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明
長陽核桃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文/李 明
【導讀】核桃產業在武陵山區大力發展已有年頭,栽植規模較大,僅清江流域的湖北省長陽縣就號稱“百萬畝木本油料大縣”。筆者分析了當地核桃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存在問題及其對策。
核桃營養豐富,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價格連年攀升。2009年湖北省委林業工作會議,首次明確了“生態立省”的戰略方針,提出了建設“生態湖北”的發展定位,明確了“生態建設從山上走下來,林業產業從林中走出來,林業改革方針讓農民富起來”的發展理念。為此,湖北省林業廳制定了2011—2020年全省新發展核桃林 8.10萬 hm2的戰略目標。長陽縣委、縣政府堅定“綠色發展”理念,結合縣情,確立了“產業富縣,生態立縣”戰略,以核桃作為綠色林業產業的核心,堅持一手抓生態建設不放松、一手抓產業發展不動搖,探索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一)栽培歷史悠久
長陽縣北部榔坪鎮核樂園村因種植核桃而得名百年。建國以后,20世紀50年代末和70年代中期,全縣先后兩次大規模栽植過核桃。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核桃產業開發不斷得到重視?!笆濉背酰h委、縣政府按照“自給型農業、商品型畜牧業、經濟型林果業”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優化發展思路,把小而全、多而雜的果、畜、茶、藥、菌五個重點產業濃縮為核桃、畜牧、茶葉、藥材四大產業,提出著力構建“南果北茶中藥材”的產業格局。“十一五”末,縣委、縣政府進一步明晰產業發展思路,提出“核桃抓種苗、柑桔抓品質、茶葉抓規?!钡膴^斗目標,即到 2015年,全縣實現核桃 1.33萬hm2,茶葉 1.33萬 hm2,柑桔 1.33萬 hm2。
(二)氣象條件適宜
除了需要防范旱災、雪災、洪澇、連陰雨、冰雹和大風等災害外,當地的氣象條件非常適宜發展核桃。長陽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雨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較長的氣候特征。全縣平均氣溫14.6℃,極端最高氣溫 38.9℃,極端最低氣溫-6.5℃,無霜期 276天;年日照時數1 875 h,年輻射總量 98.9 kcal/cm2,大于 10℃年活動積溫為 3 000~5 281.7℃;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為 811.9~1 754.3 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 335.5 mm,相對濕度 85%;長陽縣河流眾多,水系發達,全縣共有大小溪河 1 978條,尤其長江的一級支流清江,流域面積 3 348 km2,占全縣國土面積的98%。龐大的清江水系網,為核桃的生長提供了水分保證。
(三)可利用林地資源豐富
長陽縣地處江漢平原向西南山區的過渡地帶,境內山脈主要由武陵山脈和巫山山脈向東的余脈構成,海拔500 m以上的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 70%以上。特殊的地貌類型和復雜的地形地勢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利用格局。全縣土地總面積 34.13萬hm2,其中林業用地 23.87萬 hm2,占 70%;非林業用地 10.27萬 hm2,占 30%。森林覆蓋率 72.16%,林木綠化率 77.38%; 未 利 用 地 面 積 4.33萬 hm2,占12.7%。全縣宜林荒山荒灘、無立木林地、通道綠化地、村莊四旁植樹綠化地、需退耕還林地、難利用地、可改造低產林地等 7類地可造林地面積 5.51萬 hm2,核桃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當地土壤土層厚度多在 25~80 cm,肥力中等,質地多為壤土結構,結構較疏松,通透性好,pH值 5.5~7.5,有機質 1.20%~8.16%,全氮 0.06%~0.51%,堿 解 氮 224.6~364.0 mg/kg,速 效 磷 6.5~18.0mg/kg,速效鉀54.6~439.8mg/kg。當地土壤養分可以大面積滿足核桃生長需要。
(四)勞動力、財力有保障
核桃的優質高產需要精細的培管,大量的勞動力和足夠的財力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之一。長陽縣轄 11個鄉鎮,154個村,99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 14.94萬戶,總人口 40.73萬人??側丝谥?,農業人口 33.85萬人,擁有勞動力21.56萬個。2014年全年國民生產總值 100.51億元,財政收入 11.739 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6 466元。此外,還有部分國家扶持資金可整合用于核桃產業的發展。
(一)產業發展現狀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長陽縣核桃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全縣11個鄉(鎮)、1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有林場、2個林科所均有核桃種植,總面積已達1.18萬hm2,多為1~5年生幼齡核桃園。目前,新栽培核桃面積正以每年 0.13萬hm2的規模增長。公司、企業、大戶實行土地流轉,通過租賃、承包、經營等模式,走“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果農”的發展模式。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群眾缺乏長遠發展觀念。部分群眾認為核桃栽植周期長、見效慢,對發展核桃產業信心不足,決心不大,缺乏一個長遠的規劃。相比之下,更習慣種植見效快的玉米、土豆,沒有看到長遠的利益,沒有把核桃當作一個脫貧致富的好產業來經營。
