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張騫兩次出中亞,開辟出連貫歐亞的絲綢之路,架起了東西方往來的橋梁。千百年來,各國使節、商隊、游客、學者、工匠川流不息,絲綢、瓷器、茶葉、寶石等貿易絡繹不絕,為亞歐大陸的繁榮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21世紀初,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貿易和投資在古絲綢之路上再度活躍。古老的“絲綢之路”再次以全新的地緣、經濟、政治內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四國時,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得到了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他在演講中提到,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第一,加強政策溝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第二,加強道路聯通,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為各國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第三,加強貿易暢通,各方應該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進行探討并做出適當安排,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第四,加強貨幣流通,促進各國在經常項目下和資本項目下實現本幣兌換和結算,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抵御金融風險能力;第五,加強民心相通,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此次演講過后,中亞各國紛紛表示希望與中國擴展合作領域,在交通、郵電、紡織、食品、制藥、化工、農產品加工、消費品生產、機械制造等行業對其進行投資,并在農業、沙漠治理、太陽能、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合作,為這塊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機”。
2013年10月,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表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惫步ā敖z綢之路經濟帶”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直通遼闊的太平洋,將為環太平洋國家和地區提供難得機遇。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為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往來提供便利。
油氣輸送管道的經濟帶動和民生改善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有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目前,國內能源緊缺,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更為短缺,預測顯示到2020年,我國石油缺口將達到2.1億至2.5億噸,天然氣缺口將達到500億到900億立方米,而中亞地處歐亞大陸的腹地,該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2012年我國全年天然氣使用量是1270億立方米,來自中亞的天然氣供應達到了250億立方米,占據中國天然氣全年使用量的18%。目前哈薩克斯坦至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已經成為保障我國油氣資源供應的重要通道,哈斯克斯坦每年通過中哈石油管道向中國輸送原油1400萬噸,未來運力將達到2000萬噸。中國每年將從中亞三國進口天然氣800億立方米,進而確保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消息,中緬天然氣管道干線建成投產后,國內段將通過西氣東輸二線廣南支干線向廣東地區輸送天然氣,并從貴陽向中貴線分輸,重慶銅梁有望成為國內第一個用上緬甸天然氣的城市。昆明、貴陽、貴港等沿線城市天然氣管網正在加快建設和規劃中,大理、保山、安寧、安順、貴陽等一批城市今年年底或明年將用上天然氣。將從此結束我國云貴高原沒有管道天然氣的歷史,掀開天然氣清潔能源利用的全新一頁。
2012年年底以來,嚴重霧霾天氣頻繁侵擾我國多地,引發人們對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消費結構的關注,加快了國內天然氣資源替代的步伐。據測算,中緬天然氣管道每年輸送的12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替代煤炭30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萬噸。這將大大改善空氣質量,讓深陷霧霾困境中的人們重新找回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
對外貿易的發展良機
近年來在上海合作組織合作框架的拉動下,我國與中亞五國于2012年的貿易額已達460億美元,與1992年建交之初的4.6億美元相比,增長了近100倍。目前,中國是中亞5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中亞油氣資源最大的購買國。同時,中國也是烏茲別克斯坦第一大、吉爾吉斯斯坦第二大投資來源國。而哈薩克斯坦也成為中國在海外第三大投資目的國,我國對哈薩克斯坦投資額已超過200億美元,對哈各類形式的金融信貸超過300億美元。中哈兩國貿易額已從建交之初1992年的3.68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257億美元,在20年的時間里增長了近70倍,兩國領導人還提出,到2015年將雙邊貿易額提高到400億美元。不難預計,隨著“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立,中國和中亞經濟聯系將更加密切,促使雙方經濟共同發展和繁榮。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有利于拓展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空間
在我國向西開放的大背景下,提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對于處在這條經濟合作走廊的戰略通道和經濟腹地的廣大西部地區來說,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通過共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搭建內陸開發開放型經濟發展平臺,將促使西部地區更多地參與到全球貿易中來,有利于西部地區更好地發揮區位、資源優勢,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配置市場資源,推動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實現我國東西部經濟的平衡發展。
作為內地聯接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經濟的重要紐帶,新疆占據著明顯的區位優勢。地處新疆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借助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東風,謀劃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藍圖。新疆兵團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表示,國家向西開放戰略的實施,新疆區位優勢明顯,出口產品從新疆進入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市場更為便捷,東部產業向西部特別是向新疆轉移將成為自覺行動。地處新疆的新疆兵團將同享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機遇,以解決自身新型工業化面臨的資源不足矛盾突出等主要問題。
除了新疆,作為古絲綢之路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的甘肅省,也首次在官方組織下開啟了與中亞農產品貿易交流。由河西走廊溫室大棚培育出的13.7萬噸洋蔥、長茄子、黃瓜等近10種農產品陸續進軍中亞市場。
除了商品貿易,旅游經濟也是一大亮點。
