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娟
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較快的增長,但是環境問題開始顯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環境的污染以及生態的嚴重破環。對于環境的保護運動會計界積極參與,探索會計怎樣既能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又能對環境起到保護作用。而傳統的會計確認與計量方法不能對環境資源正確處理,所以關于環境方面的會計信息披露存在漏洞,也就引起了一種新的會計分支的出現與快速發展——環境會計。環境會計也叫綠色會計,把傳統的會計學與環境相融合,使用的根據是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對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分析企業對環境帶來的收益和損失進行確認、計量、解釋、分析,形成會計信息,最后為信息使用者提供環境信息的會計理論和方法。
我國建立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已是事在必行。因為我國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發展歷史不長,所以我國目前沒有構建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環境會計的體系,只有初步的構想。所以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
一、環境會計的發展在我國出現的問題
(一)與環境會計有關的法律及法規不健全
中國建立了《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這是比較完善的有關環境保護這方面的法律的體系也是環境保護法的核心,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企業環境會計法規還不是很完善,目前,《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是大多企業建立與推行環境會計的根據,但是關于建立與推行環境會計的直接法律指導以及相關政策支持幾乎沒有。而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沒有體現出環境會計這方面。企業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使得其在沒有相關法律強制規定下很難主動為避免環境污染、生態惡化而增加支出。法律政策的不健全,在客觀上阻礙了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降低了企業建立、推行環境會計的主動性。
(二)環境問題與環境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重視度不高
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罪魁禍首是企業,現在很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了自身的經營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很多問題,所以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想出了很多的辦法減少對環境的損害,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堵住環境污染的源頭就會使得企業的利潤遭受損失,所以很多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就犧牲了環境。比如企業需要花大量的資金購買環保設備,那么舊的機器設備就要提前報廢,企業的成本就會增加,利潤就會減少,所以保護環境的代價就是減少利潤,但是企業不會這樣選擇,所以使得環境會計無法在企業中更好的得到應用。
(三)環境會計報告的披露存在缺陷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中期,我國政府對企業環境信息進行披露有了強制的要求,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陸續的加入到了環境會計報告的編制和披露中來。但是目前我國愿意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報告披露的企業并不多。中國的石油行業屬于重污染行業,對我國人民生活和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所以,對石油業的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情況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國2007-2011年石油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如下表:
2007-2011年石油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表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數量比例數量比例數量比例數量比例數量比例
披露數43077%75885%86153%107692%107692%
未披露數96923%64615%53846%32308%32308%
合計13100%13100%13100%13100%13100%
從表中可以看出,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石油業上市公司數量在逐年增加,披露總數從2007年的4家增加到2011年的10家,披露比例從2007年的3077%增加到2011年的7692%。雖然中國的石油工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數量增加了,但在2008和2009顯示比例仍然很低。這是因為2008年5月1日開始施行的《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僅僅鼓勵各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披露內容僅限于宏觀信息披露,所以沒有很高的增長率。由于環境會計的研究和相關規范還不完善,如企業必須披露的對象、披露模式不符合標準,使得環境會計在核算及報告的披露中形成了很大阻礙。
二、發展我國企業環境會計的建議
隨著近些年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提出,建立可循環型社會的構想,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環境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我國要研究和實施環境會計,需結合我國國情,建立適合的環境會計體系。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健全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且要加大執法力力度
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緩慢,和我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緩慢有很大的關系。雖然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對環境保護方面有了整體大致的要求以及相應的懲罰辦法,但是對很多細節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明確,常常出現模糊的地方,這使得部分企業利用法律中模糊的地方進行有利其自身的解釋,非常不利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進行。另外,對于企業危害環境的做法,懲罰的執行力度不夠,并沒有完全發揮法律其應有的效力,這也使得企業并沒有明確感受到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壓力,更加促使了企業忽略環境的保護,以至于對于環境信息的收集及披露沒法完成。我國政府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部門的執法力度,用國家的強制力迫使企業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從而能夠迫使企業對環境問題的想法有所改變,這樣企業才能做到對環境的保護和環境信息的披露,從實踐方面促進環境會計的發展。
(二)加強政府、企業、公眾的環保意識
要杜絕政府官員以為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的政績觀,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和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這也就是要求政府官員不要將眼光局限在短短幾年的任期之內,而是將眼光放遠、放寬,關注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在關注經濟的同時關注環境、人文、等各個方面。企業作為環境會計實踐的主要主體,也需要意識到,積極進行環境保護,不僅僅能夠使得企業可以避免由于環境污染而導致的罰款等支出,還可以通過環境保護,樹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在公眾心里留下良好印象,對于企業來講,這是一筆無形的財富,也有利于企業的后期經營。
(三)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機制
我國環境會計研究發展緩慢,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有關制度在我國基本沒有建立。所以應完善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機制,第一,建立一系列的法規,可以為企業的環境責任的基本內容加以規定,能對環境會計計量方法及報表的報送方式做出規范,使企業能意識到相關的法律、法規,自愿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第二,對環境會計信息報告的具體形式加以規范,比如可以通過補充報告模式和環境報告書的形式披露,等發展成熟后緩慢過渡到可以使用獨立的環境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形式披露且用貨幣形式來表現。
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還處于萌芽階段,出現了很多有創意的觀點,但是卻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及穩定的結構,并且對于環境會計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案例也很少,所以我們還必須對環境會計進行深入的研究。(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