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紅 朱建紅
根據江蘇省財政廳《關于開展全省公共交通行業會計信息質量聯動檢查的通知》要求,江蘇省如東縣財政局在對甲公司2013年度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發現一張早應核銷的《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仍在使用,經延伸檢查發現了乙停車場非法使用財政票據的問題。
乙停車場是2012年3月登記的個體工商戶,法人代表A,經營范圍為車輛停放服務。其前身是丙停車場,2004年12月注冊,法人代表B,為A 的父親。2013年1月,乙停車場以《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從甲公司收取停車費8640 元。該縣已于2009年核銷《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而改用非稅收入票據,乙停車場為個體工商戶,也無權領用財政票據。檢查組據此進行調查,發現了丙停車場B 非法使用9 張《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的事實。
B 原系岔河鎮城管隊臨時工,承包經營停車場。2006年起,岔河鎮環衛所委托鎮城管隊代收沿街店面保潔費,將蓋有岔河鎮人民政府城鎮管理辦公室公章的空白《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整本交給B 等人使用。B 在收取保潔費的同時,因其停車場經營需要,將其中兩份收據用于停車場的收費。《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票據管理辦法》第十二條中明確規定:“經營性收費不得使用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B 用《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收取停車費,已經超出了原定收取保潔費的范圍,變更了財政票據的用途。
B 于2008年1月先后兩次采用“大頭小尾”方式開出財政收據,在財政票據繳銷的存根聯中填報360 元、450 元,而實際開出的收費金額為8640 元和11520元。
2009年如東縣統一核銷《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而改用非稅收入票據。B 將手中的5 份空白財政票據的收據聯撕開盜出,留作他用,而將存根聯和記賬聯以保潔費名義,虛列收入開具15元、20 元、30 元等金額到岔河環衛所銷票繳款。從2009年始至2013年間,乙停車場和丙停車場先后將5 份盜取的收據聯用作停車收費的收據,分別開給甲公司3 份計50400 元,開給丁公司2 份計17280 元。經核查,2008年至2013年丙停車場和乙停車場非法使用9張財政票據,到財政繳銷金額共975 元,而實際開具收取停車費136800 元。
檢查組采取調查走訪、詢問筆錄與查閱賬冊憑證等相結合的方法開展檢查。主要采取四種方式:
發現本應核銷而仍在使用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后,檢查組立刻與該局綜合科票據管理員聯系,確認該財政票據的領用、核銷時間。爾后與岔河鎮財政所核實票據的領用單位、領用人、入賬金額。在發現多張問題票據后,對該鎮環衛所凡B 經手的票據進行全面核查,一一比對,從票據源頭核準問題。
從財政所核實財政票據的領用、核銷時間與繳銷入賬辦法,從鎮分管負責人了解保潔費委托收取及B 承包經營停車場情況,從鎮環衛所詢問財政票據的領用、發放、收繳和收入情況,從各個環節發現漏洞和問題。
從建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分別調查乙停車場及其前身乙停車場的銀行資金收支,了解它的資金來源,除甲公司外,又發現了丁公司的匯款進賬。
檢查組延伸檢查了甲公司2013年以外年度與乙停車場和丙停車場停車費用結算情況,又發現其非法使用了6 張財政票據。從銀行調查發現丁公司與乙停車場有兩筆匯款往來后,當即延伸檢查了丁公司,再次查出兩張財政問題票據。
從上述案例分析造成這種盜用票據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丙停車場法定代表人B 法律意識淡薄,有意盜用財政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回避使用稅務發票,少繳營業稅;二是岔河環衛所對領票人B 結報審核不嚴,發票上單位名稱填寫不明確,多張票據單位名稱寫為“小店”,開票時間也與實際時間不一致;三是接受票據的甲公司和丁公司財務人員對原始憑證審核不細心,乙停車場屬于非行政事業單位,不可使用財政票據;四是財政部門對票據的管理需進一步加強,從近幾年來幾起“大頭小尾”開票,貪污財政資金的案例看,使用財政票據必須杜絕手工開票,用電腦機打票據,讓不法分子無機可乘。
為了加強票據管理,維護財經秩序,該局對這起冒用財政票據,“大頭小尾”偷稅的行為進行了嚴肅處理。一是與縣地稅局聯系,按照相關稅法補征營業稅并處以罰款;二是根據《財政票據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0 號)第四十條規定,對B 處3000 元罰款;三是對岔河鎮環衛所、財政所票據管理員進行談話教育。
作為政府非稅收入首要環節的財政票據卻得不到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普遍存在重“稅”輕“費”的思想,認識不到“稅”和“費”在財政收入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這一不正確思想體現在個別部門和領導上,他們對財政票據的性質認識非常模糊,認為只有逃稅是違法行為,不繳費也不會受到法律制裁,以致在票據管理和使用上出現違規違紀的現象。“稅”、“費”都是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票據是非稅收入的法定憑證,與稅務發票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要加強財政部門對票據的稽查工作,配備稽查人員,建立稽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對各票據使用單位的票據使用情況進行稽查,及時掌握票據使用的有關情況,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對單位票據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對票據使用量大,問題突出的收費單位進行重點檢查,對違紀情況及時掌握;對隨意增設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的行為要嚴厲查處;對有串用、丟失、缺頁、拆本、錯開和開具“大頭小尾”等現象的單位應停止供應新的收費票據,并對有關責任人進行批評及處罰。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鏈式監督檢查管理體系,是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推行財政部門預算,規范社會收費行為的一項重要而有力的措施。■