二是日常管理粗放。近年來,全縣核桃種植面積快速增長,但是由于部分群眾科學管理意識淡薄,只造核桃林,不當核桃園來管理經營。生產中,存在不澆水、不施肥、不修剪、不防病治蟲,不合理間作,糧果爭地爭水肥,不規范栽培,甚至犁耕耱壓等,導致核桃掛果率不高,產量低,質量劣,經濟效益差。
三是技術力量薄弱。鄉、村、社三級核桃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各鄉鎮僅有 1~2名林業技術人員,但均未專門從事林果技術服務指導工作,村、社兩級基本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產業建設技術力量薄弱,各項技術措施落得不實,技術覆蓋面小,科技含量低。
四是產業投入分散,缺乏發展后勁。財政支農資金沒有形成合力,難以發揮資金統籌效益;涉農資金捆綁投入農業產業建設的機制不健全,資金使用效率不高;金融機構支持乏力,中小企業擔保實力弱,農民及專業合作組織貸款難,龍頭企業融資難;農業保險還沒有輻射到核桃、茶葉等特色產業,特色產業發展風險保障能力低。
五是核桃基地沒有形成規模效益。全縣核桃基地雖多,但品種雜、規模小、效益低,重建設、輕管理,“有基地、無規?!薄坝幸幠?、無效益”的問題相當突出,核桃產業仍處于發展的初始狀態。
六是核桃產業鏈條不健全。目前,全縣核桃產品開發仍處于起步階段。核桃產品銷售僅限于干果,沒有建立深加工產業企業,沒有深入挖掘核桃的產出效益。雖然有部分核桃初級加工企業,但是加工的技術水平不高,產品檔次較低,加工的增值效益不明顯,還不能很好地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一是制定長遠規劃,堅定發展思路。實踐證明,縣委、縣政府把核桃、油茶產業作為全縣農村產業開發的重點是十分正確的。既堅持兩大產業的重點開發地位不動搖,又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使全縣上下形成兩大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錢袋子”的共識。在建設“低碳示范區,都市后花園”的戰略部署中,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把兩大產業做大做強,核桃、茶葉成為農戶的“致富果”“搖錢樹”,成為引領綠色產業發展的精品,彰顯長陽綠色產業引領區的特色。
二是典型示范,精細化管理??h、鄉、村、社要確定一批不同層次的示范點,縣上抓好示范基地,鄉鎮抓好示范村,村要抓好示范社,社要抓好示范戶。通過抓好不同層次的典型示范,帶動全縣核桃產業發展上臺階。管理上,采取擴穴深翻、筑埂蓄水、增施有機肥、整形修枝、復壯更新、高接換優等措施,確保老果園更新復壯,新果園增產增收。
三是科技種植,確保成效。技術培訓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基礎,縣、鄉、村各級要把技術培訓作為落實各項管理措施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采取“走出去學,請進來教”的辦法,組織林業技術人員、產業大戶到先進地區學習栽培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邀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來本縣傳經送寶。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讓核桃科學種植技術得到普及和推廣。
四是技術支撐,保障服務。要按照“縣有中心、鄉有站、村有協會、社有點”的要求,建立健全縣、鄉、村、社四級科技服務網絡。按照每鄉鎮設一名技術人員的要求,編制縣鄉兩級技術人員隊伍。村一級要全部成立核桃協會,社一級要確定核桃產業示范戶。按照縣級技術人員包鄉、鄉級技術人員包村、村級包社、社級包戶的辦法,進一步完善科技服務承包責任制,把各項技術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五是加大投入,穩步推進產業??h鄉兩級要加大對核桃產業的投入,在確保原投入不變的基礎上,縣財政每年列支一定的科研、管理經費,主要用于全縣核桃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各種實用技術推廣,技術培訓和示范基地建設等。要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采取現金補貼與實物補貼相結合的辦法,把補貼與面積、成活率、果園達標率掛鉤,適當集中資金扶持產業大戶,拿出專項資金補貼苗圃,由苗圃為群眾提供優質苗木。
六是培育龍頭,提升效益。全縣現有的加工和初級包裝企業剛剛起步,建議有關部門在政策、資金、稅收、土地、市場、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扶持,使其盡快投產達標。通過招商引資、合資、獨資等多種途徑,創辦以生產核桃乳、核桃露、核桃汁、核桃粉、青皮素等產品為主的核桃深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種植與加工轉化的有效對接,加快產品就地轉化,提高附加值,全面提升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林業管理站(443506)
特約編輯:艾 華
李明(1971—),工程師,從事林業工程建設設計與施工、林業產業發展。E-mail:511017436@qq.com
201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