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審計部 馮 玲
論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體系構建
●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審計部 馮 玲

全面風險管理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必然需求,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對于深化國有企業內控管理改革,夯實企業發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闡述了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成,并以此作為論述的基礎,論述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具體構建,強化對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認識與研究。
國有企業 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構建
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逐漸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強調國有企業在夯實發展基石的同時,優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一方面,全面風險管理契合了國有企業發展的需求,特別是改革發展的新時期,國有企業需要依托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內外環境;另一方面,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具有復雜性,其建立的關鍵,在于如何立足于企業現狀,有針對性、有建設性地構建子體系,以支撐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因此,本文圍繞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成,闡述了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具體構建。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有企業迎來了改革發展的新契機,但多元化的市場環境,也讓企業面臨諸多的風險。由于風險因素源于生產、經營及管理等方面,強調實現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踐行中,風險的存在、機遇的出現,都需要企業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機制,確保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充分依托全面風險管理的作用,實現對企業的監督、控制,讓企業以更好的姿態適應市場變化,并基于市場環境、企業發展需求,改進風險管理能力,契合企業發展的需求。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具有復雜性,其所形成的聯動性貫穿于企業的方方面面。如圖1所示,戰略目標的導向之下,強調全面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針對性,企業上下、全方位、多維度、多視角確保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助推企業可持續發展,深化企業內控制度改革,契合多元化的市場環境。

圖1 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構成
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發展,優化與調整內部控制制度,是新時期可持續戰略發展的必然需求。一方面,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是企業深化改革的必然需求,以此作為“謀發展、求共存”的戰略基礎;另一方面,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復雜性,強調全面風險管理目標體系、管理組織體系、管理流程體系、管理制度體系等的狠抓落實,支撐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
(一)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目標體系。目標是企業發展的方向導向,風險管理目標體系的構建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穩定發展。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強調管理目標導向下,各系統功能的構建與完善。當前,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目標體系主要如圖2所示。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目標體系,包括了戰略目標、社會責任目標和經營目標等,強調目標體系始終以企業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確保企業全面而有效地開展工作,讓風險管理控制與目標體系相匹配。

圖2 全面風險管理目標體系
1.企業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導向,是目標體系中的高層次目標。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務實開展、有效落實,都緊緊圍繞在戰略目標這一總綱領之下實現,確保企業風險管理控制與戰略目標的匹配,實現戰略目標的有效踐行。
2.企業經營目標。在經營目標中,還包括財務與非財務目標,強調企業經營發展中,實現企業資源利用的最優化。全面風險管理的開展,其重要的出發點就是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經營發展,維護企業處于健康、平穩的發展狀態。
3.企業管理報告目標。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建立清晰的風險報告線路是必要的,也是全面風險管理務實開展的必要保障。一方面,信息的可靠性強調企業內部信息溝通的及時性、真實性,便于企業高層全面了解風險情況,并為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另一方面,外部信息的溝通,是信息披露以及財務報告的必然要求。
4.企業法律目標。多元化的市場環境,強調法律目標導向下,實現對經營發展中監管、合規等風險的有效控制,進而確保企業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降低或避免因經營發展所面臨的法律風險,而影響戰略目標的推進。
5.企業社會責任目標。國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要切實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在創造價值的同時,及時的回饋于社會、建設社會。
(二)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中,組織者與實施者是兩個重要元素。首先,組織者基于企業的實際情況、發展戰略導向,設計組織結構并安排相應的職能,夯實企業風險管理的基礎;其次,全面風險管理的落實,“有效執行”是重要的環節。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及其他職能部門要共同參與,確保全面風險管理狠抓落實,落到實處。
(三)國有企業風險管理流程體系。全面風險管理流程體系是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基本程序,但涉及諸多方面。特別是風險識別、風險管控及監督等,是全面風險管理開展的基礎。
1.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風險管控的前提,強調企業對風險進行細化和分類,便于對風險的實時監控,第一時間發現并尋找風險的關鍵影響因素,明確各責任目標的職責與工作,將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降低至最小。例如,企業可以基于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建立“風險事件庫”,具體如圖3所示。從中可以看出,企業風險庫的建立,形成了系統的風險識別體系,特別是以集團總部為總領,一、二級風險庫的建立。

圖3 某國有集團企業風險庫框架圖
2.風險管理控制。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基于風險級別和程度,及時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將風險影響降低至最小。
3.風險監督。復雜的市場環境,讓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因素日益多樣化,實現風險的有效監督與回報,對于風險管控至關重要。
(四)國有企業業務流程體系。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旨在于實現對企業業務流程的全部風險點進行全方位控制管理,進而確保企業有序的經營與發展狀態。在業務流程及其管理體系的梳理方面,實現業務流程及管理風險的有效控制,確保企業在戰略發展目標的踐行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國有企業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制度體系是全面風險管理構建的重要內容,是規范并引導職工行為的必然需求。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風險管理制度體系的建立,應遵循“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確保制度體系的完善性。首先,“橫向到邊”——“橫向”強調企業的制度體系,特別是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技術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制度的有效建立;而“縱向到底”——“縱向”強調制度的完善性,制度的細化。特別是管理辦法、基本制度等,注重制度體系的延展性,確保制度布控到每一個重要點之上。這樣一來,不僅讓制度體系更加的層次分明,并且明確了各方職責,便于風險控制的有效開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六)全面風險管理考評體系。全面風險考評體系的構建,強調體系的完善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首先,要制定相應的考評規則,讓考評有據可依,確保考評的公平性。采取多種考評方法,從多個維度實現綜合考評。從實際而言,考核方法應采取定性、定量法,從內部審計效力、風險管控、道德環境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其次,考評方式應多樣化,通過評分式或問卷式強化風險管理考評;再次,全面風險管理考評應與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相結合,確保考評作為貫穿企業經營目標責任的重要因素,推進企業的有序發展。
(七)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預警預控體系。預警預控體系是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核心,對于降低甚至是避免危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預警預控體系的建立,最核心的在于建立預警預控指標以及規則,通過完善的預警預控體系確保企業穩定發展。一方面,預警預控體系要對各類重要風險征兆進行有效的識別,并對風險指標進行實時跟蹤,了解其相應的變化情況;另一方面,立足于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風險管控預案,進而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應對風險。
(八)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前,全面風險管理信息化發展,是提高全面風險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礎。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依托于信息技術,提高全面風險管理的現代化發展,優化并調整風險管理的方式與功能。首先,全面風險管理系統是各子系統的集成,不僅提高了風險管理的效率,而且契合了企業現代發展的需求;其次,全面風險管理信息化系統,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功能,特別是為量化風險提供計算服務,為企業的戰略性發展夯實了基礎。

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實現,依托于完善的管理體系。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中,強調子體系構建的有效開展,在優化系統功能的同時,也要注重體系與企業戰略性發展的匹配性,以更好地推動企業的改革發展。特別是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管理體系和預警預控等體系的構建,對于提高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1.郭保民.2011.論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3。
2.施仲波、陳怡君.2010.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J].金融經濟,18。
3.魏東.2013.論室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J].石南石油大學學報,6。
4.吳慶曉.2011.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智能化框架與實現技術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6。
5.張慶.2009.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架構研究[J].中國市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