希臘旅游部前部長帕烏羅斯·容蘭斯說,旅游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對21世紀的人來說,絲綢之路具有無限的魅力,“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是一個偉大的構想。在克服障礙后,旅游產業無疑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先導產業。西安市出臺的《關于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實施方案》方案中,除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樞紐和集散地口岸外,旅游產業政策更是俘獲了眾多的目光。方案指出,要打造以“漢風古韻”為主題的絲綢之路歷史文化旅游區,打造絲綢之路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示范區。在云南,同樣迎來了新的機遇。昆明近年正在觸及并積極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陸上通道無疑將重新成為連接中國與歐洲的重要通道,這對云南的物流和交通運輸行業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云南的工程機械、醫藥醫療、化肥等產業,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相比也有較強競爭力,未來也將逐漸受益。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崛起影響全球經濟版圖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形勢低迷,復蘇緩慢。美國、歐元區等發達國家經濟體皆面臨諸多可預見風險,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國家則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發展?!鞍l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率,比發達國家高出2%到3%,市場規模巨大,潛力無限?!北本┐髮W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周其仁指出。
“我們正在促進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加強合作,挖掘合作潛力,共同維護中亞和平與穩定,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鄙虾:献鹘M織副秘書長諾斯羅夫說,他還表示,上合組織成員國愿繼續共同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實現世界經濟的穩定增長。
有分析人士指出,亞歐大陸自貿區的建立,將形成來自亞歐兩個方向的國家共同引領的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新格局,促進新的全球政治經濟秩序的形成。中共在十八大報告中表明將擴大向西開放。新疆作為西部開放前沿,正從亞洲大陸的地理中心向亞歐交通樞紐、經濟合作發展中心區轉變。
在亞歐各國之間重新打通絲綢之路,不僅是經濟合作之路,更是亞歐各國精誠團結、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一條嶄新通道。這將對當前世界經濟版圖產生重要影響。
鄭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鄭州時指出,希望河南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同年10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問德國時表示,要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充分挖掘中歐國際貨運班列潛力,拓寬陸上貿易走廊。中共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也曾有妙論,把鄭州比喻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橋頭堡”。
2014年11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謝伏瞻,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歐物流樞紐建設國際交流會上表示,按照我國中央政府的部署,鄭州、洛陽被成功列入中國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的重要節點城市。河南地處華夏腹地,區位優勢明顯,是中國的人口大省、經濟大省、農業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同時也是在國內外十分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大省。交通聯南貫北,承東啟西,為建設物流樞紐創造了良好條件。從交通條件來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唯一一個以發展航空經濟為主題的功能區。以鄭州為中心,一個半小時航程可以覆蓋全國的2/3的主要城市,航線的總數達到178條,基本形成了覆蓋內陸主要城市以及歐美亞、大洋洲的航線網絡。目前河南正在和航空公司攜手打造以鄭州為亞太物流中心,覆蓋全球的雙樞紐的航空貨運網絡。
2013年7月18日,與古絲綢之路幾乎吻合的鄭歐班列順利開行。經過一年多運行,截至2014年11月26日,中歐班列(鄭州—漢堡)已成功開行80班,歷經14個國家36個城市,總貨值4億美元,總貨重3.9 萬噸,開行頻率不斷提升,貨源輻射超過中國半數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貨運覆蓋中國臺灣、香港地區以及日韓等國家。貨物目的地覆蓋歐洲主要國家,集貨半徑超過1500公里,服務企業超過300家,承運商品種類1000多個。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達,近年來,又先后建設了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汽車整車進出口岸、藥物進出口岸、進口肉類口岸等,打造了較為完備的開放平臺,為建設中國國際物流樞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國下薩克森州經濟、勞動與交通部外貿、投資與市場處處長哈勒弗·珀斯皮西先生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一方面對德國與中國經濟間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對德國和鄭州之間的發展也同樣具有很重要及深遠的影響。目前鄭歐班列已經開到了漢堡,希望下薩克森州與河南鄭州能夠進一步推進合作,鄭歐鐵路能夠延伸的更廣闊。
聯合國前秘書長金永健先生在會上說 ;“在‘一路一帶的背景下,隨著互聯互通的實現,中歐雙方正在形成不斷放大的戰略交集,只要中國和歐洲這兩大政治經濟力量攜手推動,絲綢之路沿途的國家和地區就能夠直接受惠于貿易、投資帶來的繁榮,實現互聯互通,鄭州等物流通道樞紐城市將發揮聯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重要作用。通過中歐貨運班列國家的干線公路物流網、商貿物流樞紐的打造中歐貿易走廊,將在河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上的樞紐地位,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同時從中受益,快速推進落實,以外交、經貿、物流、能源等領域的豐富價值,正在進一步釋放?!?/p>
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協調機制辦公室主任趙永利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習主席提出海上絲綢之路,我的理解就是要加強人文的交流。所以,鄭州的樞紐不應該簡單的解讀為物流的樞紐,或者是交通的樞紐,而應該是人文交流的一個樞紐。把鄭州打造成為一個陸路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一個交匯點,這樣我們的樞紐就實現了?!?/p>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鄭州市副市長薛云偉對鄭歐班列的未來充滿信心:“鄭州在這個合作項目里面,2013年開始運行14班,到2014年我們運行超過100班,展望未來,2015年預計達到150班以上,同時雙向運作,不僅有去程,而且有回程,2015年回程定期的運作。這個發展就是一個共建、共享、共贏的項目,我們希望通過物流的便利來帶動貿易的發展,通過各方共同的參與,來形成合作的機制,造福所有參與者。
謝伏瞻表示,古老的絲綢之路正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開放的河南渴望永葆世界,“我們希望進一步強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務實合作,互利共贏,共同開辟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