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君
摘 要:當收音機不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人們都以為曾經風靡一時的廣播電臺即將走向沒落之時,新媒體的出現,無疑拯救了廣播電臺。“第五媒體”手機與廣播的有效融合讓廣播進行了一次質的飛躍,新媒體廣播時代來臨。
關鍵詞:新媒體;新媒體廣播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智能手機的出場,以及3G、4G、WIFI網絡技術的不斷革新,手機的功能日益增強,電臺APP就是智能手機的產物,并且有利于廣大用戶便捷地接受和消費數字化、網絡化的廣播內容。可以預料,一旦wifi普及或者移動網絡流量費用降低,手機電臺APP將大顯異彩。
一、簡述手機電臺APP
它是以手機為終端的電臺應用程序,它像一個虛擬收音機一樣,把各種音頻傳在手機電臺這個平臺上,各種各樣的節目應有盡有,不僅支持離線下載收聽,還可以上傳自己的音頻文件,還可以及時與主播們互動交流,廣受年輕人的喜愛。目前,熱門的手機電臺APP有:考拉FM,蜻蜓FM,豆瓣FM,喜馬拉雅,荔枝FM,優聽Radio網絡收音機,叮叮網絡收音機,咕咕收音機窄播等。
它的主要優勢是:1.覆蓋面廣。它突破了廣播受地域限制的瓶頸,只要你有網絡,就可以收聽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電臺。2.內容豐富。你能隨時隨地收聽到新聞、小說、音樂、綜藝娛樂、情感、相聲、百家講壇、培訓、健康養生等內容,支持WIFI下載離線聽,而且用戶活躍度高,互動性強。3.個性化設置。有強大的數據分析、云計算技術,能分析用戶的喜好,推送用戶喜歡的節目,用最快的時間、最短的步驟讓用戶選擇出自己最喜歡的節目。4.便攜性、及時性。手機小巧方便攜帶,在有網絡的情況下,隨時可以收聽廣播。
二、手機電臺APP的特色
(一)大數據時代下的個性化訂制 愛聽網CEO俞清木曾說,“移動電臺應該做到個性化推薦,幫助用戶用最少的操作找到想聽的節目。”這些廣播或音頻APP不僅能讓受眾通過隨身攜帶的手機極為方便地收聽到本地、全國乃至全球廣播電臺的節目,而且大多具有實時互動、定時收聽、定制、錄音、回放、點播、及收藏等功能,推送節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分類清晰、個性化強,聽眾在收聽廣播時有更多的、更為自主的選擇。在移動互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聽眾的多終端碎片化收聽需求,可通過云技術來滿足,云存儲、云計算、大數據可使廣播音頻被“存儲”、分析”、“整合應用”,廣播變得可被“保留”。這些保留在云端的資源,結合大數據,可以對用戶提供更多元、更精準、更個性化的服務。
(二)“內容”繼續為王 種種趨勢表明,現在的媒體競爭已由信息競爭進入觀點競爭的階段。廣播人如何適應這種變化,筆者認為,我們在提供廣播產品服務時,必須十分注重對信息內容的數量和質量、廣度和深度諸方面進行全方位的開掘、整合、優化、利用。在加強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優化配置方面,要按照大眾媒介傳播的規律,對所收集到的信息內容進行合理的歸類處理,根據受眾的需要進行有指向性的傳播,以減少信息傳播的盲目性,促使信息資源的整體增值。
如今進入了“有聲讀書”時代,電臺APP書籍種類應有盡有,浪漫言情、穿越架空、玄幻修真、文學名著等等。還有各種脫口秀、訪談電視節目變成音頻供聽者選擇,“中國好聲音”也在其列。越來越多的形式與節目就是為了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但是形式再怎么新穎,吸引用戶的依然是內容。
