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摘 要】本文針對廣播界創優評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江蘇省連云港市廣播電視臺在“走轉改”中的實例,分析梳理新形勢下廣播節目創優的新觀念和新思路。
【關鍵詞】廣播節目創優 凝練團隊 提升實力 更新觀念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廣播節目創優作為激勵機制和精品戰略工程,是各電臺人才實力、專業隊伍建設、節目制作水平的展示和考評,是提高節目影響力、推動節目本土化、吸引受眾的戰略方法,也是樹立精品意識、打造節目品牌、提升整體節目質量的戰術手段。而目前業內既有在利益驅使下臨時突擊創優應付評優之“憂”,又有在日益巨大的經濟壓力下考評機制傾向創收之“患”。因此,我們需要清醒地看到廣播節目創優在引領先進文化發展方向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標桿示范作用以及給整個團隊帶來的更長久、更全面的積極影響。
一、廣播節目創優評優的積極影響
1.展現水準的平臺,凝練團隊的熔爐
一個(或一組)有價值、有深度、高質量的廣播節目體現了創作者的價值觀和綜合能力,能夠展現出采編播人員的政策理論水平、新聞敏感性、采訪技巧、文字水平、表達手法以及駕馭素材的能力,是對采編播人員水平和功底的一次檢驗。節目創優的能力也代表了廣播電臺的整體水準。因為節目創優不是個別節目、個別人的單打獨斗,而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戰略協作過程。創優涉及面廣、牽動范圍大,需要從隊伍建設、資源分配、節目評價體系構建等方面著力,在不斷的創優中錘煉隊伍,進而造就可以迎接任何挑戰的團隊。
2.提升實力的途徑,汲取營養的寶庫
節目創作從構思到成品,經歷了選題取材、切入角度、風格樣式、手法運用等綜合手段,是作者鍛煉和提高的過程。節目在創優評獎中獲得了獎項,創作者會有成功的喜悅;沒有獲得獎項的可以總結經驗教訓,經過冷靜思考悟出真諦。因此,每一次創優評優都是團隊當中每個人一次學習提高的過程。通過節目創優的方式可以使廣播節目的表達方法、創作手段一年一個新高度,從而推動整個隊伍提高水平;通過對創優節目策劃運作的審視,將平時的節目聽評與創優相結合,可以使各臺在提高節目質量、打造節目品牌方面受益匪淺。因此,節目創優不僅是帶動整體節目質量全面提升的過程,是廣播人汲取營養的寶庫,也是全面提高廣播媒體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二、廣播節目創優評判的新觀念、新思路
一個(或一組)優秀的廣播節目應該是這樣的:角度新穎、構思精巧、精于策劃、編排巧妙、音響豐富、剪裁得當。新形勢下,廣播節目創優更應當“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在選題親民化、文風故事化、切入精準化、作品特色化等方面進行探索。
1.選題鮮活親民化
新聞工作者在選題上要有新聞敏感性,調動深邃的思想,發現鮮活的內容。客觀而言,獲獎的節目一定有獨到之處,其來源是主創人員堅持到基層一線“接地氣”,有高度新聞敏感性的結果。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面對紛繁的信息,新聞敏感性顯得異常重要。創優能手必須在眾多的事件中敏銳地捕捉到最有價值的那一個。獲得江蘇省2012年度社教對象性節目一等獎的節目《腦癱博士鍵盤上舞動夢想》的主創者正是敏銳地捕捉到了王甦菁這一特別的人物——連云港獨一無二的殘疾人博士,并以獨特的視角,將王甦菁與英國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交匯融合,節目的品味迅速得以提升,并抓住了聽眾的注意力。再比如:中國廣播電視協會2012年專家獎獲獎作品、江蘇省2012年度廣播文藝小說連播一等獎的節目《駐京工作組》,該作品的編輯抓住了當今社會正處于社會發展轉型期、矛盾多發期的特點,描繪了以甄為民為代表的信訪部門黨員干部與老百姓魚水情深的關系,講述了他們知民情、解民憂、化民怨、暖民心的感人故事。這些節目的題材除了具有積極社會意義外,更重要的是節目所選取的人或事就在普通百姓的身邊,老百姓對這些節目有天然的親切感,也容易引起共鳴。
2.文風樸實故事化
