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波
檔案工作在公司上市階段的特殊運作
周廣琴在《中國檔案》2014年第8期上撰文,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名檔案工作者,親身經歷了企業檔案在公司上市中從籌備到形成、積累、利用的全過程,感受到企業檔案工作在公司上市過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一是配合“盡職調查”,做好上市籌備階段基礎性工作。制定了《上市檔案分類辦法》,要求下屬單位對文件材料按分類辦法進行收集。二是理清脈絡,做好文件材料的接收準備工作。要求上市文件材料按隸屬關系逐級匯總,集中統一上報,便于文件材料整理時保持其原有的邏輯關系。三是細心操作,做好文件材料的整理工作。以“單位——項目——問題”進行分類、整理、立卷。四是激活資源,做好文件材料的利用工作。整個上市期間,有檔案調閱率高、查檔范圍廣、復用率高的特點,但都滿足了利用者的需要。
原始照片的鑒別與征集
——以中國照片檔案館照片征集為例
王潔平在《中國檔案》2014年第9期上撰文,指出了兩種照片的鑒別與征集方法。一是原始照片的鑒別與征集方法。征集原始照片,首先要會鑒別原始照片。其鑒別方法有二:一個是從底片上鑒別,看是不是原始底片和翻拍底片(翻拍往往多拍一部分,而原始底片沒有影像之外多余的部分);一個是從照片上鑒別,方法同底片。其征集方法有三:一個是捐贈,一個是交換,一個是有償轉讓。二是原始數碼照片的鑒別與征集方法。其鑒別方法有三:一個是通過直觀判斷,將疑點在電腦上放大幾十倍看有無接痕;一個是借助軟件分析,看是否經過Photoshop改過;一個是判斷數碼照片的擴展名是不是.psd,這是一種最為直接和簡單的照片鑒定手段,通過判斷文件擴展名,可以直接判定該照片是否經過加工處理。數碼照片征集方法同原始照片征集方法。
歷史紀錄片創作
需求視角下的聲像檔案管理問題探索
連穎在《檔案學通訊》2014年第5期上撰文,從歷史紀錄片創作需求的視角來探討我國聲像檔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聲像檔案管理工作的改進提供參考。一是聲像檔案在我國歷史紀錄片創作活動中得到較為廣泛的利用。如早在1927年制作的《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是由孫中山和“北伐戰爭”的新聞聲像檔案資料片匯編而成,它開了聲像檔案在我國歷史紀錄片創作中應用的先河。二是當前聲像檔案管理工作難以滿足歷史紀錄片創作活動的需求。存在的問題有四:一為聲像檔案開放受限明顯,二為聲像檔案公布權不清晰,三為聲像檔案資源相對匱乏,四為聲像檔案利用成本高。三是做好聲像檔案管理工作可以促進歷史紀錄片創作活動的開展。對策有三:一要完善聲像檔案的開放與公布制度,二要進一步優化聲像檔案業務管理工作,三要建立數字化的聲像檔案利用服務平臺。
政府購買服務與檔案社會化存管述論
朱勝良在《檔案學研究》2014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推廣政府購買服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舉措之一,“規范并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檔案事務”、“規范并支持檔案中介機構、專業機構參與檔案事務”,是2014年5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中對檔案購買服務提出的新要求。首先,鑒于目前全社會檔案數量急劇增長與館庫容量普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推廣政府購買檔案社會化存管服務已成必然之勢。其次,檔案社會化存管服務市場目前尚處于自發的形成階段,企業資質參差不齊,行業規范空置,其原因與檔案行政監管缺位、行業自律失范密切相關,造成了這個市場出現“準入無門檻、資質無人核、安全無監管、買方缺信息、無法招投標、服務無評鑒”的現象。再次,解決市場混亂的關鍵,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檔案公共服務市場的監管,設立準入門檻,進行資質驗證,對服務商搞好指導培訓服務,同時加強行業自律意識,提高行業自治能力。最后,在檔案行政監管下,在服務商的參與下,一起做大做強檔案社會化存管服務市場,使之成為國有檔案存管體系的有效補充形式。
農產品質量檔案建設芻議
夏雪、周耀林在《浙江檔案》2014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建設農產品質量檔案,是加強農產品質量管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業效益的基礎性工作。首先,作者分析了農產品質量檔案建設存在的問題:一是尚未建立統一的農產品質量檔案追溯體系;二是監管部門的檔案建設工作機制不健全;三是農產品質量檔案建設的立法缺位;四是農產品質量檔案信息化采集標準缺乏。其次,作者提出了加強農產品質量檔案建設的對策:一要構建農產品質量檔案信息追溯平臺;二要加強政府對農產品質量檔案信息化的引導;三要完善農產品質量檔案資源體系的制度建設;四要注重農產品質量檔案信息化的采集;五要增強利益主體參與建檔的主動性。農產品質量檔案建設是檔案工作服務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農業現代化和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務必把這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做好農村檔案工作需“五新”
付永革在《北京檔案》2014年第5期上撰文,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實際和在農村檔案工作中的典型做法,提出了做好農村檔案工作需“五新”:一是在認識上要有新境界,就是要求檔案部門認識到做好農村檔案工作,是服務地方黨委政府“第一要務”的具體體現,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助推器,是增強全民檔案意識的有效途徑。二是在工作上要有新突破。就是要求檔案部門把著力點放在收集、整理、建立新農村建設檔案上,實現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績。三是在方法上要有新途徑。就是要求檔案部門建立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農村檔案工作網絡。四是在管理上要有新舉措。就是要求檔案部門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變部門行為為政府行為和社會行為。五是在服務上要有新方式。就是要求檔案部門建立區、鎮、村三級檔案利用服務網絡平臺,使村民不出村即可將各種檔案一“網”查盡。
檔案開放鑒定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鄧建清在《檔案時空》2014年第8期(業務版·4)上撰文,就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更好地做好檔案開放鑒定工作,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的措施。主要問題為:一是人才缺乏。檔案開放鑒定是一項專業性和政策性非常強的工作,鑒定人員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和文化知識,同時又對檔案形成機關、單位工作職能、專業特點相當熟悉,而目前檔案鑒定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知識結構達不到這些要求。二是檔案開放鑒定方法單一、原始。如以“卷”為單位進行鑒定,一卷中有一件不能開放,整卷就不能對外開放。三是開放鑒定標準不健全,甚而滯后。促進開放鑒定工作的應對措施是:一要加強檔案開放鑒定人才隊伍建設;二要不斷完善檔案開放鑒定方法;三要不斷完善檔案開放鑒定工作制度和流程,設立鑒定專家庫(專家庫主要由檔案館、檔案形成單位、保密局、社會上著名專家、學者組成。主要職責是幫助檔案開放鑒定人員用發展的眼光判定檔案的價值,保證開放鑒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防止開放鑒定工作的重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