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穎
摘 要:《魔女宅急便》由宮崎駿執導,改編自角野榮子所著的同名作品。該作品講述了13歲的主人公魔女琪琪迎來家族傳統修行方式的考驗:獨自一人與黑貓吉吉到遙遠而陌生的城鎮生活一年。本文通過主人公的成長為線索,結合原著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思考,串聯起整個故事的框架,全面地詮釋故事成長的內涵。
關鍵詞:《魔女宅急便》;宮崎駿;動畫改編
1989年,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榮獲第12屆Animage最佳女性角色獎與第13屆日本電影金像獎特別獎。這部由“日本動畫片巨匠”宮崎駿親自執導、制作與編劇的影片,改編自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角野榮子1983年出版的同名作品《魔女宅急便》(以下簡稱《魔》)。
就兒童讀物而言,這類作品的受眾大多是學齡前和學齡初期兒童。為了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會把文字碼成簡筆畫一樣簡潔而富有深意。例如敘事線索單一,對人物的刻畫也是寥寥幾句突出特征。《魔》自然也分享了兒童讀本的共性,而宮崎駿的改編則使這部作品有了受眾年齡大范圍延伸的可能性,恰到好處地把跌宕起伏的劇情糅合在電影的102分鐘時長內。
作品主要講述了由于魔女的家族慣例,13歲的琪琪要離開家門到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開始為期一年的獨立征程。本文主要通過電影版《魔》中琪琪的成長歷程中:獨立性格的塑造過程與雙重身份的對決,兩條脈絡來解讀本作品。
這是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何為成長?根據赫塞(Paul Hersey)和布蘭查德(Ken Blanchard)提出的“領導生命周期理論”(SLT),其中有一個“成熟度”(readiness)的概念。“成熟度”指的是人們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能力和愿望的大小。它取決于兩個要素: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指的是一個人做某事的意愿和動機。心理成熟度高的個體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勵,他們靠內部動機激勵。工作成熟度包括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工作成熟度高的人擁有足夠的知識、能力和經驗完成他們的工作任務而不需要他人的指導。[1]而琪琪的成長是由兩個方面來體現的:1、心理上需要磨礪出獨立自主的個性;2、工作生活中普通女孩與“魔女”兩個身份之間的對決。
影片開頭躺在草地上的琪琪聽見播音員說今晚將是晴朗的滿月后,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今晚就離家修行。雖然身邊的人都對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勸導和反對,但是她仍是堅持己見。表面看來琪琪是一個有著獨立自主能力的女孩子,但是當她置身陌生環境時,內心卻十分渴望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認可。琪琪來到新的城鎮柯里柯時,由于不懂交通規則導致擁堵,身邊的鎮民對其到來都是驚訝、困惑以及冷漠的態度。這里不僅沒有想象中的友好與歡迎,她還受到了交警的責備,旅館招待的質問。深夜,琪琪回想今天的經歷后還是決定要留在這里,而原因是“說不定會有其他人喜歡我”。她這個階段的心情與心理狀態完全由外界的態度干擾,甚至是主宰,缺乏很強的心理調節能力,遇到外界負面影響時只是沉默在沮喪中,遇到外界積極影響時則是笑逐顏開。她接下來的工作一方面是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取得鎮上居民的喜愛和友誼。
琪琪幫慈愛的老奶奶送南瓜飛魚派時遇上一場大雨,為了保護食籃,自己一身被雨水淋得通透。老奶奶衣著華麗的孫女接過食物卻是一副嫌棄的表情,還抱怨著“我最討厭這道菜了”。琪琪被現實社會中的人情冷暖給挫傷,回到面包店后大病一場。病來源自身體,也源自心靈,這是琪琪飛速成長的節點。