“改文風”不僅是改文字,它提倡從冗長空洞、言之無物、刻板生硬的風格中走出來,學會使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清新樸實、生動鮮活、言簡意賅、具有生活氣息的語言,用群眾話說群眾事。聽眾不喜歡高高在上的“宣教”口吻,他們喜歡的是真實的記錄、真實的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就必須遵從受眾的需求和接受習慣,多考慮百姓視角,從身邊事說起,講述普通百姓的生產生活、所思所想、所喜所憂和發展變化。即使是離百姓很遠的宏觀形勢、方針政策也需微言大義,從而使傳播收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上文提到的社教對象性節目《腦癱博士鍵盤上舞動夢想》,主創者在節目的行文布局上擺脫了人物描寫一貫的濃墨重彩,以客觀平視的眼光去發現腦癱患者的未知領域,以白描的手法去展現平凡人的可愛與可敬,增添了節目的吸引力。在表現手法上,創作者一改過去在主人公家中或在演播室里談話的傳統模式,而是伴隨主人公工作和生活的全過程,緊緊抓住主人公起床、自制早餐、第一次買電腦、乘電梯,以及主人公母親、朋友講述的各種細節,使作品形象豐滿、主題彰顯。一個殘疾兒童到博士的成長歷程,使聽眾腦海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中國版霍金”印象,不禁感嘆主人公身患殘疾但對生活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令人肅然起敬之余產生深切的思考。
第十六屆江蘇新聞獎獲獎作品《開往春天的特別班車》刻畫了“雷鋒車姐妹”樂于助人、關愛外地旅客的事跡,以及她們自身奉獻精神背后鮮為人知的人生苦澀。通篇采用的是新聞故事化的手法,在對話、描寫、懸念和場景設置中細致入微地展現感人的情節和細節,凸顯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并以此揭示和高度贊揚“雷鋒車姐妹”寧愿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的奉獻精神。
廣播節目圍繞主題,文風樸實、故事生動,就可以更好地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使節目更接地氣,更容易讓聽眾和專家認可,獲得較高獎項便不足為奇。
3.切入聚焦精準化
廣播節目創優同樣要選準“切入點”,這個點選得精準,即使是老話題同樣也可以出新。2012年3月24日是第17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醫療保健類節目大多按照現有資料介紹一下發病原因、傳染途徑、預防治療辦法就結束了。但是,題為《抗擊卷土重來的結核病》的社教節目主創人員帶著“什么是結核病?為何出現耐藥性結核病?如何進行預防?”等聽眾最關心的問題,在走訪基層醫療單位過程中,通過與醫生、患者的交流,發現在新時期,結核病還帶著一種新型武器“耐藥性”出現在我們身邊。這組節目知識內容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制作精良、音響豐富,有較強的可聽性。節目播出后,形成較強社會反響,不少的聽眾反饋稱通過收聽節目重新認識了新時期結核病,知道了如何科學預防。該節目榮獲江蘇省2012年度廣播知識性節目一等獎。
4.善用音響特色化
廣播不是簡單地把文字變成聲音,單一的語言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聽眾的收聽需要。音響素材是廣播的優勢和競爭手段,音響也是錄音報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廣播必須在“聽”字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音響在廣播節目中的優勢,給聽眾帶來聽覺沖擊,是充分發揮廣播魅力的積極手段。所以,善用音響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廣播參與媒體競爭、凸現自身特色的手段。廣播人應充分地運用好自己手中的話筒,發揮廣播特長,學會在作品中熟練地運用音響還原真實,描繪生活的音響圖畫,使人聽了如臨其境。作品《開往春天的特別班車》選取了旅客、雷鋒車手、高校學生、志愿者以及高層人士等16個新聞事件當事人的感人至深和發自肺腑的聲音,加上裁剪精當的現場實況,讓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可見,用有聲語言來表現生活感受,解讀生活意境可以充分發揮廣播的特色。
總之,作為一名廣播新聞工作者,要在節目創優上做文章。只有頭腦中時刻樹立創優意識,積極探索創優思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走轉改”的道路,多思考、勤創新、善總結,才能摘取節目創優的累累碩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廣播電視臺)
(本文編輯:肖婧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