(三)“播客”時代的到來 朱紅梅撰文從傳播學的角度對“播客”現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她認為,播客實現了從文字傳播向音頻、視頻傳播轉化,增加了娛樂成分。播客還滿足了人們自我表達、張揚個性的需求,同時還加強了媒介匯流與互動。并且,播客將來會從業余走向專業,從免費走向收費,免費與收費播客共存。現在的電臺APP都可以上傳自己的聲音,只要你對你的聲音或故事滿意,你想要別人聽見你的聲音、你的故事或觀點,你就可以注冊個賬號直接上傳,還可以申請認證,成立自己的“個人電臺”,讓大家發現你的聲音。因此,電臺APP給每個人帶來機遇,每個人都有展現自己的舞臺,這也是新媒體時代的意義所在。
(四)走品牌化路線 憑借曾經傳統廣播的品牌優勢,與新媒體“嫁接”,已成為目前傳統廣播實現媒介融合的現實選擇,包括內容資源共享的集成平臺、多媒體傳輸渠道、數字化的接收終端等等,最終實現傳統廣播與新媒體平臺的完全融合、互動,以此解決聲音傳播的單一性問題,增加與受眾的互動性,擴大傳播覆蓋范圍,完成所謂全媒體的戰略布局。品牌樹立了廣播電臺的價值,成為廣播電臺的核心競爭力。走品牌化路線無疑是廣播產業化的必然趨勢。
三、新媒體廣播的問題與前景
(一)產業競爭促使我國廣播業走向產業化 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廣播面臨著與電視、報紙等不同媒介間的競爭,面臨著電臺與電臺之間的競爭,新的用戶、新的傳播技術、新的媒體環境使廣播必須關注新的市場。在這種競爭環境下,廣播電臺要求生存求發展,只能迎接挑戰,走產業化的道路。
(二)手機電臺同質化嚴重,內容低俗 手機電臺們正面臨日益嚴重的內容同質化現象,電臺節目和形式相當雷同,許多笑話、段子,為迎合聽眾的口味,內容低俗,毫無無營養價值。廣播文化不應被笑話段子所占據,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傳播特色,取得一定的文化價值和地位。因此,廣播產業發展必須要取得內容的創新,不能為了滿足經濟利益,迎合觀眾口味而使廣播內容低俗、無價值。其次,還得加強對廣播人才的培養。目前高水平的創作團隊及人員不多,既有專業知識又懂企業運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原創性、靈動性、前沿性是創意人才所擁有的獨特屬性,要努力營造出適合創意人才發展的氛圍和環境,使得廣播產業更有競爭與活力。
(三)廣告盈利模式有待探索,手機電臺最直接的盈利方式是像傳統電臺一樣加載廣告,但這種方式過于落后。“我們可以根據用戶所在的位置進行針對性廣告投放,還可以加入互動,例如廣告主做促銷活動,我們就可以把優惠券同時推送到用戶手機上,效果比傳統廣播更好。”蜻蜓FM CEO楊廷皓說。專注個性化播客平臺的荔枝FM創始人賴奕龍卻相信,手機電臺可以有更多想象空間,不必局限于廣告。“微信早期就是一個即時通訊工具,現在可以做媒體平臺、做支付,未來還可以開店。”他說,“關鍵還是服務好用戶。只要抓住用戶,盈利是早晚的事。”總之,手機電臺應用蓄勢待發,市場競爭力相當大,但盈利模式仍有待探索。
總之,新媒體時代,為廣播產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廣播電臺應當走一條創新性的產業化道路,在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實現品牌化、專業化、個性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嚴重杜絕同質化現象,從“大眾傳播”走向“分眾傳播”,讓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個性化電臺。相信廣播產業將會成為新媒體時代的新的文化符號,具有時代意義。(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 梁旒琳.2013中國廣播收聽市場分析[J].賽立信媒介研究,2014.
[2] 匡文波.手機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 宮兆敏.廣播產業化發展之路探析[J].新聞傳播.2013.
[4] 李正同.媒介融合環境下廣播發展現狀趨勢[J].2014.
[5] 朱麗.媒介融合視野下廣播媒體的多元化融合[J].新聞知識.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