病愈后的琪琪開始學著獨自面對世界。琪琪與蜻蜓一起騎車游玩,她對這個陽光向上的男生逐漸產生了好感。而蜻蜓女性朋友的出現讓她又感覺有些氣惱,毅然離開。琪琪躺在床上質疑“天真的琪琪不知道哪里去了”的時候,她已經聽不懂黑貓吉吉的語言了。“女孩一出生,魔女媽媽就要找一只同時出生的黑貓,把她們一起養大。用不了多久,女孩和黑貓就會用只有她們倆才懂的話對話了……當女孩長大,找到一個心愛的人結婚時,黑貓也會找到自己的伴侶。然后,她們就開始各自的生活。”[2]琪琪不懂吉吉的語言并非完全是魔力喪失的結果,而是琪琪已經成長了:有了喜歡的男孩,有了獨立生活和思考能力的原因(吉吉也是找到了伴侶莉莉)。琪琪對于自己失去魔力的事實沮喪不已,在整個過程中,她開始嘗試著自我調節和控制負面的情緒。直到恢復魔力救下蜻蜓時,琪琪的行動已經不再是取悅大眾為出發點,而是為了自己內心拯救朋友的想法和激勵。
琪琪在家即將出發時,同學與朋友帶著熱忱渴望的眼神圍繞著她。在那一刻,琪琪覺得“魔女”這一身份給她帶來了無限的榮光。但是在初到柯里柯時,她猛然發現,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是對“魔女”持認可態度的。無論是“不應該在街上飛行”的責備,還是“有沒有大人陪同的”一再詢問,都讓琪琪產生了自我懷疑。為什么要選擇魔女這個身份?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道:“一個兒童,就他存在于自身并為自身存在而言,很難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性別的人。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他們的身體首先是一種主觀放射,是他們認識世界的工具。”在這里談到的認識世界的工具是他們的手和眼睛。[3]琪琪從鄉下來到大城鎮上,仿佛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繁華,熱鬧,人們生活精致,四處都是打扮時髦的同齡女孩。琪琪在離家時就曾抱怨自己穿著黑衣帶著黑貓,看上去就是黑漆漆的一團。豆蔻年華的她內心對“美”的渴望十分強烈,也很在意男生的關注,用羨慕的眼光注視著其他女孩的約會。所以蜻蜓給琪琪舞會請帖的時候,她充滿小女孩的喜悅與驚慌,急忙找蘇娜詢問。夢想很美滿,現實卻很殘酷。琪琪看中一雙漂亮紅鞋,卻因為囊中羞澀只能隔窗欣賞。她想去參加舞會,卻因為冒雨工作衣服被淋濕。這一切本不該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承受的,卻是魔女修行傳統的要求。
琪琪失去魔法這一橋段是原著中沒有的,為此角野榮子與宮崎駿還進行了激勵的爭論,差點導致此片無法完成。事實上,這是琪琪重新審視“魔女”這一項終身職業的必要條件。全劇最經典的臺詞來自森林中畫家烏索拉與琪琪的對話,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兩點結論:1、琪琪之前成為魔女更多是出于自己的血脈原因,就如同出生就注定一般。她從未深刻思考過這個身份本身與她的聯系;2、導演給了琪琪喪失法力的一個解釋:就如同烏索拉在有個時期無法作畫一樣,解決的辦法只能是找到自己的風格。琪琪需要明白自己為什么擁有魔力?為什么要運用魔力?以及自己要做什么樣的一個魔女?答案一定不是單一的源自血脈或者模仿前輩。琪琪媽媽的掃帚折斷就是一個信號,不再只是追隨媽媽的腳步或者是依靠媽媽的幫助來運用魔法。再度獲得魔力后,琪琪變成了騎著刷子的魔女,而不是如同前輩一樣騎著掃帚。這表明了她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定位,達到了工作的成熟度。
影片結尾,琪琪再次回到紅鞋的櫥窗時,旁邊有個和她一樣打扮、拿著刷子的小女孩經過。琪琪的女孩身份最終得到肯定:心靈與自信的美會受到世界的認可。成長就是如此,好比是行走在荊棘中,舉步維艱,前方絢爛的花谷卻始終不滅。(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 金永生,《談談管理學中的領導生命周期理論》,《外國經濟與管理》,1988年第3期,第14頁。
[2] 角野榮子,《魔女宅急便》中文版,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版。
[3]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