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戈 蘇其光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今年以來,在中組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具體指導下,欽州市制定出臺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行動計劃,積極探索推行黨建工作站模式,在全市設置黨建工作站224個,通過一站管一片,實現對全市1030個村(社區)工作的全覆蓋,形成了上下聯動、齊心合力抓黨建的新常態機制,有效破解基層黨建工作“無人管”“不會管”“管不到”的問題,全面提升了全市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F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明確職能定位,構建常設化黨建服務平臺
黨建工作站是在鎮黨委和村級基層黨組織中間層級建立的一個黨建平臺,接受鎮黨委領導,協調管理村級基層黨組織。主要履行以下三個方面的具體職能和任務:一是督促指導,推動村級黨組織履行職責。每個黨建工作站負責聯系指導3-5個村(社區),賦予人事推薦審核、工作考核評價、工作監督管理等相應職權,負責督促指導所轄片區村(社區)黨組織開展工作。在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中,黨建工作站具體負責督促指導工作,共整頓轉化班子不健全村級黨組織的20個、班子不團結工作不正常的52個、服務群眾能力弱的27個、黨務村務不透明的9個。二是協調服務,整合資源為群眾辦實事。黨建工作站負責協調整合各級各部門資源為片區村(社區)群眾辦實事好事,協助片區村(社區)黨組織解決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問題。今年以來,協調修建村級水泥路414.1公里、飲水128處、社區文化健身場所46處8530平方米,化解各種矛盾糾紛1437起。比如,浦北縣龍門鎮馬蘭片區黨建工作站協調上級部門,爭取項目和資金,為當地群眾修建了人飲工程,解決了500多人飲水難的問題,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三是收集民意,化解基層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召開民情懇談會860次,收集意見建議4568條,并分門別類梳理匯總向基層黨委反饋,共有2380條意見建議被上級黨委重視解決。比如,欽南區大番坡鎮茅坡片區黨建工作站針對群眾反映茂盛安置小區治安環境較差的情況,及時向上級黨委匯報,得到大番坡鎮黨委和欽南區委的重視,及時設立了社區警務室,聘請了保安人員,并組織開展“平安小區”創建活動,構建了“警務專防、治安員聯防、積極分子協防、群眾自防、鄰里助防”的治安防范新格局,為居民創造了平安和諧社區環境。
(二)配強工作骨干,打造專業化黨建服務隊伍
一是選好配強人員。整合干部隊伍資源,從鎮(街道)選派非領導職務黨員干部101人,從市、縣(區)、鎮年輕后備干部選派211人,從大學生村官等其他人員中選派136人,確保每個工作站至少配備2名專職人員。224名站長中,有72%的人長期從事黨務工作,或者是年輕后備干部。二是強化業務指導培訓。組織編印《黨建工作站工作內容清單》《村(社區)干部工作實務手冊》,分級舉辦專題業務培訓班60多期,培訓專兼職人員2200多人次,提高黨建工作站人員履行職責、服務群眾的能力。
(三)創新工作載體,建立一體化黨建服務網絡
整合原有服務群眾的資源和力量,構建功能完善、覆蓋廣泛的黨建工作服務網絡。一是建設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投入資金1179.2萬元,在中心村(社區)建設196個黨群服務中心,下放服務事項36項,實行“常設服務+流動服務+代辦服務”模式,已服務群眾13.5萬人次。二是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選派4個工作隊66個工作分隊2371名隊員進駐936個行政村和94個社區,推動各級掛點領導、聯鎮包村單位和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為基層解決困難和問題。三是推進黨代表聯絡工作室建設。建設鎮級黨代表聯絡工作室61個、村級黨代表聯絡工作室396個,組織各級黨代表定期開展走訪調查、民情溝通等活動。四是廣泛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開展集中服務活動1.3萬多次、志愿服務群眾33萬多人次。
(四)規范運行制度,健全長效化黨建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周安排、周匯報制度。主要是采取“兩下兩上”工作法,將每周工作任務分解落實?!皟上隆保焊麈偅ń值溃h(工)委每周一以表格的形式將本周工作任務下達到各黨建工作站,各黨建工作站接到鎮黨委下達的本周重點工作部署后也以表格的形式將任務具體分解落實到各村黨組織。“兩上”:各村每周五將本周完成片區黨建工作站下達的工作任務等情況形成表格上報到所屬片區的黨建工作站,各片區黨建工作站在收集到轄區各村上報的一周工作完成情況后,經過匯總形成表格上報到鎮黨委、政府。二是建立隨機督導機制。每星期采取不打招呼、直接到村(社區)的辦法,對照黨建工作清單開展隨機檢查,對發現的問題,逐項列出清單,及時反饋給村(社區),并督促指導及時解決,做到督查有反饋、成效有評估、整改有通報。三是建立責任落實機制。把黨建工作站建設作為黨建工作考核的主要內容,對考核成績突出的工作站及其負責人進行表彰和獎勵,表現優秀的在干部選拔和任用時優先予以考慮,其中優秀的站長可一步提拔到鎮長的崗位;對年度考評為“基本稱職”的黨建工作站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對連續兩年考評為“基本稱職”的黨建工作站負責人進行免職處理。四是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市、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負擔的經費投入機制和保障機制,市、縣(區)財政每年安排每個黨建工作站2萬元專項工作經費,做到專款專用,并隨經濟社會發展建立逐步增長保障機制,確保黨建工作站運轉得好、真正發揮作用。五是建立管理制度。出臺了《黨建工作站管理暫行辦法》和《黨建工作站績效考核暫行辦法》等13項制度,規范黨建工作站的學習培訓、工作匯報、績效考評、信息報送等工作程序,確保黨建工作站穩步有序運轉。
