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清
摘 要:成本中心是企業財務管理中應用最多基礎工具之一,是企業推進管理會計工作的有效抓。但對成本中心的認識及應用中存在些許偏頗,本文筆者以企業實務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結合理論實踐系統的總結梳理了成本中心產生、成本中心的5W1H、成本中心設置與組織機構的關系、實務中設置成本中心的難點等作了探討。為用好成本中心這一基本工具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成本中心;責任中心;5W1H
一、成本中心的產生
成本中心產生的外部條件及內部環境:組織: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目標,互相協作結合而成的集體或團體。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經濟組織。
分權:是企業為發揮低層組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把生產管理決策權分給下屬組織,最高領導層只集中少數關系全局利益和重大問題的決策權。適用于規模較大、產品品種多、市場變化快、地區分布較分散的企業。
責任中心:是具有一定的管理權限,并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的企業內部責任單位。責任中心按照管理者可獲得的信息情況可劃分為成本中心、收入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4個層級。
將企業劃分為責任中心的前提是明確各部門的活動性質。根據各部門在企業利潤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將其明確為相應的責任中心。
全面預算明確了公司的年度目標。
月生產經營計劃鎖定短期經營目標。
按“定目標、分責任、建機制”的管理核心管理理念,成本中心是分成本控制責任的落腳點。
公司整體的業績目標,需要落實到內部各個部門和經營單位,作為內部業績評價的依據。
各層級責任中心的業績是按其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來衡量。
1)只對成本負責的管理者的責任范圍是成本中心;2)只對收入負責的管理者(也需對本部的成本負責)的責任范圍是收入中心;3)對收入和成本負責的管理者的責任范圍是利潤中心;4)對收入、成本、資本投資等負責的管理的責任范圍是投資中心。
其中,成本中心是可以提供最多成本信息的責任范圍。責任中心是責、權、利統一體,但成本中心的責任要大于權利。
二、成本中心是什么?
(一)成本中心定義。成本中心是將公司按照功能需求、提供作業和服務、物理地點和負責區域、分配標準等分割為可以實現對于責任區域的成本計劃、認定、控制、分攤和報告的支持工具。
(二)成本中心的特征:可控成本的收集單位;有明確的責任界定范圍,可實現特定功能職責;對于其他成本中心或成本中心內其他作業提供可計量的工作或服務。
可控性:是某個管理者對他所負責的成本、收入或相關項目施加影響的程度。
可控成本:是一定時期內主要受某一責任中心管理者影響的成本。如生產設備操作員的可控成本僅限于直接材料、直接生產人工、動力和設備維修費用,但不包括公司對該設備支付的租金和稅費等成本。
可控成本要同時具備可以預計、可以計量和可以控制的特性。
(三)成本中心類型。成本中心按投入與產出關系可分為兩種類型:標準成本中心和費用成本中心
標準成本中心:是所生產的產品穩定而明確,并且已知單位產品所需要投入量的責任中心。比較典型的代表是車間、工段、班組。
在生產制造活動中,每個產品都有可以明確的原料、人工、制造費用的數量標準和價格標準。實際上,任何一種重復性的活動都可以建立標準成本中心,只要該活動能夠計量產出的實際數量,并能夠說明投入產出之間的函數關系。
費用成本中心:適用于那些產出物不能用財務指標來衡量,或者投入和產出之間沒有密切關系的單位。
這些單位包括一般行政部門、研開發部門(如設備改造、新產品研制等)等。
一般行政管理部門的產出難以度量,研究開發和銷售活動的投入量與產出量之間沒有密切的聯系。
對于費用中心,唯一可準確計量的是實際費用,無法通過投入和產出的比較來評價其效果和效率,從而限制無效費用的支出。因此,有人稱之為“無限制的費用中心”
費用成本中心的設定更多是為滿足會計科目歸屬及成本費用分攤需要。
從會計核算區分成本中心:管理性對應管理費用;研發性對應研發費用;工程性對應在建工程;銷售性對應銷售費用;生管性對應制造費用;福利性對應應付福利費;其他支出性對應其他業務成本。
1、標準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容易量化;2、費用成本中心是成本控制成敗的關鍵。
預算的約束有可能會產生一種負激勵作用,但損害其尋求成本降低手段的積極性。因為實際操作中產生的有利于成本降低的新的構思可能需要更多的費用驗證實施,但產品成本的降低并不會提高其部門的業績,而基于費用預算的考慮反而導致這些想法未能付諸實踐。
費用成本中心的成本主要是在作業完成之前即已購買和支付的資源,這些資源決定了企業的生產可能性邊界。
生產可能性邊界是指在給定資源數量下可能達到的最大生產量組合,于此相應的成本即為產能相關的成本。如管理人員工資、機器設備及房屋建筑物折舊等。由于這一類成本項目高低取決于資源和產能所“計劃”的采購量,而不是取決于其具體或“實際”的使用量。因此從成本管理角度,如不能合理進行事前產能規劃,則很容易因產能過剩而形成資源浪費。
三、為什么設置成本中心?
(一)企業成本領先戰略落地的載體。企業低成本可以承受縮水的利潤,并在競爭對手從市場消失時,引領整個行業。
通過設置成本中心,明確了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范圍;通過設置成本中心,為公司整個成本有效分解提供載體;通過設置成本中心,實現可控成本與成本中心的有效匹配;通過設置成本中心,為衡量功能成本提供支撐;通過設置成本中心,實現以成本中心為主體的成本控制體系。
(二)、成本控制的有效抓手。
(三)、成本核算作業需要。成本中心在成本核算中實現成本收集、計劃、認定、控制、分攤等功能。是成本核算作業準確完整的完成基本工具。
四、何時設置成本中心?
(一)設立新的公司或并購新企業需系統全面的設置成本中心;(二)新增相對獨立職能或區域,依據成本中心設立原則設置;(三)調整、理順組織機構職責范圍等,依據成本中心設立原則設置;理順現有成本中心,重新界定成本中心責任范圍,依據成本中心設立原則設置;成本費用歸集、分攤、調整等,依據成本核算及會計需要設置。
五、誰來設置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設置機構依據其對企業各種實際情況的掌控能力強弱分別采用不同的成本中心設置方法。1)成本中心設置機構如不能完全掌控企業資源特性及配置權限,適宜采用成本認領、成本指派結合的方法進行成本中心設置。2)成本中心設置機構能完全掌控企業資源和配置權限,適宜采用成本指定方法進行成本中心設置。3)成本中心設置機構基本不能掌控企業資源和配置權限,事宜采用成本指派方法。4)對成本核算及會計需要而設置的虛擬成本中心一般應由財務核算部門根據需要進行設置。
六、何處設置成本中心?
1)企業成本費用資源能整合到信息系統的,經成本中心設置機構確定后的成本中心直接設置在系統中;2)企業成本費用資源沒有有效整合到信息系統的,按照組織層級進行成本中心設置較為可行。總之,明確成本中心的來源基礎及實際管理會計應用中通過5個基本維度對成本中心進行認識界定是后續成本中心具體設置及應用中難題解決的前提條件。(作者單位:撫順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2] 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高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3] 朱先康何成旗.成本管理的基石在哪.施工企業管理,2012.1
[4] 楊靖敏.淺談成本中心的財務業績價值.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