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寧
【摘 要】近年,一些此前未有的“原創生活劇”(作者將其定名為“廣播欄目劇”)出現在廣播中,受到了聽眾的喜愛和業內人士的關注。本文以北京廣播電視臺首屆節目創新大賽形態創新一等獎獲獎作品《任仁好愛范美麗》為例,探討廣播欄目劇的形成與發展,論述廣播欄目劇的出現對于廣播節目創新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廣播欄目劇 草根基礎 欄目劇屬性 角色轉換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2009年年初,一個名為《任仁好愛范美麗》的廣播欄目劇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愛家廣播播出,很快受到了聽眾的歡迎。《任仁好愛范美麗》節目時長1分鐘左右,每逢半點播出,全天11次滾動播出。這個欄目劇通過 “任仁好”(丈夫)與“范美麗”(妻子)的幽默家庭對話,再現生活中一個個充滿歡樂的小故事。
一、廣播欄目劇的草根基礎
欄目劇,顧名思義,是一部欄目形式的劇作。欄目劇由“欄目”和“劇”兩個主要元素構成,把欄目與劇的形式結合起來,在欄目中演戲,在戲中做欄目,使原有欄目特性更加豐富。借用生物學的詞匯表達,欄目劇實質就是“嫁接”。因為表達和制作上的接近,欄目劇最先在電視中嶄露頭角。電視欄目《普法欄目劇》《大城小事》《法制進行時》……都是運用真實再現、情景劇、系列劇等手法,進行二度創作的欄目劇。
廣播作為傳播聲音的媒體,在表現形式上與電視相比略顯單薄,但這并不妨礙“廣播”與“劇”的結合。一直廣受歡迎的廣播劇,就是二者結合的產物。它以語言、音樂和音響為手段,由播音員或配音演員參演戲劇,將氣勢恢弘、感人至深的內容傳遞給聽眾,使人獲得身心的享受。但是,多數廣播劇對題材并沒有特別的限制,歷史、戰爭、生活、幻想、夢境、回憶等等都可成為廣播劇理想的題材。而在表現上又可以充分運用人物對話、音樂伴奏、音響效果,推動劇情發展,給聽眾以充足的想象空間。看起來,廣播欄目劇與廣播劇似乎是一碼事,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不妨從北京地區廣受歡迎的廣播欄目劇《任仁好愛范美麗》入手,分析它的特點與優勢,為廣播節目形態創新提供一條清晰的思路。
1.草根人物
《任仁好愛范美麗》的主人公只有兩位(虛擬人物),任仁好和范美麗,他們的關系是夫妻,社會地位就是普通百姓。為什么只有兩個人物呢?從廣播的特色出發,我們不難找出答案。與電視不同,廣播先天并不具備豐富的視覺元素,復雜的人物關系勢必影響聽眾對于劇情的理解。因此,簡單的人物關系就成了廣播欄目劇的必然選擇。考慮到頻率的定位和聽眾的收聽習慣,出現在廣播欄目劇中的人物只有來自普通生活,如父子、夫妻、朋友、鄰居等貼近生活的人物,才會在聽眾中引起共鳴。
2.草根名稱
《任仁好愛范美麗》廣播欄目劇開播僅幾年,很多聽眾都可以隨口叫出欄目的名字和主人公的姓名,這一點要歸功于廣播欄目劇“同名”的設計。就像人們談論好看的影視作品,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一定可以在短時間內喚起更多人的記憶。因此,“同名”就成了廣播欄目劇深入人心的關鍵。“同名”在廣播的傳播中還有一個獨特的優勢,那就是形成了欄目劇名稱和主人公的呼應,讓聽眾總能通過名字聯想到某些經典的橋段,并對接下來的故事充滿期待。
3.草根劇情
“老公和老婆吵架了,兩口子正在冷戰。一天,老公繞著老婆走圈,假裝踅摸東西。老婆看到冷冰冰地問:‘找什么呢?老公冷不防,慌忙應答:‘沒什么。老婆哼了一聲:‘找臺階呢吧,你!”這是《任仁好愛范美麗》中的一段,很多聽眾聽到這兒都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同時還為老婆幽默化解冷戰的智慧所折服。這樣的劇情并非杜撰,而是來自生活中真實的案例。有了取材生活的基礎,廣播欄目劇就有了“根”,再拓展或者創新也就水到渠成了。
廣播欄目劇要吸引聽眾,劇情一定要“抓人”,而這個“抓人”的關鍵就在于真實的生活素材。
二、廣播欄目劇的廣播屬性
廣播欄目劇是以廣播為載體的欄目劇,必須要考慮到廣播的特點和傳播特色,才能符合聽眾的收聽習慣。才能在呈現形式上展現特有的風格和特點。
1.角色配音,消除主持人概念
《任仁好愛范美麗》中的任仁好和范美麗聲音樸素、個性鮮明,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周圍的親戚朋友,甚至是自己。之所以要做到這一點,目的就是讓聽眾能夠融入到欄目劇的氛圍中,而忘記“在聽”的狀態,跟著主人公一起思考、一起行動、一起歡笑、一起感動。
