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炎
所謂“辦事”,就是辦理有關事務,或者說,是為了個人或社會團體乃至一個政黨、國家取得某項結果而進行的活動。事,有種種。辦事,也有種種。好辦的、難辦的,個人辦的、群體辦的,明著辦的、暗著辦的,自己辦的、托人辦的,順利辦的、求人辦的,領導支持去辦的、領導默許去辦的,真抓實干去辦的,作秀虛假地辦的,等等。辦事之成功與否其重大意義,于公于私,于單位工作,于家庭幸福,于個人進步,都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理”:成功地辦事須把握好原則
求實原則。求實,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與客觀相一致;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是“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脫離實際去辦事,遇上失敗、倒霉在所難免。當然,即使從客觀實際出發去辦事,也僅僅是為成功地辦事提供了一種可能。辦事之成功還有許多因素,所以辦任何事情必須以務實、求實作為出發點,力戒唯心主義。
依法原則。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領導者要深刻地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辦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誠信原則。誠信為本,這是做人之常理。辦事也務必講誠信、講守時、講踐約。言而無信,不知其可,還能辦好、辦成什么事呢?除了“兵道詭詐”之外,除了對敵用謀用計之外,凡事凡人都應當以誠待人,以信為友。即使有一次不誠不信的辦事而得逞,但終究是僥幸,是一錘子買賣,下次別人就不會上當受騙了,而且您“閣下”的忽悠伎倆、騙子名聲將在江湖上發酵遺臭。
果斷原則。果斷,就是當機立斷。辦事情在經過充分論證、情況看準之后,必須果斷明快,一刀砍下,不能爭論不休,不可優柔寡斷。事情總有利弊得失,十全大美者罕見,只能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特別是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錯過良機,時不再來。
周全原則。辦事必須考慮事情方方面面的相關性、動態性和整體性,務必力求做到周全、周到、周密,瞻前顧后,超前思考,預后準備,有條不紊,嚴謹安排;務必整體地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顧大局、看全面、識大體,避免形而上學地辦事。
環境原則。辦任何事情都離不開環境條件,如不同的國情、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歷史條件,乃至不同的對象、不同的人脈,其辦事的思維、方式、方法都是不同的。這些不同就是制約因素,而且它足以讓事情好事多磨、事倍功半、甚至一事無成。這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
第二“理”:成功地辦事須掌握一套好方法
調查研究、掌握信息的方法。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調查研究的活動,中共領導人一貫重視調查研究,毛澤東開了中國共產黨調查研究的先河。試想,不調查何來的信息情報?不研究談何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和規律?總而言之,凡辦事者必須把情況搞明,把事情弄清,然后才能去辦理、處理、打理。情況不明決心大,心中無數辦法多,“權力加大膽加無知等于可怕”,如此辦事,就沒有不失敗、不慘敗的。陳云有一句名言:“要用90%的精力搞調查研究,用10%的精力作決策就夠了。”堅持調查研究、弄清實際情況,是辦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可行論證、準備充分的方法。辦事之前必須進行科學論證,可行性認證,權衡利弊得失以及事后的嚴重后果,萬萬不可貿然而為之。經過論證認為可行、可取之后,舉事動作之前,還要努力做到“知己知彼”,不能、不應辦無準備之事;還要超前思考,考慮各種可能發生意外的情況,準備各種情況發生之時的“預案”,并隨時啟動實施。
膽識過人、心細如發的方法。辦事不能不講膽量,缺少應有的膽量,比如膽小如鼠、膽怯畏縮、前怕狼后怕虎,那就什么事情也辦不成。當然,莽撞、粗獷、膽大包天、膽大妄為、有勇無謀,比如《水滸傳》的李逵式人物,也會把事情辦砸的。除了膽量之外,還應該有“識”,應該心細如發、智慧過人,在冷靜分析、脈搏摸準之后 ,才大膽去辦。把大膽和心細結合起來,是帥才的素質要求。