二、取得的成效
(一)創新了基層黨建工作責任落實的實現途徑
推行黨建工作站模式,強化了各級黨委抓黨建工作的責任意識,有力地推動了基層黨委工作重心下移,充實了基層黨建工作力量,改變以往鎮級組織委員一個人要管好十幾個村級黨組織,要面對幾百名黨員的狀況,解決了一直以來基層黨建“無人管”“不會管”“管不到”的問題。通過推行周安排、周匯報機制,進一步強化了鎮黨委、工作站、村級黨支部三級抓黨建的職責,倒逼鎮(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黨建工作站站長、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主動謀劃工作,主動抓工作落實,形成了黨委抓、書記抓、各有關部門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
(二)創新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方式
建設黨建工作站,通過一站管一片,有效地解決了鎮黨委協調村支部乏力、整合資源跟不上社會發展等問題,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一是指導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一站式”服務,承辦、代辦各類行政審批事項,讓群眾“辦事不出村”;二是協調整合各級各部門資源向基層傾斜、聚集,為轄區村(社區)群眾辦實事好事,幫助解決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問題。2014年以來,全市黨建工作站協調各級投入資金12834萬元,實施惠民項目1086個,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170件,實現了黨建工作和服務群眾的有機融合。
(三)創新了基層黨組織服務中心的具體措施
黨建工作站履行黨委在片區的“代言人”角色,不但有利于把各項中心工作準確、快捷地下達到農村基層,而且更利于以常態化督導保障各項中心工作的貫徹落實。比如,在今年村(社區)“兩委”換屆中,針對流動黨員和外出務工人員宣傳難等問題,各黨建工作站提前主動介入,與所轄片區的村(社區)黨組織共同商討對策,指導開展換屆工作,使全市1030個村(社區)在全區率先完成了換屆。2014年7月以來,欽州市通過發揮黨建工作站的職能作用,先后圍繞教育實踐活動、村(社區)“兩委”換屆、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清潔鄉村等中心工作開展督導活動1960多次,協調解決各項重點難點問題920多件,有效推動了各項中心工作的高效完成。
(四)創新了傳遞社情民意、維護基層穩定的工作渠道
黨建工作站代表鎮黨委履行職責,通過一線指導、一線聽取意見、一線協調解決問題,實現了黨委、政府與群眾溝通聯系的“零距離”。各黨建工作站通過“直通式”的社情民意收集,將問題分門別類匯總建立《民情民意處理情況一覽表》,逐項明確受理人、處理措施、進展情況和辦結時間,及時跟蹤解決,使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比如,欽北區皇馬片區黨建工作站聽取5隊群眾反映進村道路沒有硬底化、路面坑洼,村民出入不便的情況后,及時向街道黨工委匯報,爭取到市鐵路護路辦項目和財政“一事一議”項目資金共46萬元,修建了皇馬社區5隊進村道路,群眾對黨建工作站的工作大加贊賞。
(五)創新了基層黨組織鍛煉培養干部的重要平臺
推行黨建工作站模式,充分發揮了鄉鎮非領導職務干部的經驗優勢,搭建了市縣鎮年輕后備干部基層鍛煉的新平臺,使機關干部在從“坐機關”到“跑基層”的服務角色轉變中和在抓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切身體會到百姓之苦、辦事之難,從而磨煉了干部的意志,增強了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提高了為群眾服務的本領。黨建工作站成了錘煉干部作風的“大課堂”。比如,欽北區長田街道皇馬片區黨建工作站站長黃海鳳每周一安排好工作之后,周二、三、四做到人隨事走,跟著社區干部深入社區學做農村工作,學習化解社會矛盾的方法,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欽州市黨建工作站模式還處于探索推進階段,各項工作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從目前黨建工作站運行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鄉鎮黨委對黨建工作站授權不充分、工作人員業務知識不熟悉、考核辦法不健全等。針對這些問題,下一步該市將繼續完善鎮黨委、黨建工作站、村級黨組織三級聯動機制,抓好人員培訓,確保黨建工作站規范運行,充分發揮督促引領作用。
(作者單位:中共欽州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