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 李一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匯率制度經歷了由固定匯率到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的轉變。每一次匯改都帶來了匯率市場的更大幅度的波動,而匯率的波動必然對我國的貿易進出口和實體經濟產生深刻的影響。為了增強對匯率波動特征的認識,本文運用條件異方差模型簇對人民幣對美元的直接標價匯率的波動性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ARCH模型;TARCH模型;EARCH模型;人民幣匯率;杠桿效應
一、引言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匯率作為要素市場的重要價格,是有效配置國內國際資源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有利于不斷優化資金配置效率,進一步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在主要貨幣實行浮動匯率制的當代貨幣體系下,各類企業必然要面對本幣與其他各種貨幣之間匯率的變化。總體來看,擴大浮動幅度有利于企業和居民更加重視匯率作為市場配置資源的價格要素的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宏觀經濟的彈性。
二、數據來源
本文所有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提供的統計數據,選取的樣本為2009年11月02日至2014年06月09日所有交易日的人民幣/美元匯率的收盤價,共1112個觀測值數據。文中xt表示為人民幣/美元匯率的序列。
三、實證分析
3.1樣本基本特征分析
為避免出現偽回歸的情況,首先需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若指標數據不平穩則說明有單位根。考慮到檢驗的方便,本文將采用ADF檢驗。從水平序列開始檢驗,若存在單位根,則對序列進行一階差分后繼續檢驗,直至序列平穩為止。檢驗由eviews7.2給出。由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xt序列的t值為-1.709432,大于1%的臨界值(-3.436020),因此不能在1%的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存在單位根),說明序列非平穩,這也證實了我們對匯率序列不平穩的直觀認識。
由于序列非平穩,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序列做一階差分,看差分后的序列是否平穩,能否建立序列模型。檢驗得到的t值為-35.31400小于1%的臨界值(-3.436025),因此在1%的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一階差分不存在單位根),說明序列平穩。為了更好的研究這個一階差分的性質,我們構造模型rt=lnxt-lnxt-11000,接下來對Rt的序列性質進行研究
3.2差分序列rt的特征分析
由序列rt的分布圖可見,rt是平穩的。為了驗證這一結論,對其進行單位根檢驗。由檢驗結果可知,rt序列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即序列rt是平穩的。接下來對rt序列進行研究和建模,由rt序列的自相關性和偏自相關性檢驗,可以看出,滯后36階的自相關函數和偏自相關函數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下認為與0無顯著差異,Box-Ljung統計量顯示Q36=74.100(在顯著性水平α=0.01時的臨界值為37.566),所以接受直到第20階自相關函數全部為0的原假設,說明RT序列本身的自相關性很弱,但RT的平方卻表現出很強的自相關性,通過伴隨概率可以看出,在顯著性水平0.05下,顯著拒絕直到第36階不存在自相關的原假設,而這種高度自相關性正好反映了rt序列的波動跟隨著大(小)的波動的集聚效應,即顯示了收益率波動的集聚性特征。因此rt序列可能存在ARCH效應,有必要對其進行ARCH效應檢驗。
3.3ARCH效應檢驗
由以上分析可知,rt序列本身有很弱的自相關性,因此有rt=c+ξt其中c為常數項,ξt為誤差項。
對均值方程進行估計,有rt=-0.081272+ξt (0.031352***)
為了研究殘差的分布性質,先對殘差進行研究。由rt的描述性統計圖可以看出殘差的一些統計特征:偏度值小于0,峰度值大于3,呈現出明顯的高峰厚尾特征,JB統計量的值也在1%的置信水平下拒絕了殘差服從正態分布的假設。這說明誤差項可能存在條件異方差性。
為了確切的知道是否存在條件異方差模型,我們接下來對序列殘差進行ARCH-LM檢驗,選擇6階滯后,其中LM統計量為14.18693,顯著性水平α=0.05的臨界值為12.592,且相伴概率為0.0273,小于顯著性水平α=0.05,因此拒絕原假設H0,認為ξt存在高階ARCH效應,因此可對誤差項ξt進一步建模分析。
四、GARCH族模型建模分析
4.1GARCH(1,1)模型建模
由檢驗結果,得
GARCH=0.009424+0.337411*RESID(-1)^2+0.754266*GARCH(-1)
(13.67664***)(19.78571***) (71.34387***)
可見,rt序列條件方差方程中ARCH項和GARCH項都是高度顯著的,表明rt序列具有顯著的波動集簇性。ARCH項和GARCH項系數都小于1,因此GARCH(1,1)過程是平穩的,但同時說明波動的持續性很高。
4.2GA2C(-M模型建模
模型估計如下,
GARCH=0.008844+0.354071*RESID(-1)^2+0.746433*GARCH(-1)
(10.09912***)(19.11112***) (65.56046***)
從模型參數估計結果可以看出,條件標準差對均值的回復在5%的水平下顯著,可以認為這一時段的人民幣匯率日收益率存在顯著的均值回復現象,參數估計結果顯示持續性很高,且ARCH和GARCH都是高度顯著的,從DW統計量可以看出,模型殘差不存在一階自相關。同理,對誤差項的分布可以采用其他假定分布形式,得到相應的模型。
4.4rt序列波動的非對稱性研究
4.4.1EARCH模型建模
對rt序列進行Earch模型建模,參數估計如下
logGarch=-0.325058+0.454258*Resid-1/Garch-1+0.074101Resid(-1)/Garch-1+0.946507logGarch-1各個參數都在1%的水平下顯著不為0。
從參數估計結果看出,條件方差方程的各參數估計結果都是高度顯著的,說明人民幣匯率日收益率顯示出高度的非對稱性,且C(4)的系數是正值,說明對壞消息的反應更敏感,存在杠桿效應。
4.4.2TARCH模型建模
依據構造EGARCH模型的方式,得到TARCH(1,1)-N的估計結果如下,
(GARCH)0.522133=0.041922+0.222935(RESID(-1)+0.168152*RESID(-1))0.522133+0.793519*(GARCH(-1))0.52213各參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不為0.
參數估計結果顯示,和EGARCH模型估計結果相同,TARCH也顯示人民幣匯率日收益率存在明顯的杠桿效應。
五、結論
我們運用GARCH族模型,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收益率的波動性、波動的非對稱性,做了全面的分析。通過分析,基本可以得出了以下結論:第一,人民幣對美元的日收益率本身不存在相關性,而收益率的平方存在高度自相關性,且存在明顯的GARCH效應;第二,人民幣對美元的日收益率:存在GARCH-M效應,即條件標準差或方差對均值有顯著影響;第三,人民幣對美元的日收益率存在明顯的杠桿效應,反映了在我國匯率市場上壞消息引起的波動要大于好消息引起的波動。
參考文獻:
[1] 李志斌.基于ARCH類模型的人民幣匯率波動特征性分析.統計與決策.[J]2010(2).
[2] 邱雅.人民幣匯率波動性的實證分析.[J].應用經濟學評論.2011,(1).
[3] 潘紅宇.匯率波動率與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5).
[4] 蔡曉春、鄒克.基于ARCH類模型的人民幣匯率波動特征比較.[J].統計與決策.2012(13).
[5] 惠曉峰、劉鴻生、胡偉.基于時間序列GARCH模型的人民幣匯率預測.[J].金融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