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宇
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媒介迅速出現,當今時代人們經常擁有多個信息接收終端,多屏時代由此到來?;诨ヂ摼W基因的PC屏\IPAD屏\手機屏促成了內容生產的民間化,文化生產權一旦為民所有,必然迎來繁榮昌盛的局面。不過由于制作門檻低,很多網絡劇\微電影內容低俗,監管又成為了文化部門必須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多屏時代;文化生產;文化管理
傳統社會由于文化生產的官方壟斷,科學技術的落后,加上封建思想的禁錮,導致社會文化發展緩慢。我們的科學技術,社會制度,人們的思想觀念都落后于世界,最終導致中國的被動挨打。隨著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觀念的影響,中國科技迅速發展,已經跟世界同步??萍嫉倪M步,不僅促進了物質豐富,同時在傳媒領域的技術進步,也使得我們的文化生產發生了重大變化。
1、多屏時代,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新媒體逐漸強勢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各種數字信息接收終端不斷出現,大大小小的屏幕出現在人們面前,其中的PC屏、IPAD屏、手機屏,可以直接連接互聯網,人們通過它們可以快速上網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且還可以發布信息,還可以同別人交流。
這些帶有互聯網基因的新媒體跟我們熟悉的傳統媒體相比,獲取信息更快捷、方便、主動。在傳統媒體時代,傳播者是主體,人們只是信息接受者,信息的傳播是單向的,由上到下強制性的,受眾沒有選擇權。而在互聯網新媒介上,受傳者是主體,受傳者可以影響傳播者。網絡的主動權掌握在每個受傳者手中,一旦受傳者不再關注傳播者,則傳播者發出的信息沒人接受,它就失去了作為媒體的影響力。而且在互聯網上,人們除了做信息接收者,還可以做信息的發布者,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網上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這種前所未有的地位吸引了更多的人拋棄傳統媒體,擁抱新媒體。
2、新舊媒體的特性不同,它們的生產主體也不同。
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是由專門的國有部門承擔,如出版社,雜志社,報社,電視臺,電影廠等。這些部門由國家財政負擔,肩負意識形態宣傳和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由于缺少市場機制的激勵,不聞群眾喜好,缺乏群眾觀念,體制機制僵化,內容封閉保守,缺少開拓創新。傳統媒體的這種特點跟它的資金來源和政府的媒體管理理念有關。在過去,所有媒體全部是政府辦政府管,內容生產全部是國有部門來完成,缺少民間力量的參與。而對新媒體來說,內容生產則主要依靠民間力量,這是一個重大轉變。
急速擴張的新媒體急需各種內容填充,但傳統媒體又不屑于也沒精力投入這個新的戰場,于是在新媒體的召喚下,各種民間力量參與了進來。他們憑著興趣,敲起鍵盤,拿起攝影攝像機,把大量的文字、照片、視頻,上傳到網上作為信息源。這些信息內容可能是娛樂搞笑,可能是自己的思想觀點,也可能是一個故事一種情感,新媒體讓一個個微小的個體獲得了自由表達自己內心的途徑和權力。在這里你能找到更個性的個體,更自由的個體,更真實的個體,更純粹的個體。人們一旦擁有了文化表達權,激發出的文化創造力是無限的。
3、新媒體內容制造者的回報和職業化生產
對于很多業余制作者來說,大多數信息內容,只是自己的興趣表達,他們生產這些內容不需要回報,只需要獲得回應,或點贊,或批評,跟受眾進行了溝通交流,他們就得到了滿足。這種文化生產,不具有產業屬性,而且因為碎片化,傳播面不廣。當然如果做的多了,加之興趣濃厚,不斷學習提高,而且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專門去做,成為一個職業化的文化工作者,也不是不可能。在文化市場里,文化生產其實沒有專業和業余的區分,只要有觀眾喜歡你的文化產品,那就是獲得了肯定,就可以取得收入。情感人人都有,只要你的表達真切感人,就會有人喜歡。當然表達情感的技術知識可能需要學習,但是不一定要進入高校去學,自學也可以成才?,F在很多視頻網站可以給原創作者以廣告分成,這樣,變成一個職業化的文化生產者也就成為了可能。
職業性的文化生產,必須要有職業化的創作團隊,才能形成穩定的文化產出,如果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然會影響內容的質量,進而傳播效果也逐漸減弱,粉絲也減少。市場將根據觀眾的選擇,對這些文化產品進行優勝劣汰。穩定的團隊,規范的生產流程,必然換來穩定的產品質量,而穩定的質量可以塑造文化品牌,有了品牌就可以吸引更多穩定的接收人群,有了穩定的接收人群,制作者就可以承接廣告獲得盈利。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網絡劇《萬萬沒想到》的創作團隊。他們從零起步,堅持不懈,做到了如今廣告收入千萬級別。
據華西都市報2014年7月7日報道,《萬萬沒想到》第二季第一集上線不到一周,播放量就突破3000萬,節目頁訪問量達6000萬。在商業合作方面,《萬萬沒想到》第一季的廣告收入就達到了千萬級別。目前,盡管第二季只播出了兩集,但該劇總監制盧梵溪透露,《萬萬沒想到》第二季廣告收益已經突破2000萬元。
4、網絡劇、微電影的低俗與監管問題
網絡劇、微電影大多是由民間非正式機構拍攝制作,業余演員,低成本投入,反映了民間的審美趣味,在自娛自樂的基礎上,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喜愛和傳播。由于點擊率高,很多創作團隊有了收入,這吸引了更多人的熱情參與,再加上視頻網站大力發展自制劇的策略規劃,給了這些創作團隊美好的前景。不過2014年以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多次發文,要求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的管理,抵制日益出現的低俗風氣。監管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注意好尺度,不要把民間創作者自由探索的精神給打擊了,那就矯枉過正。這些文化產品,作為正常的民間情感表達,反映了人民的趣味喜好,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使人民群眾得到了精神的滿足,豐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溝通了相互之間的情感體驗,它的作用是正面的積極的。我們知道,人活著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有一個文化生活的問題,也就是趣味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趣味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精神境界,這都需要表達、溝通、交流。在自由溝通中,人們認識自己反思自我,學會鑒別真善美,鞭撻假惡丑。而相關部門的過度監管和嚴厲禁止,就可能扼殺民間的表達欲望,一個國家的精神生活,應該是靠人民來開創的,只有民間才有最鮮活的生活,脫離了人民的文化生產,必將走入狹窄單一、教條口號式的虛偽世界,而互聯網真正把文化生產權還給了人民,讓文化生產的主體非國有化,讓廣大的民間組織和個人參與到了文化生產中。
這個群體可能素質高低不同,魚龍混雜,自然作品也水平參差不齊,高雅與低俗,泥沙俱下。對于低俗的品味,我們要引導提高,但不能阻止他們去表達,表達出來讓人們去評判,讓作者自己去反思,相關部門只要營造好積極向上的氛圍就可以,要相信社會的自我凈化功能。這種凈化功能應該靠社會民間組織,行業協會來自律完成,只要不涉及違法,政府大可叫社會自行管理,道德標準本來就應該是大眾來決定。行業自律加上政府引導,再加上人民趣味的提高,鑒別能力的增強,必然會引領文化生產走向一個繁榮昌盛的局面。黨中央帶領中華民族建立了新中國,創造了一個個經濟的奇跡,必然也會引領我們走向一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代。(作者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譚天.新媒體新論[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
[2] 李燕臨,王蕊.多屏化傳播時代的媒體變革[J].現代教育技術,2011.3
[3] 陳建平,王金環.多屏化時代探析[J].文化產業,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