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5.031), 來自印度采后工程與技術中央研究所的V.Eyarkai Nambi等人利用多變量聚類分析對印度杧果成熟期和著色等級進行精確分類。目前可用的著色等級分類標準僅僅考慮了外觀,并沒有考慮內在和外在的品質參數,對于分類也沒有科學方法。本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將印度杧果的成熟期分為不同階段的方法,并制定了著色等級發育表。研究人員測定了兩個印度杧果品種 (Alphonso和Banganapalli)整個成熟期的理化性質、外在和內在色澤指標、質構特征。研究人員使用了主成分分析和分層聚類法,將杧果的成熟期分為5個時期:未成熟期、成熟早期、部分成熟期、成熟期和過熟期。在這些成熟期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制定了色澤和等級發育表,包含理化性質、質地和著色值等指標。著色等級發育表可在杧果包裝車間和加工工業中作為有用的、快速的、沒有破壞性的分級工具。
(周 洲/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