朋友八方、人脈通暢的方法。人和、人氣、人緣、人脈,是把事辦妥、辦好、辦快的人際環境?!肮鹿k往往就難辦”,有了朋友助一臂、進一言、甚至是“舉一手之勞”,事情就要好辦得多。在多元化的社會里,并不是什么都與原則、與法規、與政策沾上邊,大量的是屬于非原則問題,可以這么辦、也可以那樣辦,可以進一寸、也可以退半尺,此時此刻,朋友的感情、人脈的通暢、人氣的旺盛、個人的魅力、可信的程度、關系的理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甚至是四兩頂千斤的作用。
冷靜沉著、管理情緒的方法。辦任何事情都不能情緒化,必須理智、冷靜、沉著,必須把急躁、亢進、狂熱的情緒嚴加管束。當辦事順風順水的時候,不可得意洋洋、亢奮忘形;當辦事遇到挫折、遇到困難甚至失敗的時候,也必須硬著頭皮、穩定情緒、冷靜分析,尋找突破口,然后“殺出重圍”。此刻,提高情商十分重要,萬萬不可在成功之際過分張揚、狂妄失態而招人妒忌,也不要在辦事遇到麻煩、受到挫折乃至節節潰敗的時候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堅守“底線”、靈活變通的方法。辦事,不能沒有原則,不能沒有“底線”。“底線”是不能后退的,必須堅守。但同時又必須靈活地、應變地處理一切事務,缺少靈活變通,就是“死板”,就可能是“刻舟求劍”,或者辦不成事,或者變成孤家寡人、沒有一個朋友。因此,應該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結合得好,就是一個人成熟、理智的表現。
抓主要矛盾、抓關鍵環節的方法。事情千頭萬緒,簡直是亂麻一堆,從何抓起、抓住什么為好?毛澤東說過的“抓主要矛盾”,此話并不過時。抓住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至少也能減少辦事的障礙和阻力。關鍵部位對事情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最關鍵緊要的部分,因此也必須逮住、抓牢和解決,如同大門之栓、窗戶之銷,打開了門栓、插銷,則門、窗可啟。
第三“理”:弄清作為領導者辦事的特殊要求
領導者辦事主要具有以下特殊性:公共權力的威懾性,威信聲望的影響力,下屬對其投桃報李的期待,官官相助的權力資源共享,關系戶為其辦事之后互動的可能。所以,領導者出面辦事一般地說都比較好辦,這也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廉潔自律,不謀私利。領導者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得辦事,或是公事、或是私事。辦事的出發點是什么、最終希望結果是什么、或者最終的意外結果又是什么?說到底,都有個為公還是謀私的問題,或者獲私得利的問題。這就要求作為領導者務必警鐘長鳴,嚴守為官、做人的底線。本人固然要嚴于律己,還要管好身邊的人,堅決杜絕身邊的親屬、秘書、司機乘機撈一把、投一注。
抓好公務,辦好大事。領導者辦事,首先要抓住公共事務的大事,緩辦小事。分清輕重,有所為有所不為。所謂“大事”,就是以其所領導單位的全局為出發和歸宿,充分考慮單位的全面和長遠,事關廣大干部群眾的利益,牽動千家萬戶的事務,這就是本職責所在,也就是大事,也就是“西瓜”。不能只撿“芝麻”,只顧“作秀”做表面文章。
指揮系統,落實機構。領導者掌握著公共權力,他辦理公共事務一般不應該單槍匹馬,而要有得力的、精干的指揮機構和相對固定的隨身工作人員,通過這些機構和人員去聯系上下左右各方,采取各種措施辦法去辦理各種相關事務,然后還要掌握執行情況的變化,并通過各方面的反饋渠道了解辦事的進程和效果。換言之,領導者辦事要善于授權他人、委托他人、指揮下屬去辦,不必凡事都親力親為。
虛懷納諫,兼有主見。領導者在辦理公務大事的過程中,一般少不了可行性研究、分析論證這些程序,這是應該的、必需的。高明的領導者之所以高明,是因為他能夠虛懷納諫、兼聽則明,發揮專家智囊的作用,決策之前盡量聽取不同的意見。但并不是流于附和、舉棋不定、簡單的少數服從多數,而是有自信心,敢于堅持自己的主見,有時甚至要敢于力排眾議,一錘定音。納諫與主見的統一,是對領導者心理素質、政治素質和理論素質的考驗。
全員學習,提高團隊。領導者個人、一個班子,其素質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還必須走群眾路線,發揚團隊精神,動員團隊的力量,為此,必須組織本單位團隊全員學習,提高整體素質水平。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假如皮匠不臭而帶香,豈不是超過十個、八個諸葛亮嗎?所以,在一個單位里,學習長知識,人員高素質,是把事情辦好的人力資源儲備,是喚起全體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把事情辦快、辦好的根本保證。
第四“理”:被領導者必須弄明白辦事的特殊要求
領導與被領導是相對的,可以說,人人都是被領導。研究被領導者如何辦事,更具有廣泛性的價值,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作為被領導者應當如何辦事呢?
