人兒邊上有一個不規則的紅紅的心,下面大大地寫著幾個字:媽媽,節日快樂!邊上還有一幅畫,是小男孩的媽媽畫的,一位燙著卷發的媽媽提著菜籃子,手里領著一個小女孩,母女倆一起去買菜。這是孩子媽媽畫的她小時候和姥姥一起買菜的場景。最后,媽媽和孩子一起用一個大大的紅色的心形把剛才的兩幅畫包裹在一起。祝福你們合家美滿,兩位媽媽母親節快樂!
祖孫三代和諧共處、其樂融融的溫情場面,被主持人的語言簡簡單單呈現出來。在這段描述里,沒有修辭,只有描述,但直白的敘述卻讓人生出更多的聯想,讓親情的溫馨從現場直達聽眾內心。這個“百米長卷畫媽媽”的環節是與直播同時開始的,主持人對于描述對象的篩選無法提前進行,只能即興完成。在相對短的時間里,主持人找到一組合適的對象,并快速完成腹稿,在短時間內用有聲語言把現場畫面生動地呈現出來,讓最有“含金量”的信息有效傳遞,這考驗的不僅是主持人即興評述能力,更考驗的是對有效信息的快速識別和篩選能力。這與平時在直播間的思維模式和語言樣態不同,但要求卻同樣精確嚴苛。
3. 能夠深刻挖掘信息
在大型戶外直播中,信息渠道廣泛,應選擇那些可供評論、啟迪心智的倡導性的信息。在“中國之聲2013母親節特別直播”中,有這樣一個環節:
主持人:今天我們現場就請到了兩位“母親郵包”的捐贈人代表,有請夏振海先生。
夏振海:現場的觀眾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夏振海先生是母親郵包早期的捐贈者,小伙子很帥氣,穿著黃色T恤、牛仔褲。聽說振海來北京很多年了。
夏振海:10年了。
主持人:一直是在一家西餐廳打工。做什么工作?
夏振海:做后勤,庫房管理。
主持人:振海應該是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最初捐贈的意愿是什么?
夏振海:去年5月,在地鐵里看到母親郵包的廣告,很感動,想起了我的母親,我是在外打工8年才有空回家看望自己的母親,媽媽頭發都白了,后來我就跟媽媽說,我也想捐贈一個郵包,媽媽特別支持我。
主持人:振海的郵包不僅僅代表他個人,也代表一位母親對另一位母親的問候。接受振海捐贈的母親因為身體原因沒有辦法來到今天活動的現場,我們來看看她的照片。這位媽媽遠在貴州,照片上她正帶著工作帽和套袖在工作,很辛苦的樣子。振海,如果你能有機會與她面對面,你想對她說什么呢?
夏振海:我曾經收到過這位母親的回音卡,雖然她不能來現場,但看到照片我很欣慰,我希望她身體早日好起來,我的力量很小,可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關心和幫助這些貧困的媽媽。
捐贈者的話讓人動容,背后隱含著一位母親對另一位母親無聲的支持。捐贈者希望通過自己微小的努力,讓人們更多地了解生活在貧困線上的母親們。這段采訪讓人感受到正能量的傳遞,也間接倡導更多的人來關注貧困母親的生活狀況,給他們更多的幫助。
經過長期實踐,筆者認為,在戶外大型現場直播中,很多信息的篩選工作是需要瞬間完成的,這考驗的是廣播主持人的實踐能力。如果主持人語言邏輯不清楚,對信息篩選和預判不準確,聽眾聽到的將是沒有重點的信息。在精確到秒的現場直播中,不允許拖沓繁冗的語言,篩選和組織有效信息,有的放矢,精準把握,形象描述,及時反饋,才能把有效的隱形信息變成顯性信息,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遞。
三、主持人綜合運用多樣態的有聲語言表達技巧,是優化廣播戶外大型直播的有效途徑
廣播戶外大型直播與演播室的語言傳播特點有所差異。演播室直播的傳播語體相對單一,而戶外大型直播所包含的傳播語體卻相對復雜多樣,是即興描述語言(描述現場畫面)、播報式語言(播報演出的節目)、現場訪談、現場互動模式等多種樣式的結合。“中國之聲2013母親節特別直播”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新聞直播,它既像一臺綜藝晚會,又像一次戶外群體活動;既有嘉賓訪談,也有即興描述,還有現場采訪。這對主持人的語言樣態是一次綜合檢驗。主持人能否駕馭得當,將直接影響到信息傳播的效果。
在同一語言環境中,穿插使用不同樣態的語言技巧對廣播主持人是必要的。這種表達應適時、適人、適景、適情,要隨時切換、調取并有機融合在一起,才能彰顯廣播主持人優秀的語言駕馭能力。廣播戶外大型直播也有其獨特的傳播特征,從節目樣態到內在構成,從節目的傳播定位到空間轉換,無不對主持人的主持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考驗主持人的信息傳播能力,更檢驗主持人傳播技能的廣度和深度,對主持人自身能力和素養也是一個提升和拓展。
面對狀態迥異的戶外大型直播,我們是否應該思索如何提高自己的控場能力,如何提高自己對于聽覺媒體優勢的挖掘能力?能否嘗試運用多樣態的語言能力并大膽實踐?筆者認為,培養廣播戶外大型直播的主持技能應引起廣播主持人更多的重視和思考,有意識地強化自身媒體意識,認準傳播定位,在有聲語言的表達上好好下功夫。唯有如此,廣播節目主持人才能賦予戶外大型直播與眾不同的生命力和活力。
(作者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
(本文編輯:劉園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