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14“兩會”全媒體傳播大數據分析報告》推出。報告顯示,從3月5日至21日數據來看,在參與今年兩會全媒體報道的全國33家省級衛星頻道中,江蘇衛視、湖南衛視、北京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依次分列全媒體傳播指數前五名。
報告顯示,對各家衛視來說,電視平臺上的傳播和報道仍主導著兩會的全媒體傳播,搜索平臺緊隨其后,而社交媒體、網絡視頻、微博平臺等則對全媒體傳播的影響較小。該項排行的意義在于,一是可以通過大數據,直接反映出省級衛視作為該省強勢媒體的影響力及話語權情況;二是反映出該省百姓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兩會提案議案的程度。
數據顯示,湖北衛視以7.7988的省內全媒體傳播指數位列第一,黑龍江衛視5.8175緊隨其后位列第二,山東衛視4.0132位列第三,天津衛視3.5122、遼寧衛視3.2514分列第四、第五。
如果說,以上的衛視傳播指數與傳統收視率調查“排座次”看上去類似,那么“全國政協委員在省級衛視電視平臺上更受國人關注”這樣的結論在傳統收視率報告中則難以見到,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的全媒體平均關注指數為1.4206;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的全媒體平均關注指數為3.2953。
全媒體收視率是結合電視、網絡、新媒體數據樣本的動態評價方式。在全媒體時代,由于網絡新媒體不同于傳統電視媒體的24小時線性播出,沒有封頂的時間,隨意點播、無時空限制是其最大的特點,固定收視率指標的統計方法已經不能全面、完整、真實、科學地覆蓋收視情況。在網絡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收視率指標似乎已經難以全面反映電視媒體的傳播效果。電視收視亟須構建一種更為準確、全面、權威的評價體系。
(楊雯文,摘自2014年3月27日中國新聞出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