主動辦事,但不越位。被領導者辦事的主動是可取的,不要像四方木頭那樣推一推才動一動。但首先要定準自己的位置,辦事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必要的,但過了一個“度”就是謬誤。主動過了頭就是越權、越位,那就可能犯錯誤。積極過了頭就會引起各方的猜疑,那實在是費力不討好的蠢事。
本職事務,出色完成。無論是誰,都有本職工作的問題,愛崗敬業、忠于職守,這是被領導者安身立命之根本。被領導者辦事就是要發揚“拉套”精神、“黃?!本瘢錾胤N好自己的“責任田”,不要耍嘴皮子、擺花架子。要以自己的精明能干和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態度,奠定與頂頭上級關系融洽、合作共事的基礎。
自知之明、忠厚殷誠。弄巧反拙、適得其反的教訓可謂不少。被領導者辦事千萬別耍小聰明,不要自以為是,還是實實在在點好,還是謙虛謹慎點好。須知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晉升到領導崗位之后、有了聲望之后,其自尊心將與其職務和威望成正比,這是大實話。因此,被領導者辦事、特別是請求上級領導辦理事、商量事、匯報事,都必須特別注意謙恭得體,充分尊重對方。力求做到:恭敬卻不諂媚,忠誠卻不奉承,精明卻不傲慢,敢于擔當卻不冒險。
了解上級,因人制宜。所謂“察言觀色”似乎是個貶義詞,但完全符合辦事的規律和要求。作為被領導者去找上級辦事,假如對方正氣呼呼的時候,正一臉愁容的時候,難道你還“去撞到槍口上”嗎?“情況不明”就不應“下決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上級領導者也是人,當然也是各種不一樣的人,比如:外向、內向,粗獷、細膩,文縐縐、大咧咧,坦誠相見、城府頗深,年輕得志、仕途不暢??傊?,對他們的性格和心理有所了解,對于請求上級辦事不是沒有益處的。
辦事之“理”,遠遠還不止以上四個方面,還可以不斷探索。至于辦事之“戒”,也處在不斷探索的進行時。辦事的警戒本文歸納為如下兩個方面:
(一)請求上級領導辦事之“戒”
1.戒不考慮領導工作和時間的安排。在領導者最忙、最煩、最難、最累的時候去請示匯報,后果一般都不會好。
2.戒請示匯報的冗長和啰嗦。應該抓住主題、鎖定議題、語言簡明扼要,還應準備必要的文字材料和附件。
3.戒大事小事都登門打擾。屬本人職權范圍的事就要大膽處理、大膽負責。能打電話解決的就不上領導的門,能讓秘書代辦的就不用直接找領導。
4.戒看領導笑話旁邊看“熱鬧”。當領導者“焦頭爛額”、疲憊不堪的時候,應該助他一臂,為領導者決策當參謀,獻計獻策,參與論證。
5.戒動輒“拍胸膛”。人的主觀能力是有限的,應該量力而行,承認困難,老老實實說明情況,不可蠻而為之,承諾不現實的事。
6.戒拖沓延時不辦。凡是領導交辦的事,必須立馬就辦、認真地辦、盡快完成,而且必須切實辦好。
7. 戒石沉大海。領導交辦的事辦完、辦好之后,要及時報告一聲,發個短信也行,這樣可讓領導放心,不可如同“泥?!比牒!?/p>
(二)一般性辦事之戒
1.戒庸、懶、散。應該有一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精明能干的良好作風,舉一反三的工作能力。
2.戒勇而不謀。主將無謀,累死三軍。辦事也須有謀略、善管理,管理者應帶動一批人去把事辦完、辦妥、辦好,不要滿足于“辦了”。
3.戒不分輕重緩急。應該是急事先辦,重要的事下功夫辦,緩事安排著辦,輕事也要兼顧著辦。
4.戒推諉。凡屬你職責范圍之事,就要堅決辦好?!斑吔纭钡氖拢鞣缴塘恐蠓诸^去辦,不應留下“死角”“盲區”。
5.戒忙亂。辦事要有計劃:月計劃、周計劃、天(上午、下午、晚上)計劃。除了計劃之外,還要有“備忘錄”,及時記下。相關人員及時“對接”,不可忙忙亂亂。
6.戒拖拉。力爭做到今日之事今日畢,事不辦完寢不安席。還應有個時間表、日程表、進度表。盡可能一件一件地辦完、辦好,爾后“另起一行”、辦另一件。
7.戒事必躬親??赡芎捅匾脑?,可以授權他人、委托他人去辦。除非特殊情況,比如抗洪、救火,那就非“親自”不可。
8.戒有頭沒尾。要善始善終,首尾封閉。如果事情辦不下也應該有個“說法”,有個交代。
9.戒事辦砸后不哼聲。事情搞砸了、辦糟了,必須及時補救,盡可能把損失搶回來;或者總結教訓、說明緣由。
10.戒“畫蛇添足”。應該是把事情辦得恰如其分,適時、適量、適職,恰到好處地到位。
11.戒勉為其難。如果有的事不大好辦,比如不成熟,情況不明朗,那就必須從實際出發。若明若暗的事情不可隨意下決心去辦,勉強地去辦其結果也許適得其反。
12.戒異性之間犯規出界。異性之間有許多公事、私事辦理的機會,但必須把握界限,公事就公辦,正常事就正常辦,不要摻進私情,不要曖昧、親密。引起緋聞對誰都不會好。
(作者系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學術顧問、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