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佳
摘 要:高校作為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搖籃,因此,要衡量高校教育工作的成敗,關鍵是看其是否能大規模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但是,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教學的方法和價值觀念不能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及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不得不進行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本文主要分析總結了我國高校當前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探析了高校教學改革的途徑,以期為我國高校新時期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建議。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培養;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改革途徑
一、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所謂創新型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創新思維,并具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同時能取得創新成果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目前,我國高校在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難以滿足我國當前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分析與總結,以為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實踐指導。
(一)學生自主性被限制
我國高校學生在課程選擇、專業選擇及課程進程等方面沒能很好地發揮其自主性。而現在大多數高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都沒有真正得放開,沒有真正的讓學生自主,這極大地遏制了學生個性及興趣的發展。高校肩負著培養祖國未來精英人才的重任,這一方面要求其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不敢徹底地讓學生自我管理,使得學生的自主性無法得到較好發揮。
(二)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性
我國高校課堂設置主要是針對基礎課程,針對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課程設置較少。專業課的設置雖然比較多,比例很大,且大多都是針對專業崗位上的知識,但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技術更新很快,導致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在其走上工作崗位后就很容易被淘汰,造成各種教學資源的浪費。且我國高校課程設置中,大多缺乏講授方法的課程,使得學生缺乏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受到影響。
(三)缺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優秀師資隊伍
在現有的高校教師聘用機制中,對教師的招聘大多只有對專業對口及學歷的要求;多數是高校應屆畢業生,這種“高校到高校”的教師較少與社會接觸,缺乏社會實踐經驗。這就導致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嚴重缺乏,很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四)傳統教學方法落后
我國大多數高校教學方法主要偏重于課堂講授,即教師講授與學生聽與記,學生只是機械地記筆記,沒有動腦的機會。對課堂評價的標準也是看學生是否聽懂,而不考核學生能否應用。布置的作業也多數是重復課堂知識,缺乏學生自我探索的作業及綜合性作業。這樣使學生養成了不愿以自我思考的習慣,這種機械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的激發與培養。
二、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途徑
(一)創新教育觀念及體制
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求高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制及教育觀念,其前提條件是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創新教育理念。改變落后的教育體制及機制,把學生個性化發展及創新精神培養切實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學各項工作中。
(二)加快實施素質教育
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作用,把學生作為學校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要素。具體來說,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
第一,創新育人機制。創新育人機制,就是在高校切實貫徹落實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推動實施素質教育,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圍繞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努力,并構建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科學的育人體系,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第二,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努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積極豐富教學內容和改革教學方法,提高第一課堂教學質量,同時積極拓展第二課堂,使得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互補,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訓相輔相成,學習理論知識與實訓實踐相結合,從而實現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上升和教育教學內容及方法式的改革創新,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積極拓展各類課外實踐創新活動,構建高校創新團隊和創新平臺建設。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并將其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活動中,使其在實踐中去創新和探索。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突破書本和課堂的界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技能,通過課外書籍、互聯網等擴展知識,并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其創新能力。
第四,強化校園硬件及軟件環境建設,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創造濃厚的氛圍。建設優良校園環境,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條件。主要體現在創造充滿創新氣息的自然環境、加大硬件環境的投入力度、創造“以學生為本”的民主和諧的環境氛圍,高校以上各方面的建設都應該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很好地結合起來,整體規劃、全盤考慮、制訂目標,并進行科學地評價和有效地監督,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創造一個利好的軟環境。
(三)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新模式的構建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要保障。其中,要注重學生五種素質的培養,包括創新人格、創新毅力、創新激情、團隊精神及誠信品德的培養。積極開展教學活動的創新,綜合應用體會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走出去,請進來”式教學、案例教學及模擬仿真教學的教學方法,以及多媒體教學、雙語教學等教學手段。
(四)加強創新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建設創新型師資隊伍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力支撐。開展創新教育,要求高校擁有具備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首先學校應組織教師圍繞創新教育展開討論,培養和提高教師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一方面,對那些不具備實踐操作能力的教師,安排他們真正地到企業相關部門去,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建設一支優秀的實驗員隊伍,對指導實訓的教師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并要求取得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崗位等級證書;并聘請有工作經驗的人員或企業相關部門專家擔任教學及實訓實踐的兼職教師,構建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創新型師資隊伍。
三、結語
在我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時期,高校如何有效地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工作,有著重大的實際價值及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本文在總結我國高校培養創新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創新人才培養為導向的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途徑,以期為高校創新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林澤炎,劉理暉,韓永寶.我國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現狀與對策建議[J].決策咨詢通訊.2008(01).
[2] 彭緒娟,劉元芳,彭緒梅.國外高等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11).
[3] 劉豐,仇永民.校園文化對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作用[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7(04).
[4] 何衛紅,李同琴.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6).
[5] 劉智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J].教學研究.2010(06).
[6] 張兄武.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10(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