廣播中,人物的性格特點要用聲音來展示,因此加工和潤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角色的扮演者——主持人,不僅需要一改張口就來的“播音腔”,還要以一種固定化的語音、語速、語調,為角色配上最接近尋常百姓的聲音。只有這樣,人物角色才真實,熟悉的聲音也才能被聽眾牢記。有了聲音的塑造,一個劇就能從始至終連貫起來并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風格。同時,聽眾也能在收聽的過程中,養成一種期待角色、忽略主持人的習慣。
2.運用音響,營造氣氛推進劇情
在《任仁好愛范美麗》劇中,有這樣一段:范美麗靠在任仁好的肩膀上,暢想著浪漫的生活:“任仁好,能和你一起數星星看月亮是多么浪漫的事呀!”任仁好疑惑地問:“你這智商還是數月亮看星星吧!”此時,《小星星》的音樂響起,表現小夫妻對浪漫生活的美好回憶和無限向往。聽起來,這樣的對話很自然、很美好。需要說明的是,這種自然或者美好的制造,有一半要歸功于音樂的輔助。還是上面那段對話,如果沒有音樂,幽默可能戛然而止,或者尷尬收場。干癟、單一的表達形式,渲染不了氣氛,更不可能勾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有了人物角色,有了劇情,一部廣播欄目劇才僅僅搭起了骨架,而為了使欄目劇有血有肉有感情,廣播的重要元素——音響,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幽默的對話中,如果為“笑點”加入一兩個有趣的音效,一來可以烘托氣氛,二來也可提醒聽眾留意劇中的重點,以免錯過精彩。煽情的故事上演時,一段引人落淚的音樂從背后悄然響起,聽眾的情緒就會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個頂峰,與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故事結束時,往往會給人留下無限遐想,如果僅僅是以蒼白的語言結尾,將會使各種憧憬和想象戛然而止,令傳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配以符合劇情的音樂作為故事的結尾,不僅不是狗尾續貂,還可以為欄目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3.劇作精短,符合收聽習慣
《任仁好愛范美麗》時長1分鐘左右。1分鐘,聽起來很快就過去了,會不會有些短?其實不短。根據人們的收聽規律,一個人僅能保持幾分鐘的注意力去傾聽一個內容,而超出這個時間,各種信息很可能就“左耳進右耳出”了。因此,短并不怕,而長就勢必會造成信息的流失和浪費。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廣播欄目劇與廣播劇的差別:一個是短小精悍,一個是鴻篇巨制。不過,因為精短,廣播欄目劇在流程上也必然少于更為豐富的廣播劇,配音、策劃、編劇、導演、后期等這些制作廣播劇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廣播欄目劇來講也許只需擇其一二。從這一角度看,廣播欄目劇是廣播劇的一個子集,是廣播劇的一種濃縮或簡化。
4.時間連續,全天高頻率播放
《任仁好愛范美麗》播出幾年,每天每逢半點11次滾動播出,每天5個新內容。滾動播出很好地填補、潤滑了節目交接時的垃圾時間,還基本滿足了在全天任意時段都能聽到節目的需求。5個新內容的制作標準,使聽眾重復收聽不致疲憊,而且還很好地保持了欄目劇的連續性。
廣播欄目劇雖然不像連續劇劇情一環扣一環,但從整體看也須具有邏輯上和時間上的連續性。這不僅是一個欄目劇穩固收聽人群的關鍵,更是戲劇呈現形式的必然要求。如今,《任仁好愛范美麗》又拓展了時空概念。任仁好、范美麗時而穿越時空,來到青澀的學生時代、步入老年,時而又進入奇妙的夢境……緊跟當今熱點、潮流,成為欄目劇創作的新要求。
廣播欄目劇誕生不久,在形態豐富的廣播節目中引起了業內的關注、受到了聽眾的喜愛。毫無疑問,廣播欄目劇的出現,在廣播領域中開辟出了一片獨特的新天地,也讓廣播在多媒體激烈競爭的今天,覓得了一個從容應對各方挑戰、盡情展現自我魅力的新思路。這種新思路,也將隨著廣播欄目劇創作、制作的不斷完善而融入廣播的血脈,深入聽眾的心底。
(作者單位:北京人民廣播電臺)
(本文編輯:寧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